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央視網
“長江流域這次旱情是非常嚴重的。”8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在長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糧豐收有關情況發布會上表示。
近日有網友拍到了長江流域從上遊到下遊的“枯”态——漢江變“旱江”,嘉陵江變嘉陵“工”,鄱陽湖的湖床變“草原”,城市的親水平台無水可親。
那些裸露出來的灘塗,不同尋常的低水位,營造出“大約在冬季”的錯覺。
夏天本是江邊耍水的時節,然而今年卻難見往日的水深河闊。從小混迹于長江邊的城叔,今年學了個新詞:汛期反枯。一個“反”字道出了今年高溫、少雨的氣候異常。
江河湖海不汛反枯,有何影響?
按照“七漲八退”的說法,眼下正值農曆七月末。然而自進入汛期以來,長江流域的水位卻一再走低,降水也由多轉少。從上遊的重慶,到中遊的武漢,再到下遊的南京,都出現了罕見的旱情。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一些重要水位數據已經跌至曆史同期最低:
8月初,長江鎮江航道處落成洲水位站最低水位僅為1.22m,為同期50年來最低水位。
宜賓合江門水位,自2009年有記錄以來,八月主汛期水位未低過3.9m,一般還會出現不同規模的洪峰,但今年8月14日4時水位僅3.65m。
長江寸攤站和嘉陵江北碚站,今年水位比去年同期低3m左右,接近曆史同期最低。
6月27日鄱陽湖星子站水文跌下警戒水位,40多天後(8月11日),水位又下降了8m。
截至8月15日8時,重慶全市51條河流斷流,24座水庫幹涸。
圖片來源:長江水文網
8月17日,水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稱,7月以來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江河來水偏少,水位持續走低,中小型水庫蓄水不足,多地土壤缺墒,出現了多年同期少見的旱情。
直接關系到水位變化的三大因素——高溫、降雨量與江河來水,同樣在不斷突破曆史極值。
氣溫方面,副熱帶高壓遲遲不走,像“鍋蓋”一樣罩在長江流域,酷熱無比。
7月以來,浙江全省35℃以上高溫日數有31天;上海35℃以上高溫日數共40天;重慶的高溫則不斷刷新曆史,17日下午北碚44.6℃,打破了整個重慶地區觀測史的最高紀錄。
昨日(17日)中央氣象台又預測,未來十天還将繼續南旱北澇,40℃ 依然是“标配”,四川盆地至長江中下遊一帶高溫幹旱還将持續。
根據預測,此次區域性高溫過程持續時間将超過2013年的62天,成為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高溫過程,今年高溫天氣綜合強度可能将為1961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強。
降水方面,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4.5成,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少。來水方面,7月以來,長江幹支流來水量較常年偏少2~8成,上中遊來水量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少。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進入主汛期的七八月份,原以為要備戰洪水,結果是“戰枯水”。
水利部長江委于近日先後啟動了幹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發布三峽水庫向長江中下遊補水的調度令。17日國家防辦、應急部進一步向長江流域部分省份部署了抗旱保供水工作,出現了“抗大旱、抗長旱”的說法。
江河是農耕文明的命脈,當長江流域高溫少雨,首當其沖的就是“靠天吃飯”的農業。
夏糧已收,秋糧已播,後者是保障全年糧食産量的關鍵。眼下,全國秋收作物大多處于開花至灌漿的産量形成關鍵期,對溫度、水分最為敏感。
8月17日,中央氣象台連續6天發布最高級别的高溫紅色預警,也是連續第29天發布高溫預警。“超長待機”的40℃高溫天氣,加上降水量普遍不足,不僅人有得熱射病的風險,農作物也可能會“中暑”,出現高溫熱害。
7月20日至8月17日,全國高溫實況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中央氣象台農業氣象專家趙秀蘭提到,持續高溫天氣對一季稻孕穗抽穗開花及灌漿不利;河南南部、陝西南部等地高溫天氣較多,對夏玉米開花授粉不利;長江中下遊地區以及河南南部、陝西南部高溫天氣對棉花開花結鈴不利,不利大豆花芽分化和開花結莢。
另一方面,高溫少雨影響的是灌溉,農田用水變得緊張。《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我國農業用水大約能占到全國全年用水總量的六成。
根據水利部11日發布的旱情通報,受降雨偏少和持續高溫共同影響,長江流域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6個省份的耕地受旱面積達到了967萬畝,占六個省份總耕地面積的2.7%。同時,這些省份還有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長江幹線,是全球内河運輸最繁忙的黃金水道。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長江幹線貨運量達到35.3億噸,連續10餘年位居内河航運世界第一。
此番旱情,長江幹線流量同比減少約47%,對航道運輸安全造成影響。一位航運部門工作人員告訴城叔,對比2008年至今的數據,此前航行水位平均值在9米左右,而今年從7月16日到8月16日,宜賓站點跌到了3米多,較往年同期低了近6米。
這難免影響航道通行。該工作人員表示,此前約八千噸的船舶曾到達宜賓港。今年以目前的水位看,可能隻能通行三、四千噸的船,且不能達到滿載。
有媒體報道,8月16日,有一艘來自江蘇的貨輪緩緩停靠在沙市碼頭,這艘貨輪的運載力本可達到11000噸,滿載時最大吃水量為7.1米。但因為河道水位降低,這艘萬噸級的貨輪“大材小用”,隻裝載了8200噸的玉米,把吃水量控制在4.3米。
為了避免航行貨船發生擱淺,保證船舶錨泊安全,長江沿線多處航段也在進行疏浚、水上管制。
圖片來源:九江新聞網
以九江水道為例,8月17日,九江水位4.15米,為1986年以來曆史同期最低,而且還在繼續回退,18日8時又下降了0.13米。航道條件迅速惡化,局部發生嚴重淤積。
按照《長江幹線通航标準》(JTS 180-4-2020),4.15米水深的航道匹配的是3000噸級及以下的船舶。這對于2021年剛進入全球前50大港口名單的九江港而言,往來水運無疑受到影響。
為了維持最低的通行尺度,九江海事局發出緊急通告,自8月10日17:00時開始對九江水道實行單向通航管控,對航道進行應急維護性疏浚。同時,嚴把船舶吃水核查關,拟通過九江水道的普通貨船吃水一律不得超過5.8米,危險品船舶吃水不得超過5.7米。
長江航道局預計,未來一周長江流域高溫幹旱仍将持續,長江中下遊水位還要繼續下降約0.5至1米,給航運帶來不利影響。
水電站的誕生,讓奔流的河流在給人類提供飲水和食物的同時,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電能。
8月17日拍攝的三峽大壩 圖片來源:新華社
長江橫跨我國三級階梯,西自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的青藏高原,東連長三角入海口,水電資源十分豐富。
豐富到什麼程度呢?随便選一條長江上遊的支流,驅車沿河走一截,能看到小水電站一座接一座。遇到在發電的水電站,遠遠地就可以聽見水輪機的隆隆聲。
曾經一度火熱的挖礦玩家,就“逐電而居”。一到豐水期,河道漲水,便迎來一年當中最豐富而廉價的水電。挖礦玩家們從火電集中地來到四川、雲南,承包一座小型水電站,開始挖礦。
但因為一些地區小水電開發過度,影響了河道生态,2018年底開始,全國推進了長江經濟帶10個省市2.5萬座小水電的清理整改工作,兩年後,其中的3090座小水電站被拆除。
今年夏季,河流水位下降,連水庫的水位都逼近死水位。譬如紫坪鋪水庫的水位,已經比正常運行水位低了近20米。高溫、少雨加上來水減少,無論是調蓄式和徑流式的水電站,都受到影響,水力發電能力斷崖式下降。
作為全國的水能資源大省,四川2020年底水電裝機和發電量居全國第一。數據顯示,四川水電裝機容量超過4個三峽,全國每100度水電中有28度來自四川。
這一次,它又地處高溫少雨的核心區域,所以面臨着曆史同期最高的極端高溫、曆史同期最少的降水量、曆史同期最高的電力負荷三“最”疊加的局面。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四川省内來看,本輪高溫幹旱極端災害天氣已造成全省15個市(州)嚴重受災,7月水電來水偏枯4成、8月以來偏枯達5成,水電日發電量大幅下降,供電支撐能力大幅下跌。
與此同時,從需求來看,持續高溫導緻降溫負荷激增,預計全省最大用電負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再加上,目前所有電力入川通道已全部滿載運行,組織省外電力支援難度增大。整體而言,“電力供需形勢極度緊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此輪高溫天氣電力保供新形勢,四川目前已啟動三級保供電調控措施,保障民生用電,守住民生基本盤,打好保電“攻堅戰”。
“贊”深讀 100 好文,下載每日經濟新聞 APP 瓜分 10000 元現金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