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詞蘇轼臨江仙

宋詞蘇轼臨江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18:20:32

古代很多隐者厭倦了塵世裡忙碌的生活,反而更喜歡在碧波蕩漾的溪湖中泛舟垂釣,然後烹煮鮮美的鲈魚和莼絲,享受快樂的生活。那些風景如畫的山水,更讓他們感到自己仿佛身處仙境。

不過也有一些在宦途中不斷沉浮的才子,由于身處困境,心情焦慮。他們一邊牽挂着遠方的家人,一邊又擔心着自己的前途,愁悶難抑時,隻好借助詩行,抒寫内心的感傷。下面分享宋代的兩首《臨江仙》,前一首充滿悲愁,後一首恬淡無憂。

宋詞蘇轼臨江仙(宋代的兩首臨江仙)1

臨江仙 · 信州作

宋代 晁補之

谪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晁補之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也是蘇門弟子之一,26歲進士及第。有一次他的父親帶着晁補之去拜見蘇轼,東坡先生讀了他的一篇文章,覺得此文文筆清新、說理透徹,不禁感歎自己可以擱筆了。這首詞創作于作者46歲時,當時他被貶信州,心情郁悶,于是賦詞抒懷。

宋詞蘇轼臨江仙(宋代的兩首臨江仙)2

信州即江西上饒,位于鄱陽湖以東,也在長江下遊地區,那裡物産豐富,交通便利。但是作者初來乍到,卻感覺很不習慣。作者在前兩句介紹了自己因為無法租住民房,隻能暫時住在地處荒僻的寺院,每天都與那些衰老的僧侶作伴。“相依”二字,體現了詞人當時倍感孤寂和愁悶。

接下來作者繼續描寫自己在當地的生活畫面,他在信州擔任鹽酒稅,因為閑暇時間較多,所以每當自己感到苦悶時,就經常在竹林散步、松林搗藥。上阕結尾“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化用了王維的名句,盡顯作者心緒茫然、前途未蔔的悲愁之意。

宋詞蘇轼臨江仙(宋代的兩首臨江仙)3

下阕換頭構思新穎,“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作者愁緒滿懷,卻并未直接感歎,而是借助一隻禽鳥的的啼鳴,既驚破了夜的甯靜,又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貶谪之痛。一個“”字,抒寫了悲切之情。“醉耳”則是反語,看似酣醉,其實卻獨自清醒。

此時月斜西院、夜深人靜,可是作者卻輾轉未眠,荒郊野外、無人可訴,孤寂彷徨、無人知曉。結尾則是以樂景襯托哀情,青山如此美好,幽禽(指杜鵑)還在耳邊勸他不如歸去。作者借鳥兒的鳴叫,表達出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全文技法高超,值得稱贊。

宋詞蘇轼臨江仙(宋代的兩首臨江仙)4

臨江仙 · 快活

宋代 無名氏

快活無過莊家好,竹籬茅舍清幽。春耕夏種及秋收。冬間觀瑞雪,醉倒被蒙頭。

門外多栽榆柳樹,楊花落滿溪頭。絕無閑悶與閑愁。笑他名利客,役役市廛遊。

宋代有很多才子雖然名不經傳,但是他們的一些作品确實非常優秀。作者可能是失意潦倒的落榜書生,也可能是隐居山林的得道高士。

他們心中感觸深刻,又不願透露自己的行蹤,于是便在作品裡掩去姓名。這首詞描寫作者恬淡無憂的生活場景,讀來令人忘記煩惱。

宋詞蘇轼臨江仙(宋代的兩首臨江仙)5

作者首先用“快活”二字,表達出自己對莊稼戶恬靜生活的羨慕。他們住在“竹籬茅舍”,雖然條件簡陋、設施簡單,卻遠離喧嚣、隔斷紅塵,盡顯清幽和甯靜的氛圍。

作者估計也是一位勤快之人,他積極參加農業生産,既能體會到春耕夏種的艱辛,也能感受到鄉親們喜獲豐收的喜悅心情。

到了冬天,白雪皚皚、冰雕玉砌,才子更可悠然地賞雪,安心地大睡,根本不會有人打攪他的興緻和休息。如此快哉和悠哉的日子,也隻有神仙才能享受。

宋詞蘇轼臨江仙(宋代的兩首臨江仙)6

下阕轉而描寫作者的恬淡心境,門外栽種了一排排的榆柳,溪畔更有嬌豔的桃李。每到暮春時節,楊花似雪、漫天飛舞,殘花如雨、落滿溪頭。作者描繪了一幅美輪美奂的春日場景,令人如臨其境,更覺陶醉其中。

作者欣賞着美景,憧憬着未來,心中沒有絲毫的煩悶和憂愁,反而“笑他名利客,役役市廛遊。”作者說那些為了名利而不停奔走的人們,整天在鬧市中鑽營和算計,他們斤斤計較,甚至睚疵必報,最後卻可能苦惱不堪、叫苦不疊。全文樸實易懂,又發人深省,刻畫出一幅令人向往的鄉村圖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