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第107課

說文解字第107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7:36:28

先奉上标題裡的問題的答案:(1)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襌”字讀dān,指單層的(指衣物等);(2)關于單字的詳解,請見今天的第二字詞條說解。其他無興趣内容請自行忽略。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0課,講《說文解字》“吅”部的三個漢字,分别是㖾(咢)、單(單)、喌,詳情如下:

1、㖾(即“咢”,另《說文解字》中無“噩”字,咢、噩同字)。讀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咢,嘩訟也。從吅,屰聲。”形聲字。因為要考量“噩”字,我們需要說說這個字的字形:看字形演變圖: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

(咢<噩>的字形演變)

《字源》稱:咢、噩同字,咢訛變較甚。噩稍存古意。其字由“喪”字分化而出。“喪”字在甲骨文中從數口,桑聲,用法有二:一為地名,一為喪亡之喪。金文則别為二字,用為地名者仍其舊,字形稍作簡變而已;用作亡失者則加了“亡”聲符。《說文》訓“咢”為“嘩訟”,正是從口形,示喧呶嗷嘈之本義也。……小篆形體發生了較大訛變,秦文字所(中間的交叉筆)訛化為“幹”形,小篆又訛變為“屰”。金文中用作諸侯國名,姞姓,字後孳乳為“鄂”,在今湖北鄂城……後孳乳為“愕”字,或指劍锷(指刃),後又孳乳為“锷”,均為假借義。

由上可知:咢的本義是争辯。即《說文》所稱“嘩訟也。”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2

(争辯)

本義之外,又指驚訝。又作“愕”,《玉篇.吅部》:“咢,驚咢也。”又指刀劍的刃,後作“锷”《漢書.王褒傳》:“清水淬其鋒,越砥斂其咢。”

又指屋棱。《晉書.赫連勃勃載記》:“飛簷舒咢,似翔鵬之嬌翼。”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3

(晉代建築特征)

咢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4

(咢字的小篆寫法)

2、單。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單”。這個字讀音有八個:

(一)dā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單,大也。從吅,吅亦聲。阙。”象形字。像古代狩獵用的武器形。看字形: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5

(單字的字形演變)

有幾種意見:

(1)最初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個簡單的下部有柱,竿上有杈的彈弓樣的字形,兩歧之端縛石塊,後來,在歧下縛以繩索,使之牢固,遂成後來的字形。單的本義即指一種狩獵的工具(類似彈弓)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蔔辭中獸字從此。獸即狩之本字。征戦之戦從單,與獸同意。”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6

(彈弓)

(2)“單”與“幹”是古今字。丁山《說文阙義箋》:“竊疑古謂之單,後世謂之幹,單、幹蓋古今字也。

(3)《說文解字》訓“單”為“大”,《字源》認為是假借義。徐锴的《說文系傳》認為:“言大則吅,吅即諠也。許慎阙義,至今未有能知之者也。”他認為許慎的一個“阙”字,使後世對這個字的本義一直不能确知。當然,這是在甲骨文等資料缺少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随着文字材料越來越豐富,現在認為“單”的本義是狩獵工具(類似彈弓),已基本得到公認。

本義之外,單的用法還有很多,舉常用的說說:(1)單獨;一個。也指單方面的。如:單項;單槍匹馬。《玉篇.吅部》:“單,一也。隻也。”《荀子.正名》:“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楊倞注稱:“單,物之單名也。”單音節的名稱足以使人明白的就用單音了的名稱(比如:馬);單音節的名稱不能用來使人明白的就用多音節的名稱(比如:白馬)。又比如《紅樓夢》第十三回:“寶玉因近日黛玉回去,剩得自己落單,也不和人玩耍。”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7

(影視劇中孤單的賈寶玉)

(2)奇數的,與“雙”相對。比如:單數,單号。《清會典.吏部.文選清吏司》:“定月選之法,雙月曰大選,單月曰急選。”注:“正、三、五、七、九、十一月為單月。”

(3)孤獨。《正字通.口部》:“單,孤也。”宋代範成大《西江有單鹄行》:“西江有單鹄,托身萬裡雲。”

(4)弱;微。比如:單弱,勢單力薄。《韓非子.有度》:“朝廷群下,真湊單微,不敢相逾越。”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單獨的,不敢相互逾越職守。孟郊《秋懷》:“秋月顔色冰,老客志氣單。”

(5)簡單;單純。如單調。《廣韻.寒韻》:“單,單複也。”《正字通.口部》:“單者,複之對也。”《素問.至真要大論》:“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唐王冰注稱:“奇,謂古之單方;偶,謂古之複方。”這就是中藥所謂單方、複方的來曆。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8

(中藥複方)

(6)單層的(指衣物等)。本作“襌”。如單衣;單褲。《集韻.寒韻》:“襌,《說文》:‘衣不重’。通作單。”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了一套直裾素紗襌衣,就是這個“襌”,通的就是單,指單層衣,這個字常被誤寫為“禅”,這套衣服現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館。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9

(素紗襌衣)

又比如《管子.山國軌》:“春嫌衣,夏單衣。”《三國志.魏志.管甯傳》:“甯常著帛帽,布襦袴,布裙,随時單複,出入閨庭。”說管甯(就是割席的那個管甯)的穿衣打扮。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0

(管甯割席)

(7)單薄。比如白居易《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1

(《賣炭翁》)

(8)單子,記錄事物的紙片。比如:賬單;名單;單據;傳單。元代楊瑀《山居新話》:“李公一日遣人來杭果木鋪買砂糖十斤,取其鋪單,因計其價,比之官費,有數十倍之遠。”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2

(單據)

(9)用作副詞。表示範圍,相當于“隻”、“僅”。如:不說别的,單說這件事。

(10)和尚稱禅堂的坐床、蒲團叫“單”。比如清代杜綱《娛目醒心編》第一回:“等了一回,不見有人來,走到佛前拜單上呆呆坐着。”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3

(佛堂拜單)

(11)用作連詞。放在兩個數量中間,表示較大的量下附有較小的量,用同“零”。比如《水浒傳》:“一百單八将。”

(12)通“殚”。盡。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單,假借為殚。比如《莊子.列禦寇》:”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無所用其巧。“陸德明釋文:”單,盡也。“朱泙漫向支離益學習屠龍的技術,耗盡了千金家産,三年後學成技術卻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施展這樣的技巧。

(二)dǎn。讀此音時,通“亶”。誠;厚。《集韻.緩韻》:“亶,或作單。”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單,假借為亶。”比如《詩經.小雅.天保》:“俾爾單厚,何福不除?”《毛傳》:“單,厚也。”使你國家強大,賜你一切幸福。

(三)chán。讀此音時,有三個用法:(1)用于專用詞“單阏”。古紀年用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阏。”我們如果讀《史記》、《資治通鑒》等通史一類的史書,就會經常看到這種紀年方法。

(2)用于“單于”。是中國古代匈奴君主的稱号。比如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4

(《塞下曲》詩意)

(3)周;環繞。《漢書.揚雄傳上》:“登降峛崺,單埢垣兮。”顔師古注稱:“單,周也。”

(四)shàn。讀此音時,用作姓。《通志》有載,比如《隋唐演義》中的單雄信。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5

(京劇《鎖五龍》裡的單雄信)

(五)chǎn。讀此音時,有兩個用法:(1)同“啴”,指聲音舒緩。(2)通“繟”,指舒緩的樣子。不常用,故不再舉例。

(六)dàn。讀此音時,通“憚”。畏懼。《荀子.宥坐》:“若不可,廢不能以單之。”楊倞注稱:“單,或為殚。”

(七)zhàn。讀此音時,通“戰”。進行戰鬥。

(八)tán。讀此音時,通“檀”。《集韻.寒韻》:“單,阙。姓也,鄭有栎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單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6

(單字的小篆寫法)

3、喌。讀zhōu。《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喌,呼雞重言之。從吅,州聲。讀若祝”形聲字。用于疊詞“喌喌”,本義是喚雞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雞聲喌喌,故人效其聲呼之。”本來是雞這樣叫,人們模仿它的叫聲喚雞。比如《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婢又呼雞:‘喌、喌、喌、喌,王安石來。’”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7

(喌指喚雞聲)

喌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7課(說文解字第190課細說)18

(喌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9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