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花牛蘋果為什麼好吃?原标題:【慶豐收 迎小康】 天水花牛蘋果熟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甘肅天水花牛蘋果為什麼好吃?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原标題:【慶豐收 迎小康】 天水花牛蘋果熟了
開欄的話
又是一年豐收時——伴随着稻谷香,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将到來。這是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喜悅節日,這也是感召我們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迎接美好小康生活的奮進時刻。
緻敬農民,禮贊豐收。從今日起,本報推出“慶豐收、迎小康”欄目,在“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通過形式多樣的報道,全面展示廣大農民慶豐收、話豐收、享豐收的喜悅景象,反映助農增收脫貧奔小康的舉措成效,描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以此彙聚起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敬請讀者關注。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薛 硯
出蘭州,過定西,高速鐵路過橋穿山,鑽出隧道時,眼前另一番天地。低緩的丘陵,茂盛的深綠,黃土高原頓時溫柔起來。
清秋九月,細雨霏霏,給遠山近樹籠罩上一層淡淡的紗霧,如夢似幻,點畫出“麥積煙雨”的景緻,這便是隴上“小江南”——天水。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條件,使天水成為亞洲最大的元帥系蘋果——花牛蘋果的故鄉。
來到麥積區花牛鎮廿鋪村,汽車盤山而上,公路兩旁一級級山台地上,布滿一行行整齊的果樹。果樹枝幹粗壯,枝葉墨綠,翠枝綠葉間,露出一個個紅嘟嘟的“笑臉”——花牛蘋果。一顆顆花牛蘋果像小紅燈籠盈滿枝頭,紅潤飽滿、色澤豔麗、清香四溢,咬一口,水分充足,酸甜适宜、甘美酥香。
走進果園裡,雨絲滑爽,綠樹遍布,一顆顆經過“天上之水”洗滌過的蘋果,挂着水珠兒,惹眼可愛,令人心曠神怡。在寂靜中,傳來高亢激揚的秦腔聲,響徹果園,原來是果園裡正在舉辦網紅直播帶貨活動,花腔女高音在果園裡唱起秦腔,為蘋果銷售“搖旗呐喊”。
在網紅直播帶貨活動中,不僅銷售當地的花牛蘋果,還推介禮縣生産的花牛蘋果。前來果園洽談、采摘、遊玩、休閑的觀光者雲集,熱鬧非凡。蘋果映紅了果農們的笑臉,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原來這裡是撂荒地,現在變成了‘綠色銀行’。”村民武正全介紹說,2005年他與11戶農民流轉土地,與西北農林科技大、甘農大、省果樹研究所、天水師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果園2800畝。
但見果園裡栽植着瓦裡短枝等花牛蘋果新優品種,果樹低矮短粗、枝條舒展,被修剪成疏朗通透的樹形;采取無袋化栽培,讓蘋果營養更全面;果樹下種草,鋪設旱作節水滴管灌溉,保墒保水;架設誘蟲燈,懸挂黃色粘蟲闆,綠色防治病蟲害……如今在蘋果成熟期,還鋪設了明晃晃的反光膜,讓蘋果均勻着色。
“我們應用了12項先進技術,畝産蘋果7000斤,優質果率達90%以上,取得綠色食品生産認證和出口基地備案登記,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A級認證,建成了農業部蘋果标準化示範園。”武正全介紹,他們成立的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71戶,去年生産銷售蘋果9500噸,實現銷售收入5800多萬元,畝均純利潤1.5萬元,社員戶均純收入24萬元。
合作社帶動了麥積區城郊南部山區15萬畝花牛蘋果基地的建設,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元帥系蘋果生産基地。
來到麥積區九龍山蘋果基地,一條條果帶延伸連綿,規模成片,山風吹來,果樹迎風搖曳,漫山遍野,頗有陣勢。花牛蘋果深紅透亮,壓彎了枝頭。
果園裡一條條水肥一體化管道,将山上養豬場經過腐化處理過的有機液肥用來灌溉,實現了“種植—畜禽養殖—有機肥還田”的現代生态農業循環産業鍊,将原來每畝400元的人工施肥成本降到現在的100元,減少生産成本60萬元,優質果率由67%提高到89%。
花牛蘋果紅勝火。田間地頭,閃現着果農們采摘的身影;果庫車間,女工們歡聲笑語,忙碌着包裝、分揀、運銷。
在麥積區鑫田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石佛鎮石崖村村民陶芳君正在分揀蘋果,“瞧這個蘋果又大又紅,可惜枝條将果子弄傷了一小丁點,隻能成為殘次果了。我們要戴手套,否則指甲會将蘋果劃傷了,每個果子都要輕拿輕放。”她說,“來這裡打工1天80元工錢,中午還管午飯,一年裡剪枝、疏花、摘果,要幹10個月時間,收入兩萬多元哩。”
在天水花牛蘋果産業園裡,一顆顆經過分揀、分級、包裝的蘋果,裝運到一輛輛配備冷藏設施的大貨車上,當天,由天水花牛蘋果集團将收購的8車78噸花牛蘋果鮮果,發往北京、上海、武漢、東莞、嘉興、昆明等地。
作為我省最大的蘋果種植收購和濃縮蘋果汁出口企業的天水長城果汁廠,繁忙起來,開始收購原料蘋果;機聲隆隆,10萬噸果汁生産線啟動生産,加工濃縮蘋果汁、果蔬汁、果糖液等精深産品,延伸了産業鍊,提高了蘋果附加值。
據悉,天水市已發展蘋果200萬畝、年産量310萬噸,年産值90億元。蘋果已成為脫貧攻堅的大産業、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