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1:47:05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1

“聽說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啊,那還敢不敢做?做完了要不要先隔離幾天?”這是很多患者會有的疑惑。害怕給家人帶去不必要的影響是對的,但是也不用做驚弓之鳥,隻要你對骨掃描有個正确的了解,就會發現,它也沒有那麼可怕!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2

啥叫骨掃描?

骨掃描就是用一種對人體無害的同位放射性同位素(锝标記的MDP( 99mTc-MDP(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入血液中,由于這種同位素與骨頭的代謝和血液循環是密切相關的,一旦發生了骨的破壞就會發現破壞處的濃聚,通過成像就能看到病變部位及數量。

如下圖所示,黑點表示病變部位,雖然骨掃描成像不太清楚,但是對于檢出有無骨轉移已經夠用了。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3

為啥要做骨掃描?X光不行嗎?

對于癌症患者,做骨掃描的原因隻有一個,确定是否有骨轉移!而懷疑骨轉移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出現骨痛。但是反過來說,一旦出現骨痛,就一定是骨轉移嗎?那可不一定。除了骨轉移癌,其他的比如良性骨病、原發性骨病等也會出現骨痛,甚至因為老齡化原因出現骨質疏松、關節和骨頭疼或勞累、結石等原因也會出現的骨性疼痛。

做全身骨掃描就可以對這些疾病的原因進行區分,骨掃描對骨轉移癌的早期診斷是非常有意義的,通常比X光的檢查要早半年,也就是說一個骨腫瘤的病人如果出現了骨轉移癌,X光有改變之前3-6個月就能夠在骨掃描中發現有轉移。

啥,骨頭上也能長癌細胞?

要知道,骨頭上是可以長原發的肉瘤和繼發的腫瘤的,并且骨頭是繼肺、肝之後第三個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資料統計有一半的癌可以轉移到骨頭上,而且大約1/4的癌症患者都會發生骨轉移。

都有哪些癌症容易轉移到骨頭上?

從理論上講所有的癌症都可以轉移到骨,最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有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腎癌、肝癌等,其中乳腺癌最終發生骨轉移的概率約70%,肺癌發生骨轉移的概率約為60%。這些癌症手術或治療後必須嚴密定期随訪檢查是否發生癌症骨轉移。

根據各癌種患癌總人數及骨轉移發生率,骨轉移癌最常見的原發病的構成比例為肺癌41%,肝癌16.1%,腎癌16.1%,乳腺癌6.8%,前列腺癌3.4%,甲狀腺癌5.9%,其他10.7%。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4

骨轉移病人年齡通常在40-70歲之間,好發部位以椎體也就是脊柱為主,發病率占34%,其它部位中,胳膊占10%,腿部占19%,臀部占17%,這四個部位的發病率幾乎占了80%的骨轉移癌的發生。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5

骨轉移癌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什麼?

骨轉移癌早期可表現為腰椎疼痛、走路下肢疼痛、或者夜間發生骨痛等,但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在骨轉移的後期,常可出現較為嚴重的症狀,如高鈣血症、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骨髓抑制等,這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6

骨掃描之前,需要注意啥?
  1. 一般要提前預約

  2. 檢查前無需特殊準備,不需空腹

  3. 靜脈注射同位素顯像劑(99mTc-MDP) 20-25mCi,注射後半小時後應大量飲水(1000-1500ml),以促進骨骼對顯像劑的吸收以及藥物的排洩;

  4. 注射顯像劑後,在排尿時應注意尿液不要污染衣褲和皮膚,防止掃描時形成僞影,影響正确診斷;如有污染,則需換一件幹淨的衣褲或将皮膚上的尿液擦洗幹淨

  5. 接受檢查者應遵循有關放射工作場所管理規定,在指定候診室等候檢查,不要随意走動外出;

  6. 靜脈注射顯像劑2-4小時後進行骨掃描,一般需要20-40分鐘,需要平卧,如果病人因疼痛不能平卧的話,請提前與臨床醫生打招呼,以便能在顯像前注射止疼劑,順利完成檢查。

骨掃描的結果如果是陽性的,是不是就患上了骨轉移癌?

骨掃描的原理是判斷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出現骨代謝的異常,但是造成骨代謝異常的原因很多,除了骨轉移癌、原發性骨腫瘤等,創傷、代謝性骨病甚至骨質疏松等也都可以表現為代謝異常,單純用骨掃描來診斷骨轉移癌是不夠的

我們通常對于骨掃描異常的高危人群首先在相應的部位照一個X光片,同時還要做CT或MRI的檢查,進一步了解病變對于骨破壞的程度和範圍。

這僅僅是臨床症狀和影象學症狀,還必須要有組織學的診斷,也就是在病變的部位取出一些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判斷是不是癌細胞,如果是那麼就更能證明以前診斷的正确性。因此應該運用影象學、臨床、組織學三種診斷方法綜合對病情進行判斷。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7

出現了骨轉移該怎麼辦?

在上文我們已經了解到,癌症骨轉移會帶來骨轉移疼痛、病理性骨折、血鈣水平增高等臨床表現,那麼處理骨轉移時,就要圍繞這些臨床問題來進行。目前骨轉移的治療方法有:骨水泥等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同位素治療,以及靶向治療。

美國FDA已批準唑來膦酸(Zoledronic acid)和地諾單抗(Denosumab)用于治療肺癌骨轉移。放射性核素治療Metastron(锶89)、Quadramet和Xofigo目前僅批準用于前列腺癌的骨轉移(成骨性轉移為主)治療,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毒性。

1、骨水泥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未使用時為粘稠膏體,注入病變部位後幾分鐘凝固成高硬度固體,從而使病變的骨骼達到甚至超過正常的骨骼強度。骨水泥的使用是在影像設備(通常是DSA或CT)的引導下進行,通過幹預防止因單純關注骨轉移疼痛而忽略提高病變骨骼強度所誘發的病理性骨折等危害。

2、不同專業醫生的指南對于骨轉移癌是否需要手術存在細微差别,争論主要在于評估細節上。這時需要專業的骨腫瘤醫生評定,其主要的依據是患者的預期生存時間、骨轉移的部位、轉移的數量、原發病竈是否可以切除、全身狀态等

對于甲狀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腸癌、腎癌等骨轉移的病例,如果為四肢單發骨轉移,而其他部位沒有轉移竈且原發竈已切除無複發的,應積極手術根治性切除轉移竈。

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腫瘤侵犯并壓迫脊髓或緻脊柱不穩定産生疼痛的,也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肺癌骨轉移的手術适應症為:

  • 孤立的骨轉移病竈,

  • 已經出現病理骨折,

  • 有神經壓迫症狀者,

  • 脊柱溶骨性破壞,

  • 放、化療治療仍疼痛者。

3、惡性腫瘤骨轉移及骨相關疾病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4版P-22)中明确表示:放射性核素的治療适合于一般情況較好,多發轉移但病竈小、廣泛,疼痛不是十分嚴重的患者。放射性核素治療可作為選擇性用于伴有骨疼痛、預期耐受性好的全身廣泛性骨轉移患者的備選放療方案。如锶89治療後,大多數患者止痛效果非常顯著,注射10天左右得到明顯的止痛效果,半數以上完全消痛,并且能維持3-6個月,改善生活質量。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8

4、使用骨轉針(比如唑來膦酸)、地諾單抗等藥物也可以明顯降低骨質疏松等并發症,但是這些藥物也會引起流感類似症狀、頭疼、惡心和骨痛等不良反應,以及腎病(可通過常規血液檢測來監測腎功能)。其中就颌骨壞死癌度曾寫過文章:雙膦酸鹽類藥物性颌骨壞死,該如何預防及處理?,應引起重視。

5、卡博替尼是MET和VEGFR2抑制劑,而有證據表明MET和VEGFR信号傳導途徑在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骨微環境中的細胞)的功能中具有關鍵作用,所述骨微環境通常在骨轉移發生和進展期間發現失調。

在METEOR III期試驗的晚期腎細胞癌患者中,卡博替尼顯著改善骨轉移患者(HR,0.54 [95%CI,0.34-0.84])的總生存率。近期一項在37名非乳腺/非前列腺癌的實體瘤發生骨轉移的患者中進行的II臨床研究表明,卡博替尼在癌症骨轉移患者中具有抗腫瘤活性。

全身骨掃描使用具有放射性的核素,那麼輻射安全性怎麼樣?

骨掃描時所接觸的放射性物質是注射的顯像劑,正如上面提到的锝,其輻射性非常微弱,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小。它所發射的射線主要是γ射線,而γ射線的特點在于穿透能力強,而對身體的損傷小。

在全身骨掃描時用到的劑量所造成的輻射量還沒有普通X線檢查所造成的輻射量大,而且放射性藥物代謝得非常快,比如锝的半衰期僅為6小時,也就是說,每6小時其放射性的危險會降低一半。而且在注射後3~6小時内經尿排出50%以上。因此,全身骨掃描是安全的,患者大可不必存在這方面的擔憂。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9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做完骨掃描後輸入在患者體内的放射性核素還需要2天左右的時間才能代謝,所以在全身骨掃描檢查後兩天内,請避免與嬰幼兒或孕婦等對射線相對敏感的人群密切接觸,盡量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停留,并且建議患者将骨掃描預約在其他檢查完成後,或者其他檢查進行前至少2天。

除了骨掃描,X光片、CT、磁共振、B超會讓人體帶輻射嗎?

磁共振和B超沒有電離輻射,可以反複做這兩種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剩下的3種檢查手段,按照輻射量的排列,從低到高分别為X光片、CT和核醫學檢查(骨掃描)。

輻射在人體内有個沉澱過程,通過一段時間的人體代謝可以将輻射代謝出體外,所以隻要不是頻繁進行CT檢查,通過自然代謝可将輻射代謝掉,不會對機體産生過多影響。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10

對骨掃描及其他醫學診療手段有了一定了解後,很多人會問,那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輻射呢?其實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取決于一次受輻射量、受輻射總量、受輻射時間,還有人體對這些輻射的調節功能,在體檢是注意以下幾項内容,對于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輻射很有意義:

  • 不必要的檢查盡量别做,拍片後下次就診時要帶上,請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重拍。此外,選擇檢查方法時一定不要貪大求全,用X線可檢查的,就不要做CT,隻有當X線檢查無法确診時,才考慮用CT做針對性檢查,以免加大輻射劑量。

  • 盡量選擇低輻射檢查方法,可拍胸片就不選胸透,可拍低劑量螺旋CT不選普通CT,用于普通檢查的CT盡量減少,但用于診斷的CT不能免。如果沒有明顯症狀或者沒有肺炎等疾病的人,例行體檢中的胸透項目就沒必要一年做一次。

  • 孕婦、兒童是輻射損傷的高危人群,如果已經懷孕、可能懷孕或正在哺乳期的女性在做檢查前,一定要事先告知醫生,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和放射性同位素。

說回癌症骨轉移,即使發生了也并非隻能坐以待斃,積極尋求專業應對,部分骨轉移患者是有希望得到良好的治療并取得較好的療效的,但是如果任由其發展,那癌症骨轉移确實可以緻命。

編者:翺宇

骨掃描的輻射有危害嗎(骨掃描之後有輻射嗎)11

點擊閱讀相關熱門文章:

  • 對于癌症,我們沒有太多試錯的時間和機會!

  • 雙膦酸鹽類藥物性颌骨壞死,該如何預防及處理?

  • 國内首次針對肺癌ALK突變的調研結果分析!

  • 肺癌中的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有什麼區别?預後差别大嗎?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公衆号“癌度”,了解更多關于腫瘤和基因的資訊。

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公衆号及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