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天前,在為C端用戶提供拓展腳本的論壇網站Greasy Fork上,一位開發者做了一款“原神玩家指示器”。據開發者留下的公開信息,此拓展腳本主要應用于B站視頻的評論區,安裝了該工具的用戶可以識别出發言的網友是否為原神玩家。
識别的方式也很簡單,經過拓展腳本的篩選,符合條件的網友會在其頭像與昵稱的後面,被标注上“原神玩家”幾個字。
這款拓展腳本一經發布,就引起了遊戲玩家的強烈反響。在Greasy Fork這個較為小衆的用戶腳本論壇上,原神玩家指示器的安裝量已達數萬次,反饋中,不少用戶将其稱之為“本年度最好用的腳本”、“這個偉大的發明僅次于第一定律”、“幾個字就能帶來極緻的精神享受”。
不僅如此,由于該開發者表示自己是做着玩的、不太會叠代更新,但部分用戶确實在使用中發現了一些bug,于是論壇上湧現了很多願意參與其中的開發者,有的人制作出了“原神玩家指示器升級版”,有的發明了适用于B站、微博、知乎在内的全平台版本腳本,還有的将王者榮耀、明日方舟、新三相之力等大熱遊戲都涵蓋在内,支持識别更多遊戲玩家群體。
在使用了該拓展腳本的用戶界面中,每個網友的昵稱後面被貼上了五顔六色的标簽,且針對不同标簽的群體數量,指示器還會顯示“普通”、“稀有”、“史詩”、“隐藏”等前綴。
而指示器檢測不出任何标簽的用戶,會被标注為“普通|純良”。
這場始于遊戲圈的“指示器”制作大賽到這裡并沒有結束。
為了響應用戶們對其他領域身份識别的需求,越來越多類型的指示器出現在了拓展腳本的論壇上,包括識别虛拟主播(Vtuber)的V圈指示器、明星粉絲的飯圈指示器、蘋果/華為用戶的指示器、抽獎轉發參與者指示器……..
匿名開發者們很快制作出了應用範圍更廣的拓展腳本。在一個名為“成分指示器”的腳本中,用戶可以通過自定義關鍵詞來實現識别不同網絡群體的目的。換言之,這款“指示器”是一個可供用戶個性化使用的“給網友打标簽機器”。
僅從技術實現角度來看,指示器的制作并不複雜。
它主要利用了爬蟲技術來讀取社交平台的API數據,通過挖掘評論區和用戶發布動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匹配規則進行篩選。這種爬蟲技術最早應用于互聯網搜索引擎中,近年來曾被大數據公司用于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和簡曆,一些公司對它的濫用也助長了互聯網金融借貸的導流獲客和暴力催收等行業亂象。
雖然随着AI技術的發展,很多互聯網平台開啟了智能反爬蟲功能來保護用戶的個人隐私,但對于社交媒體平台來說,用戶所發布的動态、評論轉發點贊的内容,以及頭像和昵稱等公開信息,仍可以被爬蟲軟件輕易獲取。
一方面是拓展腳本的技術實現成本和用戶獲取成本無限低,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世界的割裂程度的加劇,于是爬蟲“擺脫”了商業目的的束縛,爬到了數萬網友的手中。
在最先火出圈的“原神玩家指示器”拓展腳本評論區中,已經聚集了很多對原神遊戲及其玩家具有負面情緒的用戶,在不少用戶互動對話裡,也開始了基于各自喜愛遊戲立場的對線。
整體來看,這類“對線”針對遊戲内容本身的并不多,更多是在以遊戲作為标簽對社交媒體上的陌生網友進行群像化分類。事實上,很多用戶需要“網友指示器”的原因,是希望對社交媒體中發表與自身觀點相反、談論自己不喜内容,或曾就某議題産生過争執的陌生網友,找到一種标簽式的合理解釋。
借助指示器來給網友打标簽的人中,相當大一部分用戶的訴求是——屏蔽不想看的标簽内容與社交賬戶。
“謝謝你,我真的很需要這個,如果能屏蔽掉這一群體的發言就更好了。”
“請問可以改成屏蔽id及内容嗎?不關心是不是,就是不想看。”
“需要一鍵拉黑功能,如果可以自動屏蔽就更好了。”
而能成功實現這種訴求的拓展腳本也很快被制作出來。
事實上今天的頭部社交媒體平台上,屏蔽和拉黑早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功能。以微博為例,僅在拉黑上就做過多次調整,包括主頁是否可見、發文對誰可見、誰能參與評論在内的一系列具體功能,用戶都有着相對細分的選擇權限。即使對零互動的陌生網友所發内容,微博也設置了屏蔽關鍵詞的功能。
但看起來這些出于預防網絡暴力目的推出的功能對不少用戶來說還是不太夠。
不少使用了此類指示器的用戶發帖表示,他們反向追溯了以往看不慣的網友發言内容,不出意料地發現這些網友果然被打上了某類标簽。
一些有意思的變化也随之發生,這一方面令他們更加确定了自己對某類觀點或内容的厭惡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們對某個标簽化群體的厭惡情緒。
而不少網友顯然并不滿足于隻是識别出來“敵軍”。
有網友觀察到,一些網絡對線愛好者在B站和微博等社交媒體開啟了“獵巫”行動,他們不在乎網友們具體發表了什麼内容和觀點,而是專注于尋找被指示器打上了某類标簽的群體,并進行無差别攻擊。
一個荒謬的例子是,在“原神指示器”早期版本中,因為腳本的不完善,所有網友的發文内容之要含有“原”和“神”兩個字,都會被指示器打上标簽。于是,在一些名為“還原神州飛船”和“感染源神出鬼沒”的發問評論區中,明明内容與遊戲毫不相關,卻出現了遊戲玩家或團建或對線的群體行為。
當然,也有很多用戶認為用指示器給網友打标簽隻是圖個樂玩一玩,并且随着安裝腳本用戶的激增,大量發送到社交媒體服務器的數據請求,也很可能已經引起了平台方的注意,對于濫用爬蟲技術的行為,開發者面臨着被平台方起訴的風險,而使用者的賬号也存在被封禁的可能。
看着這類指示器的流行,很容易讓人再次确信,這些年互聯網對人們思維的最大改造就是貼标簽。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平台無論是短視頻,資訊、外賣、出行還是電商購物,隻要有用戶賬号存在的地方,平台系統都在以打标簽的方式将用戶分門别類,再通過算法來推薦偏好内容或服務。
現在看來網友們也開始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彼此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