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社區便利店的營銷案例 。通過逆向思維,這家店30天時間,營業額竟翻了十倍!
這家便利店的老闆姓王,開店以來生意平平淡淡,僅夠維持日常生活及開銷。
加上競争激烈,生意一直都火不起來。
後來他做了次調研,發現這個小區入住的基本都是年輕人,他突然間好像發現了商機。
為什麼?
因為年輕人一是對産品價格不敏感,二是自由時間不多,三是相對上一代人,更喜歡解放自己的雙手(懶)。
所以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先和小區物業打好招呼,然後印刷了1000份宣傳單,核心内容就是:
各位業主,為了給大家提供更佳的生活體驗,現在開始,王老闆的便利店免費為大家提供送快遞服務,并且免費幫你倒垃圾!
①隻需把你的收貨地址備注便利店代收
②需要掃碼加入微信群。
這麼一來,無疑是給廣大小區住戶帶來了巨大福利,因為不用自己花一分錢,就有人送快遞和扔垃圾,這種好事去哪裡找?
所以,這個活動響應度極高。
在送快遞之前,他還會在微信或者電話問你:是否在家,最近到了最新鮮的蘋果或者香蕉,要不要給你帶點過去?
水果這種消費必須品,還是蠻高頻的。而且出于一種虧欠的心理,很多客戶都會「順便」買點東西。
這個活動才開展了5天,每天的業績就比原來增長了5倍。
基于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網購的購物方式,結合這個特點,他推出了「積分消費補貼」:每給你送1個包裹,給業主 1分。
那這個積分有什麼用呢?
可以抵扣5%的消費金。比如說你現在有5個積分“你今天買了 100元的用品,這個時候需要付95元就可以了,然後5個積分直接抵用5元錢(積分抵扣有限制規則)。
除了積分抵現金以外,還每次再送你5%的消費金,儲值到你的會員卡上。
等到你再來消費時候,積分可以抵扣5%,還能再用會員卡裡的消費金,并且還會繼續送你5%的消費金,儲值到你的卡上!
就這樣,王老闆的便利店,每天的營業額從最初的1000元漲到了 1萬元,整整翻了10倍!
那我們可以從這個案例學到什麼呢?為什麼老闆的活動能收到這麼好的效果?
核心原因在于他找準了用戶的需求:
①現在的85後、90後、95後都喜歡網購;
②因為上班,這些人的空餘時間并不多;
③現在的人都變得越來越懶。
而老闆給他們送快遞和扔垃圾,幫用戶提供一些便利,解決了問題,成交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你發現了嗎?最好的營銷模式,就是發現人們的痛點,并提出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解決,人們購買的不是産品,而是需求!
那我們如何找準用戶的需求呢?關鍵是要問對人,問對問題。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追問五個為什麼不斷追問為什麼,能讓用戶不斷過濾僞需求,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這個方法的好處是,你不一定要找到真實用戶,就算是對自己也照樣适用。
比如《上瘾》這本書中有個關于“電子郵件”的例子可以參考:
五個為什麼連問下來,用戶的底層真實需求出現了。你也可以試試用這個方法對自己的客戶做一次調研。
2、用戶行為無法騙人通過對用戶行為的觀察,就能找到真正的需求。
若是拿不準用戶的需求點,那就跟用戶浸泡在一起,在用戶身邊觀察用戶如何使用産品、使用過程中有什麼不便,潛入用戶群中觀察用戶們都在談論什麼……
隻有觀察用戶的實際行為,才對我們的産品叠代、營銷推廣有意義。
3、挖掘用戶描述性内容描述性内容才是用戶真正在意的,比如說通過調研用戶會告訴你需要“一匹更快的馬”,那麼在這個結果中,“馬”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更快的”,因此你可以造一輛汽車給他。
再比如你向女性調研,結果是她需要一個“更保濕的化妝水”,那麼“化妝水”的信息是不重要的,因為用戶對産品并不專業,而“更保濕的”才是重要信息,因為它與她想要達成的任務直接相關。
因此,你可以給她做一個更保濕的乳液、更保濕的面霜均可,隻要能夠完成她使用場景下的任務。
通過不斷追問“為什麼”、觀察用戶行為、捕捉用戶描述三個思路,你就能夠有效挖掘出用戶的真實需求,隻有把握了用戶需求/用戶洞察,才能讓産品和營銷立于不敗之地。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最後送大家一個小福利,轉發此文 點擊頭像私信回複【888】,送你《私域流量營銷實戰指南》電子書,裡面有詳細的實操案例拆解和模闆工具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