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改革後錄取分數線劃分

高考改革後錄取分數線劃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24 13:07:58

高考改革後錄取分數線劃分?6月27日,四川的“新高考”正式來了 ,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考改革後錄取分數線劃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高考改革後錄取分數線劃分(關注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1

高考改革後錄取分數線劃分

6月27日,四川的“新高考”正式來了。

從“新高考”本身的變化來看,可能很多家長都清楚了,比如不分文理科。但是,既然名字叫“新高考”,其影響就不僅限于高中三年,而是會延續到高考錄取。

比如,在高考計分中,部分科目實行等級轉換計分;在填志願時,高校會根據大學專業提出對考生的科目要求,并且,考生志願将由“院校 專業組”組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的高校錄取會發生變化?哪些變化尤為值得考生和家長注意?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就此對話了5所川内主流高校的招生辦公室負責人。

四川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 廖愛民

考生選擇的餘地将更大,被調劑的風險降低

高校應更明确人才培養的定位,更精準地選拔人才

四川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廖愛民認為,“新高考”《方案》突出了物理、曆史的基礎性學科作用和高校專業選才的基本要求,采用了“3 1 2”的高考模式,不再區分文、理科等,這一系列高考綜合改革也将推動高校人才選拔工作。

“就未來高校招生的競争方向而言,學科及專業所占的比重将進一步增加。”

就整體來看,廖愛民表示,《方案》亮點頗多。

首先是對首選科目的設置:物理和曆史分别是自然學科和人文社會學科中的基礎性科目,兩者能為學生進入高校學習自然學科或人文社會學科打下堅實基礎,也有利于高校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所以首選科目能确保物理和曆史的選考人數,保障高校專業招生質量;

其次,允許學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選擇2門學習,考試科目組合由2種組合變為12種組合,學生就可以在不同科目中靈活選擇,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此外,《方案》中還有值得關注的一點,那就是實行“院校專業組”的志願填報。“大意是将符合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幹個專業合成一組,一所院校可設置多個‘院校專業組’,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進行投檔錄取。”他介紹,此舉意味着每個高校不再隻有一個提檔線,而是有多個提檔線。“這樣一來,考生就可以在符合選考要求的情況下,先填報專業組,再在組内填報專業,考生選擇的餘地将更大,被調劑的風險也會降低。”

另一方面,“院校專業組”的志願模式也要求高校更為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組,高校應更明确人才培養的定位,更加精準地選拔人才。

“在高考綜合改革的視域下,本科人才招錄和培養也将做出相應改變。高校在此次高考綜合改革中被賦予自主确定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的權力,也在推動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标,認真研究本校專業人才培養對高中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對每個具體專業提出選科要求。”他表示,作為招生主體,高校需要不斷審視和更新招生理念,提升招生能力。加強教學改革與錄取改革的配合,制定出具有“學校—學科—專業”特色的招生錄取方案。

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 林鵬

考生可選擇的專業将更多、更精确

改革對校内轉專業影響不大

對于四川2025年将整體實施的高考綜合改革,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林鵬認為,改革不僅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進一步維護社會公平,還将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體制機制。

就拿志願設置來說,傳統的志願設置是以一所學校為一個志願單位,每個學校下可以填若幹個專業志願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志願。高考綜合改革後,志願設置将主要采用“院校專業組”的組合方式。

林鵬表示,所謂的“院校專業組”,就是将一所院校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幹個專業合成一個組,每個組内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一所院校可設置多個“院校專業組”,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進行投檔錄取,各個專業組之間是平行志願、但有先後順序。

理論上看,除了語數外,考生首先在物理、曆史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共有12種組合。不過,林鵬結合電子科技大學談到,由于電子科大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學校可能要求“語數外 物理 化學 其他”的組合會多一些。

志願這樣設置有何好處?林鵬表示,“院校專業組”的優勢體現在兩方面,“總的來說有利于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

一方面,考生可根據個人志向、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因素,按照對各科的喜好程度進行選擇。以往一個志願高校隻能填寫6個專業,而改革後的“院校專業組裡”包含多個專業,考生可填報的專業志願相應更多、更精确了。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針對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通過合理設置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提高選拔人才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加科學合理。

高考綜合改革後,考生進校後是不是隻能在被錄取專業組内部轉專業?林鵬表示,一般來說,每個高校都有對應的轉專業政策,目前來看改革對轉專業政策影響不大,“高校在轉專業問題上,沒有限制學生隻能在同一專業組内部轉。”

此外,林鵬提醒,四川省的高考綜合改革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同學們要提前選定自己的興趣科目,同時留意心儀高校的選考科目要求,電子科技大學的具體招生方案也會第一時間對外公布。

四川農業大學招就處處長 杜彬

專業建設趨勢将進一步加強

高校綜合實力競争轉化為高校 專業的競争

四川農業大學招就處處長杜彬表示,綜合來看,“新高考”改革對高校招生工作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堪稱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次改革,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依然是高校綜合實力以及專業實力及其競争力。可以看到的是,在“新高考”的宏觀背景下,高校專業建設的趨勢會進一步加強,每一所高校招生專業的優勝劣汰勢在必行。

杜彬告訴紅星新聞,就當前來看,高校綜合實力競争正在轉變為高校 專業綜合實力的競争,考生們以往參考的高校排位也正轉變為專業(專業組)排位。“未來各高校在各省的調檔線将逐漸轉換為各高校 專業(專業組)在各省的錄取線(調檔線),高校的專業排序就是所有專業的綜合排序和專業錄取分數排序。”這也意味着,為吸引高質量考生報考,高校勢必要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高專業水平和特色,提升專業影響力,包括專業排名、一流專業建設、專業認證、合作辦學等顯性指标。

與此趨勢暗合的,是近年來川内高校早已開始的系列專業整合動作。“比如,西南交通大學79個本科招生專業合并整合為58個本科招生專業,四川農業大學去年暫停6個本科專業招生。總的來說,就是要優化專業結構布局;順應時代及市場需求,整合各高校特色和優勢,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一流專業建設。”

四川“新高考”出台之際,曾有聲音疑問:選考科目限制是否會對潛在考生數量及專業設置産生阻礙?對此,杜彬解釋,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有出台選科科目“指引”規範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設置,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近年來也按照“指引”并結合專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目标來提交的本科招生選考科目要求确認表,具體來說就是依照指引要求,确保人才培養質量需求和生源質量優先。

在“新高考”視域下,按照專業組模式的招生錄取趨勢也進一步明顯。杜彬稱,這将為考生和高校帶來諸多利好影響。“對考生而言,一是增加了錄取機會,二是減輕考生填報志願時的焦慮和難度。對于高校而言,杜彬表示,專業組設置模式一是有利于高校保護冷門專業,給這些專業預留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二是确保高校整體生源質量,避免了個别專業生源質量出現極端情況。

成都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 孫亮

考生專業意願表達更明确

高校與學生的匹配度将進一步提升

成都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孫亮告訴紅星新聞,《方案》中信号頗多:四川省于2022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25年整體實施,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體制機制。

“首先是健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高等學校根據人才培養要求和自身辦學特色,制定科學規範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孫亮表示,綜合素質評價是對現行統一招生錄取的一種重要補充,更加關注高校自身培養特色和考生的全面素質發展。“考生若較平常發揮失常的話,通過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内容,高校可以區分出更優秀的學生。在同等條件下,特别是需要專業調劑時,結合綜合素質的評價内容,能更好匹配學生的專業志願。”

同時,《方案》提出:普通高等學校統一考試招生按物理、曆史兩個類别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分别投檔,分本科、專科兩個階段進行錄取。

“學生自主選擇高考科目,有利于學生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能更好的将自己的優勢學科與未來的專業發展結合起來,也就能更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專業興趣。”

《方案》還提出:除提前錄取的批次外,考生志願由“院校 專業組”組成,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

孫亮分析,按“院校 專業組”方式投檔,能較大限度滿足學生志願,更好地滿足考生的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需要。特别是針對需要調劑的考生,調劑到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專業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此外,“院校 專業組”的志願模式也要求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明确人才培養的定位,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組。“學校錄取的考生因其專業意願表達明确,學校和學生的匹配度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

成都工業學院學生處處長 徐梅

考生應盡早、慎重考慮選考科目

高校需更新招生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成都工業學院學生處處長徐梅表示,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要面臨的是科目選擇及錄取方式的變化。從2022年開始,四川省普通高中将開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将面臨“3 1 2”高考新模式,取消了文理分科,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總分750分。選擇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考試内容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标準确定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内容。普通高等學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也從原來的文理科批次,變成按物理、曆史兩個類别分列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别投檔。按“院校專業組”,以平行志願方式投檔(提前批及特殊類型除外)。投檔錄取隻分層次、不分批次,同一層次按照考生總成績分時分段進行。高校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考生。

“考生和家長要注意的是,不同選科對考生的未來發展是有影響的。”徐梅進一步說明,考生前期的選考科目,決定了高考志願填報時能填報哪些專業。“所以考生要結合國家發展需要、自身興趣特長和優勢、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進行科目選擇。選擇考科目在學生高二年級時選擇,在高考報名前允許進行調整,但高考報名結束後不再更改。”她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應慎重考慮選考科目。選科後,各學科就開始學習所選科目選擇性必修内容,如果一段時間後再更換學科,已經進行的課程很難補課。“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從高一開始,就要詳細了解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情況,明确招生專業的選考要求,了解心儀的專業未來就業方向等,選科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科學選擇,盡量避免更換學科。”

徐梅同時指出,為适應“新高考”改革,高校本科人才招錄和培養也必将做出相應改變。“由于‘新高考’模式下學生不再是文理分科,被錄取的考生選考科目在物理、曆史必選科目下,也有不同的組合。高校需要更新招生理念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招生能力。加強教學改革與錄取改革的配合,統籌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學校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标,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内涵建設,建設更多國家級和省級一流專業。同時,加強人才培養改革,完善大類招生、大類培養、轉專業等制度保障;優化課程體系,夯實學生學習基礎;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因材施教。”

紅星新聞記者 劉珂君 李宇欣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