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工業基地是怎麼形成的

老工業基地是怎麼形成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3:31:53

老工業基地是怎麼形成的?新華社杭州10月10日電 題:一塊布、一張膜、一包水泥——一個浙中老工業基地如何重煥生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工業基地是怎麼形成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工業基地是怎麼形成的(一塊布一張膜一包水泥)1

老工業基地是怎麼形成的

新華社杭州10月10日電 題:一塊布、一張膜、一包水泥——一個浙中老工業基地如何重煥生機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

“日看千帆競發,夜觀萬家燈火。”位于浙江中西部山區的蘭溪市自古商埠繁華,在改革開放初期工業産值名列全省前茅,一度在浙江掀起“工業學蘭溪”的熱潮。然而随着這裡的國有企業群落陷入發展低谷,20世紀90年代初期蘭溪的工業經濟跌入谷底。如今,憑借着一塊布、一張膜、一包水泥,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重煥蓬勃生機,“老樹發新芽,新樹深紮根”正成為蘭溪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

一塊布,一個支柱産業

紡織是蘭溪的支柱産業。中國織造名城、中國紡織産業基地……這些金光閃閃的名片下,這座小城正在用所織的線連接世界市場。

浙江金梭紡織是一家主産牛仔面料的企業,負責人童福友剛剛在上海參加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去年,企業與中紡院合作,拿出20%的利潤去研發能散發香味、涼爽、發熱等專利牛仔面料。博覽會上,40多個國家的客戶都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帶着樣品回國試産服裝。

這些天同樣忙碌的還有浙江萬舟集團,其年産1.2億米時尚差别化服裝面料項目将于明年5月完工。這家年産值超過20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計劃引進810台世界最先進噴氣織機,屆時将擁有超3000台織機,成為全國最大的棉坯布生産企業之一。

“企業大力推進機器換人,将紡織從勞動密集型轉向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集團常務副總裁徐建忠說,公司每萬紗錠隻需20名工人,遠低于全國行業60-80人的平均水平;每度電可産白坯布2.2米,遠高于國内同行0.7米的平均水平。

蘭溪市經信局數據顯示,蘭溪紡織品出口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牛仔布占全國的1/7,2017年紡織品實現産值286億元,規上總産值連續12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一張膜,一個新興産業

1999年,建國初期作為新安江水電站配套項目所建的蘭江冶煉廠改制為浙江華東鋁業有限公司,彼時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企業之一,全盛時期繳稅占蘭溪市總稅收的近25%。

“雖然技術國際領先,但其年耗電22億度,在能源小省的浙江根本無法立足。”蘭溪市經信局局長童永生說。

2014年,華東鋁業徹底關停了高耗能的電解鋁生産線,轉而進軍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光學膜新材料産業,建設百億産業的光膜小鎮,打造光學膜産業集群,搶占光學膜市場。

如今,光學膜産業園初具雛形,已有8家光膜企業形成産業鍊,投産後預計年産值超40億元。在其中之一的錦德光電公司,代表了國内光學膜産業最高水平的年産3000萬平方米的液晶複合膜項目完成土建工程,預計年底能夠實現投産。

“我們計劃再招六七家光學膜企業,增強産業集聚能力,力争打造新材料産業集聚區,使之成為當地實體經濟新增長極。”産業園總經理何海君說。

一包水泥,一次全球布局

走進位于浙江省蘭溪市的紅獅集團總部,廠房周圍綠化蔥郁,枝葉上不見水泥粉尖,一副花園工廠的模樣。紅獅集團副總經理楊志清說,我們用“低碳、安全、環保”方式制造水泥。在生态方面,公司投入環保資金約20億元,2018年危廢處置規模可達200萬噸。

從立窯到國際先進新型幹法工藝,從國内走到海外,紅獅集團在全國10個省有40餘家大型水泥企業,同時,投資20億美元在東南亞布局多個大型海外水泥基地。

今年2月,老撾萬象紅獅5000噸水泥生産線點火投産;5月,尼泊爾紅獅6000噸水泥生産線點火投産;8月,印尼紅獅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

這兩年,紅獅集團借數字經濟東風,以“傳統産業 互聯網”打造水泥“生态圈”。記者在集團控制中心看到,國内各水泥生産企業及海外項目實時工藝參數及技術指标等數據都在大屏幕上顯示。“若有生産指标異常,都能通過集團總的技術支持予以解決。”楊志清說。

“沒有夕陽産業,隻有夕陽企業。”蘭溪市委書記朱瑞俊說,“從計劃經濟的輝煌到市場經濟初期的低谷,再到破繭重生,靠的就是持續傳承創新的優良工業基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