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陰雨天魚在什麼水層

陰雨天魚在什麼水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7:22:20

一年分春、夏、秋、冬4個季節,春暖,夏熱,秋涼,冬寒。氣溫的高低影響水溫的冷暖變化,因此,水溫和季節有着密切的關系。魚兒離不開水,水溫是直接影響魚類生活都會對魚類的生活習性産生直接影響。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季節,魚的活動機能和攝食狀況會出現明顯的差異。 一般說來,春秋兩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春季,大多數魚類繁殖生育,産卵前後十分活躍,因而食欲旺盛;秋季溫度适宜,魚兒活動頻繁,攝食量大;秋末魚兒準備越冬,需要在體内儲存足夠的養料,非常貪吃;而夏冬兩季則屬于垂釣的淡季 了。夏季除少數喜熱性魚類食欲旺盛外,大多數成魚食量減少;至于冬季就更不用說了,絕大多數魚處于少吃少動或不吃不動的冬眠或半冬眠狀态。

陰雨天魚在什麼水層(季節氣候的變換對魚習性的影響)1

春季大約從驚蟄開始,氣候逐漸變暖,水溫相應上升。在水中煎熬了一個冬天的魚兒,開始活動覓食。不過這時的氣 溫還低,魚兒活動的範較小,一般隻在中午前後的幾個小時,在向陽、較深的水域活動到了清明前後,氣溫明顯轉暖,水體中的水草叢生,水生物大量生長繁殖,這時魚兒紛紛遊向水草叢生、1米左右的淺水區域覓食,并準備産卵,此時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垂釣旺季,從早到晚全天都可以釣。而在北方,由于氣候與季節錯位的原因,春天姗姗來遲,這個旺季大約要比長江以南滞後1個月到1個半月左右。

陰雨天魚在什麼水層(季節氣候的變換對魚習性的影響)2

夏季日照強烈,氣溫高,中上層水溫也高,魚類大多潛人深水區域或蔭涼處活動,攝食量也相應減少。這是因為一方面, 魚兒在春季已完成交配産卵的任務,産卵後又大吃一陣子, 身體已經複原,吃得比較肥壯;另一方間深水植物生長繁茂, 水域中天然餌食增多,故對食物的需求量也相對減少,一般進食不多。這時成魚處于繁殖後的休養生息時期,比較喜歡攝食一些鮮嫩草莖,“換換口味”。但剛剛孵化出來的幼魚,情況卻不同。他們需要長身體,故不停的攝食。所以,釣上來的多 是這類中小型魚。此外一些遊動性魚類例如 鳗魚 、鲈魚、梭魚等,此時正大量湧進與江河、湖泊相連的小水體之中,食欲正旺。

陰雨天魚在什麼水層(季節氣候的變換對魚習性的影響)3

秋季,天高氣爽,魚兒渡過了炎熱的夏天,食欲逐漸旺盛,特別是秋分一過,深秋時節,水生植物的莖葉老化,水草枯萎, 浮遊生物數量頓減,随着氣溫的明顯下降,魚兒預感到寒冷的冬季即将來臨,便大量攝食,積蓄養料準備越冬。這時對于人工投放的餌料特别愛吃,攝食量很大,這是魚類一年之中第二個攝食高峰期,同時也是釣魚的第二個旺季。

嚴寒的冬季,北方天冷地凍,水涼草枯,魚兒大多潛入深潭或泥層洞穴,少吃少動或不吃不動,處于休眠狀态。要是在北方垂釣則隻有适時破冰了。但在南方,此時氣溫仍不算太低。在風平浪靜的中午,魚兒仍會遊至陽光充足、水深1.5~2 米左右的水域尋找食物,隻是吃食的動作比較輕微而已。

總的來講,夏季仍屬于垂釣淡季,釣獲量少得多,尤其是中等以上的大魚不大容易釣到。但在初夏,少數魚還在産卵, 仍有利于垂釣。且初夏氣溫多在15~28攝氏度之間波動,這個溫度對魚類還是很适宜的,尤其是早晚,氣候涼爽宜人,魚兒遊動覓食活躍,适合垂釣。但初夏中午氣溫偏高,魚兒大多躲進深水層栖息,除少數魚類如鯉魚、鲢魚外,很少吃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