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宇宙最大黑洞與太陽系相比

宇宙最大黑洞與太陽系相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01:04:53

宇宙最大黑洞與太陽系相比(首個恒星級黑洞精确測量結果發布)1

天鵝座X1系統想象圖。資料圖片

北京時間2月19日淩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和《天體物理學報》的3篇文章聯合發布了對曆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恒星級黑洞——天鵝座X1的最新精确測量結果。

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的3個科研團隊分别獨立對黑洞的距離、質量、自旋及其演化作了最為精确的測量和限制,發現此系統包含了一個21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并且其自轉速度接近光速。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并确認的唯一一個黑洞質量超過20倍太陽質量且自轉如此之快的X射線雙星系統。其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及學生趙雪杉、鄭雪瑩為《科學》雜志論文的合作者,并作為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在《天體物理學報》發表關于黑洞自轉精确測量的文章。

目 标

瞄準人類曆史上發現的首個恒星級黑洞

黑洞一直是宇宙中最神秘的謎團之一。

一些大質量恒星在核聚變反應燃料耗盡時,内核會急劇坍縮,當其質量大于約3倍太陽質量時,便會坍縮為一個奇點,成為黑洞。由于其密度極高、引力超強,即便是光也無法從它身邊逃離。

根據質量的不同,黑洞大緻分為恒星級黑洞(100倍太陽質量以下)、中等質量黑洞(100—10萬倍太陽質量)和超大質量黑洞(10萬倍太陽質量以上)。恒星級黑洞由大質量恒星死亡而形成,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作為人類曆史上發現的第一個黑洞候選體,天鵝座X1是一個X射線雙星系統,除了包含能夠産生X射線源的緻密星之外,還包含一個藍巨星。1964年,這個系統被美國探空火箭首次發現,此後,其中緻密天體究竟是黑洞還是中子星的問題一直是高能天體物理研究領域的熱點。

上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索恩和霍金曾為此問題争論。直到90年代,越來越多的觀測證據表明這個系統中心應該是黑洞,但對于系統的性質一直缺乏精确的測量。

2011年,苟利軍及其合作者把測量的目标對準了這顆黑洞。“一方面因為它是人類曆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恒星級黑洞,最為知名;另外一方面是它距離我們相對比較近,可以利用現有的望遠鏡做到精确觀測。”苟利軍說。

方 法

通過測量質量和自轉速度來描述黑洞性質

質量、自轉速度和電荷是描述黑洞的最基本參數。黑洞周圍有很多帶電粒子,假如黑洞帶電,很容易吸附周圍其他的異性電荷,最終達到電平衡。所以,隻需要知道質量和自轉速度這兩個參數,就可以完整描述黑洞,從而将不同的黑洞區分開來。

那麼,黑洞如此巨大,用什麼方法測量它的質量呢?

苟利軍介紹,這種方法在天文學當中被稱為動力學方法。“這個名詞聽起來很陌生,其實原理挺簡單,就是通過圍繞黑洞轉動的恒星的速度和軌道半徑來計算,然後利用開普勒定律來計算。”苟利軍說,“跟高中物理中測量太陽質量和地球質量的方法,原理上都是一樣的。當然在具體的觀測和之後的數據拟合還是比較複雜。”

相比黑洞的質量測量,其自轉速度的測量難度大很多。

黑洞質量的測量依靠雙星系統中伴星的運動,通常彼此相隔幾百萬千米,對于目前的天文學測量精度而言,在一定距離範圍内是可以測量到的。然而,自轉僅僅影響靠近黑洞視界面大約幾百公裡的範圍,這對于人類目前的測量水平來說,尺度太小、難度太大,隻能夠通過間接的方式測量。

“雖然我們現在有了性能強大的望遠鏡,能夠觀測到很微弱的宇宙信号,但是這些微弱信号的來源解釋具有極大的難度。”苟利軍說:“比如,觀測到的信号是否都來自于所期待的源,是否存在之前沒有留意的因素影響探測到的信号。”

意 義

幫助了解黑洞周圍的時空特性及其演化史

黑洞測量難度之大,導緻苟利軍團隊的測量過程一波三折。

2011年,苟利軍和合作者對這顆黑洞的性質首次進行精确測量嘗試,當時得出的結果是:這個黑洞系統與地球的距離為6067光年,質量為14.8倍的太陽質量,并且發現黑洞的視界面在以72%的光速轉動。但兩年後,歐洲航空局的蓋亞衛星發射升空,測量出的天鵝座X1的距離要更遠一些,大約為7100光年。

兩次結果差異較大。随後,來自澳大利亞的團隊對天鵝座X1的距離再次進行測量和确認。結合之前的數據,得出天鵝座X1黑洞的最新距離為7240光年,與蓋亞衛星給出的距離幾乎一緻。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偏差?苟利軍說:“之前在拟合其距離過程中,我們有一些因素沒有考慮,比如噴流産生的效應最後導緻的誤差。考慮了這些誤差效應之後,我們最終得到了跟蓋亞衛星一緻的結果。”

在此基礎之上,合作團隊重新分析光學數據,發現黑洞質量增加了50%,增加到了21倍的太陽質量,這是X射線雙星系統中目前唯一一個主星質量超過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X射線雙星系統。同時,也發現此次測量的黑洞轉動更加極端,黑洞視界面正在以至少95%的光速自轉,基本接近光速,這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個如此高速轉動的黑洞系統。

苟利軍認為,知道黑洞的質量和自轉速度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它周圍的時空特性以及黑洞的演化史。“這次我們對天鵝座X1基本參數做了精确測量,之後就可以深入研究這個黑洞的其他性質了。此外,我們還有能力對恒星的演化作出精确限制,還可以與其他黑洞系統做比較,比如引力波發現的黑洞自轉很多沒有轉動或者轉動很小,這很可能說明引力波所發現的黑洞經曆了不一樣的演化過程,這也是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苟利軍表示,黑洞性質的精細研究一直是團隊的重點研究課題。“在目前确認的20多個黑洞系統中,我們已經對其中10多個黑洞系統作了完整測量,但是一些系統的測量精度還不是很高,我們在未來也希望借助多波段的手段對于其中的一些作出更精确的測量。”

來源:人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