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07:01:59

文/與彭 北煙閣專欄作者

編輯/金陵雨兒

什麼是“素質教育”?大多數教育專家都隻會空談理論,但一百多年前的一本日記體小說卻清晰明了地告訴了我們如何實施的方法: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

前言:

梁啟超曾在《中國少年說》中說到: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可見對于社會來說,有關青少年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教育的效果仿佛退步了。在學校裡不乏體罰學生的行為和校園暴力;在家庭裡,不乏因成績差和孩子犯錯就打罵孩子的行為;在社會上,不乏教育失敗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獨立的思想和對他人的愛心,整個社會充滿了冷漠。

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那什麼是“素質教育”呢?諸如《教育學》和《教育概論》中的理論并不能很簡單明了地告訴老師、家長和青少年。

但在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創作了一本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它通過十歲的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眼光觀察了學校、家庭、以及周圍環境,把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人與人之間的愛都寫得感人至深,同時也清晰明了地告訴了人們: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教給他們知識,還應該用愛來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

今天我就來簡單講述幾個書中的故事,以及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方法。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天底下最好的教育)1

一、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導孩子的方式從來都應該是用愛而不是責罵

無可否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小孩子生來便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行為在紙上畫什麼樣,孩子所展現的樣子便是什麼樣。可以這麼說,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父母。現實生活中,總會有熊孩子的存在,因此,很多人将責任怪罪在父母身上,認為父母不管教孩子。

其實不是父母不管孩子,而是管教的方式錯了。正如計算機術語“GIGO”所闡述的一樣,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也隻能是垃圾,若父母輸入的是打罵,輸出的就是打罵,若父母輸入的是愛,輸出的就是愛。

近年來,社會上很多學生因成績考得差、在校園被欺負而内心感到害怕和抑郁,再加上沒有和父母良好地溝通而受到父母的責罵,從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很多父母在失去了孩子後,才後悔不已,後悔為什麼沒有多多關心孩子。隻是孩子已經回不來了。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天底下最好的教育)2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更溫柔地教導孩子,與孩子的内心進行深入地溝通。《愛的教育》就是一個父母必看的教育經典,在這本書裡,我可以學到以下方法:

①向孩子耐心地講解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處,并引導孩子與人為善

《愛的教育》中的主人公安利柯就是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的,在父母溫柔的教導下,他也成為了一個純樸仁厚、極富同情心、極富進取心的好少年。

有一天,安利柯在上學的時候遇到了一對乞讨的母子,在母子倆伸手向他讨錢的時候,安利柯視而不見,直接從母子倆身邊走過去了。安利柯的母親目睹了這件事,但并沒有當場責罵安利柯的冷漠,而是在桌上給安利柯留了一封信,通過書信向安利柯傳達了仁愛的精神,并設身處地告訴安利柯,作為一個母親,當得知自己的孩子餓肚子時,是多麼的心疼和難過。

安利柯看完信後,深覺自己的過錯,并深知母親的用心之苦,便把母親的信一字一字地抄在日記本上,同時也牢記心頭。

安利柯的母親經常用書信的方式教導安利柯做人的道理,安利柯的父親也同樣如此。在每每發現安利柯做錯事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并不是直接苛責,而是耐心地講道理,從而告訴安利柯什麼是對錯。

②對待孩子不是一味的說教,而是通過陪伴和鼓勵讓孩子用功學習

在對待安利柯的學業上,安利柯的父母也不是隻一味的說教,而是通過陪伴安利柯一起學習,來讓安利柯懂得用功讀書。當安利柯害怕年級越高、功課越難時,安利柯的母親安撫地告訴他,“媽媽願意陪着你學習,也好讓爸爸高興啊!”當安利柯的成績比其他孩子差時,安利柯的父母并沒有苛責安利柯學習不努力,而是對他給予了鼓勵的微笑。

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一旦孩子不願意學習,大多數家長都是采取打罵的方式,他們不會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他們也不願意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學習,甚至在孩子成績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孩子的不是鼓勵,而是為什麼比其他孩子考得差的責罵。這樣的教導隻會讓孩子恐懼學習,或者産生逆反心理。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得像安利柯的父母學習,對于孩子來說,鼓勵永遠比打擊有效果,隻有溫柔的溝通才能解決問題。若孩子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應該獎勵孩子;若孩子學習成績太差,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并陪伴他一起學習;若孩子恐懼學習,我們應該安撫孩子,從而問清楚害怕的地方是什麼,是功課太難,還是學校有人欺負他。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天底下最好的教育)3

二、學校:老師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教導孩子的方式一定是視如親子,不随意懲罰

在孩子的成長中,學校就是孩子的第二家庭,無論是老師的引導,還是學生之間的相處,都會對孩子成長的方向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前些時,《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火爆上映,從而也引發了很多人對于校園暴力的探讨。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都是存在的,并且由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遭受暴力對待的孩子不能得到徹底的保護,實施校園暴力的孩子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教訓。

因此,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學會拉進與孩子的距離,讓他們在遭受傷害的時候,第一時間找老師尋親保護。其次,也要學會如何對待犯錯的孩子,引導他們走上正途。《愛的教育》就是教師們必看的教育經典,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學到以下方法:

①對待孩子視如親子,懂得用言語和行動來拉進與孩子的距離

很多學生與老師的關系并不好,并不是老師不關心他們,而是對于老師來說,他們沒有直接地用言語和行動來拉進與孩子的距離,因而在孩子出現問題時,隻要孩子不找他們聊天,就不會發現。

在《愛的教育》中,安利柯的老師長相很嚴肅,因此安利柯一開始對他的印象并不好。但在開學第二天,安利柯的老師裴寶尼成功地用行動和言語拉進了與學生的距離。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天底下最好的教育)4

當安利柯一走進教室,便發現裴寶尼老師正在記同學的名字。在之後默寫時,裴寶尼老師發現有位臉上長滿紅疙瘩的學生時,也第一時間讓該學生伸出舌頭來察看。等到學生默寫完時,裴寶尼老師便用言語來表明自己對學生的關愛,他是這樣說的: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們,我再也沒有可親的人。除了你們,我也沒有可愛的人。我把你們看做我自己的孩子,我要愛護你們、教導你們,使你們都成為意大利的好少年,希望你們要好好聽從我的話。”

就是這樣一番話,讓安利柯和其他學生對裴寶尼老師感到親近了,畢竟誰也無法對像父母一樣的長輩感到陌生。之後安利柯和他的同學們也非常尊敬裴寶尼老師,并牢記裴寶尼老師的教導,努力求學,有好的成績。

②在孩子犯錯時,第一時間應該做是是引導孩子糾正錯誤,而不是懲罰孩子

在一個下雪天,許多孩子都在街頭打雪仗玩,安利柯的同學古路非一不小心用雪球打傷了一位老人的眼睛,街上的路人都很氣憤,甚至幾個魯莽的大漢将古路非推倒在地上,要他跪着道歉。幸好這時候安利柯所在小學的校長趕到了,他抱起古路非,向路人說”不可以這樣對待小孩子“,随後讓古路非對那位受傷的老人鄭重賠罪。

古路非在這次打雪仗的教訓中,學會了承認錯誤和糾正錯誤,首先是向受傷的老人道歉,之後還去老人的家裡送上了自己視為珍寶的集郵簿。

在現實生活中,一旦學生犯了過錯,大多老師的第一反應是責罵加懲罰,卻不知道,對于學生來說,本來犯錯就是愧疚難安了,心靈特别脆弱,若是先施以懲罰,學生将會心靈受到傷害,而這個傷害在未來可能不會痊愈,以緻學生改變了性格,變得内向和抑郁。

因此,作為老師,在學生犯錯時,安撫學生、引導學生認錯的行動才是有益的行動,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明白錯誤,承認錯誤,并引以為戒。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天底下最好的教育)5

三、社會:孩子具有從衆心理,要讓孩子學會仁愛,首先要讓孩子處在仁愛的環境中

一個好孩子的塑造,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老師的責任,還應當是社會上每個人的責任。

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深覺慚愧。在我小學時,曾目睹過校園暴力,一個瘦弱的男孩子被人嘲笑,而我和其他同學都沒有為弱者挺身而出,反而不知道為什麼跟随大流地嘲笑那個男孩子。而安利柯的同學甘倫和戴洛西卻如此勇敢,充滿正義感和高貴的品格。

在某一次的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要教授學生們機械操。對于身體瘦弱且駝背的那格來說,機械操太消耗體力,那格很難做到,但那格仍想要試一試。剛開始,那格一抓竹竿,很多便開始嘲笑他,這時候甘倫眼睛一瞪,制止了同學們的嘲笑,并開始為那格打氣,其他同學在甘倫的打動下,也一起為那格呐喊助威。最終那格成功地站到了平台上,也克服了對自己身體畸形的自卑。

對于孩子來說,情緒和行為是極容易傳染的,孩子也是人,他們也具有大衆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如“從衆心理”。人們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行影響,聽到他人的觀點,看到他人的行動,人們會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想法,跟随衆人的行為。尤其對于孩子來說,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因此,在他們還對社會處于懵懂階段時,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孩子營造一個仁愛的環境。若周圍環境是善良的,小孩子自然也是善良的,若周圍環境是冷漠的,小孩子則會學會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姿态。

曾看過一部日本的公益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短片中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從小生活在冷漠的社會,大家不會去主動幫助他人,也不會對幫助自己的人回贈感謝。當她看到一個機器人幫她撿起掉落在地上的鑰匙,給抱着孩子的媽媽讓座,好心給路人指路時,小女孩的心裡是困惑的,因為在她心中,自私才是正常的行為,無私則是奇怪的行為。

而如今的社會充滿冷漠。曾看過公交車上媽媽讓小孩子單獨坐一個座位,也不給面前的孕婦讓座;曾看過路人對撞倒在地上的老人不理睬,任老人艱難地翻身起來;曾看一貨車的水果掉落在地上,路人紛紛瘋搶水果,然後私吞拿走。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天底下最好的教育)6

基于如此的冷漠,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營造仁愛環境迫在眉睫。而如何營造仁愛?很簡單,隻需一個動作,那就是伸出援手,就如《愛的教育》中的這個故事一樣。

一位掃煙囪的少年把賺到的錢弄丢了,若這樣空手回去,就會被他的師傅打罵。這時正逢女子小學放學,其實一名路過的女學生帶頭拿出兩個銅闆為少年湊錢。就這樣,女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捐出兩個銅闆、甚至十個銅闆,最後很快地把少年需要的三十個銅闆湊齊了。這時女學生們感受到了助人的驕傲,少年的内心也充滿了被幫助的感激。

對于我們現實社會來說,我們人人都應該做到如此,内心充滿仁愛,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隻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是一個和諧社會,在這個社會上成長的孩子們,所受到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

結語:

任何事物都離不開“愛”的滋養,教育更如是。

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所說的:“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們所追究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也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會诠釋愛,傳遞愛,回饋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