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北京作為一個曆史文化名城,明清曆史古迹衆多,且沒被戰火大規模破壞。故宮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完整,但城門卻很多隻聞其名,不見其影。在老北京的民間流傳着這樣的一句老話: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其中“內九外七”說的就是北京内城和外城的十六座城門。
北京城門分布圖
這内城九門主要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而外城七門指: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皇城四門包含: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然而現在并不是這樣,所有的城門名字都有所耳聞,甚至現在的很多地名都在沿用城門名字。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城門卻寥寥,事實上,現在的北京城門隻零星的剩下了一對半:一對是正陽門的城樓和箭樓,半是德勝門箭樓。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麼,其他的十四對半城門都去哪了呢?今天我們就逐個來看一看,城門都是怎麼沒的。
崇文門:1950年拆掉甕城,1968年全部拆光。
崇文門
崇文門,在元代稱文明門,又名“哈德門”,“海岱門”。老北京有個講“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囚車”,這您就看出來了吧,崇文門多走酒車。這是因為在當年北京南郊大興縣有很多釀酒的作坊,酒車都常常從崇文門進城。但是崇文門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作用,就是收稅關口,這九門中的八門都是啟閉有時,而崇文門是永不關閉,會有差役守衛,因為司着收稅重要職能。這放現如今,相當于就是稅務局。
宣武門:1965年拆除。
宣武門,我們大家都知道又稱“死門”,在元代時稱順承門。稱其為“死門”有兩個原因,一是,菜市口是當時的刑場,押送死囚的車都從宣武門出,二是,當時北京的墓地多在陶然亭一帶,送葬的人也走宣武門。所以這要擱現如今,宣武門就相當于咱們現在的殡儀館。
宣武門
宣武門
阜成門:1953年拆除甕城、箭樓台基,1965年拆除城樓。
阜成門
阜成門,在元代稱平則門,又名“驚門”,取其“公正”的意思。在當時,西面門頭溝出産的煤,是北京城裡所需燃料,而此門距其最近,所以煤車都從此門進城。由于“梅”與“煤”同音,所以在阜成門的甕城牆壁上也刻有一朵梅花,取其諧音。在現如今,阜成門司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職務。
西直門:1969年因修地鐵将城樓、箭樓、閘樓、甕城一并拆除。
西直門,在元代稱和義門。當年北京城内水質不夠好,皇宮用水都得取自玉泉山,水車皆從西直門入城,所以西直門多走水車,在其甕城上有一塊刻着水紋的石頭,以其為标志。這要放現如今,西直門就相當于咱們現在的水利部。
西直門
安定門:1969年因修地鐵拆除。
1936年安定門
安定門,又稱“生門”,取其“豐裕”之意,所以皇帝會從此門去地壇祭祀社稷,祈求豐年。除此之外,安定門還有兩個左右,一是軍隊出發會從此門出城,大概是取“生門”之意,二是糞車多會從此門出入,因為在當時,安定門外的糞場較多。我們取其一個意思,因為多走糞車,和我們現在城市清潔所含意思相同,所以安定門放到現在,那就相當于環衛部門。
東直門:1965年拆除。
東直門
東直門,在元代又稱崇仁門。在當時,磚窯基本都設在東直門外,所以東直門進出的大多是磚瓦的車,而在過去,從南方運來的木材,都會從東直門進城。這麼看來東直門多走磚瓦、木材車。所以在現如今,東直門相當于建設部。
朝陽門:1953年拆除城樓,1957年又拆除箭樓。
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又叫“杜門”,有休息的意思。朝陽門是當時北京城的糧門,從京杭大運河運來的漕糧都從此門入城,存放在朝陽門内的幾大糧倉内,因此它多走糧車。在現如今,它就相當于糧食部的職能。
永定門:外城最大、最重要的城門,1950年拆除甕城,1957年将城樓、箭城一并拆除。
永定門
左安門:1953年将城樓、城台、箭樓、甕城全部拆除。
左安門
右安門:1956年拆除箭樓、城台及甕城,1958年又将城樓拆除。
右安門
廣安門:1957年拆除城樓。
廣安門
地安門:因交通問題拆除。
地安門
西便門:1952年将城樓、箭樓、甕城一并拆除。
西便門
東便門:1958年修北京火車站拆除城樓。
東便門
1953年5月,北京市委就朝陽門、阜成門和東四、西四、帝王廟前牌樓影響交通的問題向中央請示:拟拆掉朝陽門、阜成門城樓和甕城,交通取直線通過;東四、西四、帝王廟牌樓一并拆除。而梁思成極力反對将這些古建築拆除。
1953年,林徽因肺病已經幾乎說不出話,但為了保住永定門城樓不被拆,她曾指着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的鼻子說:“你們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曆史的真古董……将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時你們再蓋的就是假古董!”
說到這裡,對此,大家是站在什麼角度看這個問題,是保護曆史古迹重要,還是迎合城市發展更重要呢?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