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是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概念了:人的體溫、每天的氣溫,空調的溫度等等。每當提到溫度時,大家的第一反應估計是代表溫度高低的那些度數,可能不太會思考溫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是什麼原因導緻溫度有高有低?任何物質都有溫度,想要理解溫度的本質,我們先從接觸最多的氣溫說起。
氣溫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冬日的寒冷、夏日的酷熱、春日的溫暖、秋日的清涼這些對冷暖程度的感受就是溫度。為了精确表示這些冷暖程度我們人為的把水結成冰的溫度定義成0度,把水沸騰的溫度定義成100度,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精确的數值來衡量溫度的高低。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溫度會有不同?為什麼四季的氣溫甚至同一天早晚的氣溫都不同呢?
這就要從微觀角度去理解溫度。任何物質,不管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是有原子和分子構成的,這些原子和分子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它們每時每刻都在運動或者振動。對于我們的空氣也是這樣,組成我們空氣的分子一直在做無規則的運動,當這些運動的氣體分子撞擊到我們身上時,我們感知到就是溫度。如果這些氣體分子運動劇烈程度不一樣,那麼撞擊我們時使我們身體的感知也不同。比如夏日太陽距離我們更近,我們空氣分子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從而運動的更劇烈,這些氣體分子對我們身體的撞擊也就更劇烈,從而使我們感知到更高的溫度。
如果我們身體接觸到的溫度過高,劇烈的熱運動會引起化學鍵發生變化,比如使我們的蛋白質的氫鍵斷裂,從而失去原有的化學活性,蛋白質是細胞發揮功能的重要組分,它失去了活性,細胞自然就挂了,這就是燙傷。而如果溫度過低,細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生化反應難以正常進行,長此以往,細胞死亡,組織壞死,這就是凍傷。
其實溫度再低,都不會低于絕對零度,也就是-273.15℃,因為溫度的本質是原子分子的運動,而絕對零度說成是理想氣體分子停止運動時的理論溫度,而在目前我們人類的技術水平下還無法實現,甚至在宇宙中都不存在絕對零度。不過劉慈欣的《三體》中三體人的探測器水滴,所使用的技術就是運用強力将原子的運動束縛住,這麼說的話水滴的溫度應該是絕對零度,緊靠一個水滴的橫沖直撞就把整個人類太空戰艦幾乎團滅,雖然這隻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不可質疑科學技術就是第一戰鬥力。不好意思扯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