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現過的最大的長江白鲟

發現過的最大的長江白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05:05:50

受大旱影響,湖北省團風縣羅霍洲一個網紅沙灘提前三個月迎來了遊客。以前,這片退水之後才裸露的沙灘,人們隻能在更冷的冬天才能見到。

9月6日下午,一群在羅霍洲網紅沙灘越野的市民,無意間發現了一條擱淺在水灘的大魚。這尾魚與日常見到的魚還不一樣,發現大魚的王先生意識到,這可能是珍稀瀕危魚類。湖北省團風縣漁政執法大隊接到電話求助後,趕往現場。執法大隊一位巡護的老漁民稱,這條大魚長得像中華鲟。

“我們都不太确定該魚的種類,後來就聯系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鑒定後,初步認定是長江鲟。”漁政執法大隊的陶弟告訴新京報記者。

發現過的最大的長江白鲟(湖北發現近1米長的長江鲟)1

市民在羅霍洲網紅沙灘發現的長江鲟。受訪者供圖

鲟魚體長近1米,骨闆要比養殖的更鋒利

專家從背鳍的顔色、側骨闆的數量、個體體型特征等方面對這條擱淺的鲟魚進行了辨識。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研究員杜浩初步認為,這是長江鲟。

經現場工作人員測量,這尾鲟魚體長96厘米,重4公斤左右。魚體腹部飽滿,身體也很光滑,沒有明顯的受傷痕迹。近1米個頭的長江鲟,專家在與養殖場中圈養的長江鲟對比後,推測其魚齡在6年左右,具體預計的魚齡範圍在5至7年。

近年來,增殖放流一直是為長江鲟“保種”的重要措施。圈養放流的長江鲟與野外生存的長江鲟在體态上也有區别。一般而言,放流的長江鲟,鳍條會有磨損痕迹、不光滑,鱗片分位程度也不明顯。但杜浩此次見到的長江鲟,魚體骨闆要比傳統養殖的長江鲟更加鋒利,據他推測,這條鲟魚在野外馴化生存了一段時間。

“受野外馴化後,長江鲟的骨闆變得鋒利,是為了武裝自己,适應野外生存的環境。這條長江鲟,它胸鳍、背鳍的鳍條非常完整,根據經驗,它至少在野外待了1至2年。”杜浩說。

長江鲟,又稱達氏鲟,長江獨有珍稀野生動物,目前僅分布于中國長江幹支流,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今年7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物種紅色名錄顯示,全球現存的26種鲟魚均面臨滅絕威脅。其中,長江鲟已在野外滅絕。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的分級标準,野外滅絕是指:如果已知一分類單元隻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隻作為自然化種群(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栖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于野外滅絕。于适當時間(日、季、年),對已知的和可能的栖息地進行徹底調查,如果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個體,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于野外滅絕。

“長江鲟野外滅絕”這一結論并沒有說服該領域内的所有專家。

“這個标準就是,要對長江鲟的全生活史周期進行全覆蓋的、具有一定強度的調查。但目前所做的調查,是沒有覆蓋到長江鲟的生活史的。”杜浩說,實際上,科研人員自始至終都在野外監測到了長江鲟的存在,有成魚,也有幼魚。在長江上下遊,尤其是長江合江段和江津段,每年都有人誤捕到長江鲟。但人們傳統意義上就認為,這些誤捕到的鲟魚都是放流的。

确定長江鲟是放流的,還是野外生存多年的,需要更多精準的數據來證明。杜浩提到:“人們為了保護長江鲟,在增殖放流上做了很多工作。如果這些放流的種群,在野外繼續成長和生存,這就不能叫長江鲟在野外滅絕。野外種群的恢複,也需要一個過程。”

發現過的最大的長江白鲟(湖北發現近1米長的長江鲟)2

市民發現的長江鲟遊在水中。受訪者供圖

長江鲟愛往沙灘竄,長江水位減少會影響鲟魚栖息空間

長江鲟俗稱“沙臘子”,為淡水定居性魚類,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遊以及長江上遊水域,同時在長江上遊的各大支流中也有所分布。

杜浩等人曾做過一項實驗研究,他們在不同的地塊鋪上沙,鋪上石頭,有的地方什麼也不放。結果發現,長江鲟喜歡往沙裡竄。“這就是它們的生活習性,沙灘上的水蚯蚓、鈎蝦等水生昆蟲給它們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它們一方面是為了覓食,一方面是為了栖息。”

近期,南方多地持續高溫,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旱情。長江幹流流域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給生存在長江的水生生物帶來了一定影響。但據杜浩介紹,就目前長江的水流量來看,并不會因為缺水,對長江鲟的生存帶來顯著的威脅,但相比以前,鲟魚類能覓食和栖息的空間縮減了。

20世紀70年代,我國長江鲟的人工繁殖取得成功。20多年來,長江鲟的子一代、子二代和子三代也先後成功繁育。2018年,基于不同養殖條件下子二代長江鲟後備親魚的連續性腺發育監測,雌雄魚的同步成熟與人工催産繁殖得以實現,從而成功繁育出了子三代長江鲟苗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先鋒在《由長江中的三種鲟到長江水域生态保護》中就提到,“但由于人為捕撈活動與上遊支流中水利工程的建設仍在繼續增加,長江鲟野外種群數量依然稀少”。

不少專家也指出,栖息地與産卵場喪失、水質污染、頻繁的航運、航道整治、挖沙與誤捕等諸多因素仍然威脅着中華鲟與長江鲟的生存。

陶弟告訴記者,“9月7日下午6點左右,我們就組織人員,把這尾長江鲟放入了長江”。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