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這個被後人無限向往的朝代,除了繁華昌盛,就是多如星辰的詩人了。而其中,詩人中的傑出代表詩仙李白更是巷陌皆知的。
餘光中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喝醉了之後在哪都是家鄉人。就這麼自由浪漫,純粹而奔放的人,像極了他詩裡行間透出的模樣。
往事越千年,李白不過寫了曲曲三首詩,84個字,就能讓貴妃羞笑,玄宗調羹,博得世人嫉妒,這是鬥酒詩裡的才氣,更是骨子深處的浪漫。
可是這短短的三首詩,為何一問世,就惹得玄宗不高興,要辭退李白呢?這一切是非臧否,都不得不先從李白進宮前的淵源說起。
執着等待終見花開李白,這位出生于川西的俠義詩人,25歲辭别父母離家闖蕩,一直到42歲,十多年間,通過寫詩,在民間積攢了一點點影響力。
他素日喜好遊山曆水,結交名士,盡管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固定産業,卻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怨天尤人的倦态來。
況且他先後又做了兩次倒插門女婿,抱着入贅的心态和待業的狀态癡癡等待朝廷的征召。
自古文人建國立業,隻有去做官。而在唐朝,想做官可以通過兩條路子實現,一條是考科舉,一條是幹谒引薦。
李白因為家庭的緣故,不被允許參加科舉,就隻有去幹谒權貴,等待機會了。
而這一等,就是17年。
公元743年,李白因為得到了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引薦,有了轉機。唐玄宗在讀了李白的詩之後,覺得李白是個大才子,特召李白盡快入宮觐見。
苦等了十幾年的李白難掩激動與興奮,揮毫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潇灑肆意躊躇滿志。
入京後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極高的禮遇,不但在大殿之上讓李白侃侃而談,而且玄宗還親手給他調了一碗羹。
這種禮賢下士的知遇之恩也讓李白備感殊榮,至少讓李白心理上有了報國有門的感覺了。
然而,玄宗并沒有當下給李白特殊安排,隻是讓李白按照正常入職流程走,先到翰林院挂職曆練曆練。
李白也沒含糊,先坐着吧,離皇帝這麼近,總有機會。于是李白入職翰林院供奉,為皇帝寫寫詩,娛樂娛樂。
皇帝去喝酒陪着,皇帝去遊玩陪着,皇帝帶着妃子玩耍陪着,總之,随時待诏寫詩,沒有參政的實權。
賞花賦詩埋下隐患這一日正逢宮中牡丹盛開,唐玄宗見楊貴妃十分喜歡當場就擺下了一場歌舞。
生性風流的玄宗,被眼前這等美景極大地激發了心中的詩興,“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于是玄宗命令梨園班子暫停奏樂,即刻宣翰林供奉李白進宮作新詞。
正和朋友飲酒的李白已經醺醺然了,被皇帝這麼一宣,也不管體面不體面地就進了宮。
醉酒的李白,面對唐玄宗對他業務能力的突擊考察,也沒有太多顧及,詩仙附體,浪漫滿懷,噴薄而出,當下就大筆一揮,《清平調》三首橫空出世。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三首詩互為聯系,層層遞進,分别從空間、時間、現實三個維度描繪了楊貴妃的美,還不忘拍了拍唐玄宗懷抱美人的幸福馬屁。
第一首開篇。用霓裳羽衣形容貴妃的穿着,同時,用牡丹花上的露水暗喻貴妃得玄宗寵幸春風拂面。
後兩句沒有直白的誇貴妃的美貌,而是借用天上的仙女做比襯,表明此等容貌實在是天女下凡仙境才得遇。
第二首順着第一首。先寫牡丹嬌豔,受到雨露沐浴變得更加芳香,後三句連用神、人兩個典故,搬出楚王夢會神女、飛燕依賴新妝,抑古尊今,襯托出楊貴妃的國色天香。
第三首再回歸現實,點明連春風都要嫉恨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擁有,更表明了君主威嚴,貴妃美豔,升華了主旨。
短短三首詩,意味深長。這樣神仙的詩句,也隻有李白,也隻能是李白了。
不過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優秀會遭人嫉妒這件事,李白也逃不脫。更何況,李白本性恃才傲物,沒多久又得罪了權貴。
賜金放還半生蹉跎一次,唐玄宗命李白起草诏書,這操作可與以往不同,可惜的是李白再次醉酒入宮,衣衫不整地就來了。
唐玄宗不以為意,李白卻愈發随意,甚而呼喚玄宗最寵信的宦官高力士為他脫靴,楊國忠替他磨墨。
論職位,李白的翰林供奉就是沒品的芝麻官,和這兩位比起來,等級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然而這些職場大忌李白卻毫不在意,這讓他進一步得罪了權貴。
李白當然是個聰明人,能做出這些事,也都是因為他看透了官場的黑暗,更看透了自己報國上進的渺茫。有點自暴自棄了。
任職翰林供奉一年多,他做的卻都是陪着皇帝吃喝唱和,一點涉及國事民生的會議都沒機會參與,焦慮與失落,蹭蹬與失意,全部湧向李白,促使他加快了做決定的步伐。
于是李白拼命酗酒,自我消沉。
唐玄宗這頭恰好聽到了很多人對李白的讒言,加之經過這段時間的考察,唐玄宗也覺得李白不适合做官,随便找了一個理由,送金銀放李白回家去了。
被放逐之後的李白,又生活了十多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白積極地參加了永王李璘的讨伐部隊。永王奉李白做了軍師參謀。
可惜世事難料,很快永王兵敗被定了謀反的罪,李白也跟着受牽連,流放夜郎。這是李白一生中報國最近的一次,卻也是最天真的一次。
結語可惜詩仙李白,能讓全大唐為之風度喝彩,卻不能讓三首詩引發的讒言消弭,而流言千年不衰。蹉跎半生,報國終究成了一杯空影,這李白的内心誰又能完全解得通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