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沛紅 穎陽鎮初級中學
問題背景:3.26日我在清華繼教平台聽了馬賽老師的講座,主題是《促進學科交叉,加強藝科融合》感觸頗深,單純的美學設計沒有力學結構作為支撐,沒有數學建模作為基礎,再引人注目的設計作品也隻能是一個空殼,瞬間失去了藝術的靈魂。恰巧我翻了一本書名為《工業設計折紙中古老的數學問題》,激發了我學習和實踐的願望。
現在我和學生剛好進行到《菱形》的探究和學習,不如把我們非遺傳統折紙藝術融入數學學科的教學,在實踐活動中将對數學的探究和思考進行到底……
從生命教育和文化育人的角度思考
我們的教育和我的數學課堂,怎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隻是單純地會做幾道題目嗎?
在雙減政策之前刷題可以解決“提分”燃眉之急,可以彌補因興趣和能力的缺失帶來的挫敗感,可當下的中小學生缺失了活着的意義,學習的意義,普遍患上了“意義缺失綜合症”,對于初中學生,盡管學生在課堂中面對一些枯燥的數字和數學符号可以感受到數理邏輯的嚴密性,感受解決問題的科學性,如果缺少實踐活動,缺少動手操作和活動體驗,缺少了與這個現實世界的連接,就連門衛常問的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它就是哲學上的經典三問,是啊,我們的教育要走向哪裡,我們的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若告訴學生“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實現中國夢”學生會感到這是在泛泛而談,是不切實際的口号。若是再具體一些,“既要複興我們的科技,還要複興我們的傳統文化,因為落後就要挨打”。數學學科怎樣落實這兩大核心育人目的呢?
加強學科融合,讓文化育人在課堂中生根發芽。折紙藝術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審美藝術。
折紙是一項心靈手巧的藝術活動,手腦并用可以使手勢在大腦皮層投下難忘的影子,使大腦積極思維,從而培養同學們的思維能力,達到益智的目的,對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起到橋梁作用。當在課堂上自己看到了所創造的藝術作品,能為大家欣賞,能得到同學的認可,學習的意義還用我們像留聲機一樣反複為學生播放嗎?
折紙活動的嘗試感悟
單單一隻鴿子我用了三種方法進行折疊,長時間沒做過這玩意,圖解看不懂,視頻跟不上,笨手笨腳。第二次次第三次我越來越熟練,找到感覺後,我又做了一隻一隻天鵝,我把天鵝請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激發學生折紙的興趣,開始了菱形折紙的學習,我引導學生先把兩張寬度一樣的紙條交叉一起并轉動,觀察并猜想重疊部分的四邊形是菱形,導入新課菱形的判定,在探究并驗證菱形的判定定理後,繼續和學生一起折紙(先後用一張矩形紙片折出一個菱形,又用一張三角形紙片折出一個菱形),折完後,我組織學生展平并思考,為什麼會是一個菱形,請說明理由。
這恰是一個借助于折紙激發學生思考并運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完成證明的過程。是一個不為做題而學習的過程,學生下課時還沉浸其中,他們有的在折飛機,有的在折小船,那驚喜明亮的眼神在告訴我,他們這節課學的有意義很快樂。
不能将有意義的活動止步于此,繼續為學生提出問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折出一個菱形嗎?有學生借鑒了實踐活動所給出的方案繼續折紙活動:
探究上面的問題,不是每個學生都容易辦到的,就由全班學生一起折,然後小組内交流并分享他們的折紙所思所悟。學生們通過折紙完成了問題的解答。
“雙減”讓我們的作業更開放,更靈活,更具實踐性!我和學生承接上面的問題繼續練習按照上面的方法用鄰邊比值不一樣的的矩形折菱形,又發現一個問題,有的連等邊三角形就折不出來,更折不出菱形了,怎麼回事?矩形紙片不夠用,那什麼樣的紙張能夠滿足需要?這樣就提出來兩個問題:如圖:
當長寬之比滿足什麼條件可折出如圖的三角形MNP?
當長寬之比為多少時能折出一個上圖中的菱形呢?
以折紙促提問,以問題促解決,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對八年級學生來說有難度,但這正是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探究的一個支點,正常情況九年級學生在學過三角函數後可以解決,對于八年級學生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最終把問題轉化為含有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長直角邊的問題,嘗試勾股定理完成吧!
做中學,學中思,讓折紙繼續進行!追問:在沒有量角器的情況下,你能借助于這個方法折出一個15度角嗎?
折紙活動持續進行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