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來,有關部門又陸續出台了相關政策文件以及在有關地區開展試點工作,為工程總承包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撐和良好的政策環境。那麼,主管部門為什麼大力改革力推工程總承包呢?
傳統建築業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和生産方式落後,亟需通過改革解決傳統設計施工平行發包建設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建築業價值鍊割裂,長期造成設計-采購-施工的分開經營,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相互不信任,業主在乎建設階段的成本,忽視工程完整生命周期的成本,設計單位按照造價比例收費,不注重工程的合理造價,而施工單位按圖索骥,不能發揮自己應有的價值。
EPC不是簡單的E P C
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廣工程總承包制,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在産業鍊整合、專業化服務、設計引領、信息集成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滿足建築業持續發展的内在需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EPC模式能夠發揮設計領域優勢
以設計院引領的EPC項目,設計工作貫穿于設計階段直至竣工運行,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采購、生産和施工要求,達到降成本、縮工期、保質量的目标。區别于傳統模式,建築業要求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生産工藝、施工工法、機電内裝以及設備采購選型等,實現設計、生産、施工三環節的聯動協作,使設計圖更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EPC模式能夠發揮專業化服務優勢
工程總承包商在經驗信譽、管理能力、财務融資能力、組織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有利于為業主提供專業化服務。在設計方面,從技術策劃、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到深化設計,貫穿始終;在BIM應用方面,構建各專業模型,可進行沖突檢測、施工模拟等;在構件生産方面,設備配置、工藝優化,提高自動化程度;在裝修方面,整體化設計安裝、工廠化集成加工,實現機電裝修一體化,最大化利用建築材料。
3.EPC模式能夠發揮信息集成優勢
傳統模式下,各階段、各專業使用的BIM軟件不盡相同,無法實現數據對接,必須重複建模,費時費力且易丢失數據。實施EPC模式的總承包單位在設計環節即可推行全過程BIM模型,建築、結構、水暖電等專業、設計、生産、施工、運維等階段都在一個模型上進行數據處理,保證BIM模型的唯一、準确、全面,提高效率,減少錯誤,真正實現信息集成。
總之,以設計院為主導的工程總承包,可以通過設計優化最大限度地節省投資和降低工程實施費用,通過對設計計劃的合理安排和進行可施工性設計,有效協調采購、施工進度,實現設計、采購、施工深度交叉,縮短建設工期。另外,設計院全面掌握工程的技術特點,對工程把握具有完整性、系統性,有利于指導施工、調試,保證工程整體技術性能最優。
從宏觀方面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EPC工程總承包是國際通行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屬于國際慣例,工程總承包的推進将有力引導企業調整組織機構,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标準體系,從市場低端走向高端,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争,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