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熱幹面pk武漢熱幹面
1970年代,武漢熱幹面傳到河南省信陽市,火了,民間大神将之改良成信陽熱幹面。目前河南省注冊的熱幹面店有15840家,是湖北省的5倍。
驚!知乎熱議“武漢熱幹面PK信陽熱幹面”。
納尼??熱幹面啥時候成河南非遺了!
看完以下熱評,我決定沖一趟信陽:
武漢熱幹面和信陽熱幹面的區别,就像蘭州拉面和日本拉面,朗姆酒和莫吉托。
作為成都人,兩種都吃過,信陽熱幹面更對胃口。
武漢熱幹面幹,面被芝麻醬糊住,信陽的熱幹面輔料多、汁水多,味道更豐富。
知乎網友截圖。信陽人的回答都像寫論文,長篇有理有據。武漢人回複類似:“天王老子來了武漢熱幹面也最狠”。對外地人來說,信服度不高。
百度百科詞條更是不能忍:“信陽熱幹面更講究,吸取武漢熱幹面精華改良,是武漢熱幹面的升級版”。
“那是扯淡。”
熱幹面行家羅老闆聽了就爆了。
羅思偲,30歲,羅氏生燙熱幹面創始人、老闆,武漢第二屆熱幹面大賽冠軍。目前武漢有七十多家羅氏生燙熱幹面,一直在點評必吃榜排前列。
就這樣,我和羅老闆一起上路。
信陽熱幹面,我們來了喂 ~
快到信陽時,我們剛好遇見日出,太陽把天空染成橙色 粉色。
“老闆,你是不是忘記給芝麻醬了??”
淩晨三點出發,早上六點多,我們到了信陽市人民醫院附近,第一站陳妮紅油熱幹面,來信陽之前,信陽知乎網友說:“在信陽吃熱幹面,要吃招牌上有紅油的。”。
我去到陳妮店裡,老闆下面步驟比武漢繁瑣,燙面的時候要加千張和豆芽,給的作料有好多,鹽水(信陽人用黃豆醬做的汁)、炒辣椒、榨菜、香菜……
一頓操作下來,就是不給芝麻醬。
上面一層辣椒炒料代替芝麻醬。
這個面的核心味道來自辣椒炒料、鹽水和千張絲,以及各種我看不懂的粉子……
一個爹爹食客聽我們說武漢話連忙湊過來安利,“嘗嘗!比武漢熱幹面好吃,香辣的!”
爹爹年輕時在武漢做建築工人,吃了十來年武漢熱幹面就是吃不習慣,“芝麻醬太膩人。”
信陽熱幹面誕生于1970-1980年代,爹爹說,他小時候吃過的第一碗面8分錢,老闆去武漢打工學的。也有人說,信陽熱幹面誕生得更早,漯河三五一五皮鞋廠是從武漢遷過來的,随之而來的還有廠裡的武漢熱幹面。
旁邊是胡辣湯。
陳妮家的面比武漢細、長,一筷子能把一碗面夾起來,分量也是武漢的兩倍。
吃不慣啊,沒有芝麻醬的回甜,面有點燒口。
羅老闆說,面條很黃,燒口是因為加工用的堿多,來自襄陽的攝影師說,這和她老家的牛肉面一樣。
羅老闆說,武漢熱幹面工廠發面至少用高筋粉,信陽這邊的工廠可能用的中筋粉,面的氣孔少,加入更多堿是為了保證面的嚼勁。
爹爹說信陽熱幹面比武漢熱幹面濕潤,湯汁更多。
但羅老闆說,這裡聽不到呲溜呲溜的吸面聲(武漢可以!),面還是偏幹,隻能硬咬。
武漢熱幹面分幹派濕派,一碗面就給點芝麻醬、醬油、鹽是幹派,老武漢更喜歡;面裡面給鹵水,口感濕潤是濕派,十來年前崛起,受年輕人偏愛。
羅老闆就是濕派高手,聽不到嗦面不開心。
冇得芝麻醬,我問羅老闆面要莫樣拌。
羅老闆說,隻要是熱幹面,就要三轉九拌,尺度要大!
爹爹又推薦我去田頭紅油熱幹面和老牛熱幹面。
連吃幾家我才知道,信陽招牌上帶“紅油”的熱幹面館基本不把芝麻醬!
辣椒炒料才是信陽紅油熱幹面的靈魂,小朱孩的老闆說,她家的辣椒用了二十多種辣椒混合翻炒,“你一吃就能感受到味道多豐厚。”
老牛家的老闆更熱情,聽到我們是武漢人,給我們一人加一份煎雞蛋,辣椒給足,“回武漢一定要誇一誇我們信陽熱幹面。”
我……到這時我依然沒能領悟信陽熱幹面的好。還是面幹,鹹辣交加,喉嚨下不去。
奇怪的是我沒見到幾個食客喝水,不僅不喝水,吃面還要配一份千張包油條,幹上加幹。
都是狠人啊。
我來了一碗胡辣湯潤喉嚨,胡椒味很濃,更幹了……
千張包油條,中間有甜面醬,還挺好吃。
一筷子夾起來哈是千張。
我們開始找有芝麻醬的信陽熱幹面。
羅老闆技癢,想要親自下場。
“這是我們從武漢請來的熱幹面冠軍,能不能給個材料費讓他下一碗面。”
有兩家店覺得我們是來砸場子的,人家看着羅老闆莫西幹發型和身上潮牌,“他?小伢吧,會下面?”
武漢熱幹面冠軍心都碎了。
我改說我們是遊客,想自己體驗,終于有老闆同意,羅老闆親自上陣燙面,一頓操作很熟練。
看着調料傻眼了,給完芝麻醬、醬油、和鹽,其他調料他不認識。
羅老闆下面,老闆娘在後面指導。
“這個鹽水來兩勺,這個酸粉給兩勺。”信陽老闆現場指導。
“酸粉是什麼?”
“就是給了以後面有點酸味嘛。”
信陽熱幹面的芝麻醬顔色很淺,看着很稀,我連着去了好些店都如此。
羅老闆說,他們用的是最“淺烘”的芝麻,為的就是讓芝麻味少一點。
果然,每家店都隻給一點點芝麻醬,還沒醬油給得多,幾乎沒有芝麻味。
“芝麻醬貴啊!”好幾個老闆這樣回答我。
撩我?這玩意就算漲到天價,武漢人還是要吃。
隻能說明芝麻醬對信陽人實在是,不重要。
“芝麻醬隻是稍微點綴一下。”
丁四熱幹面的老闆說。這家熱幹面被信陽網友推薦最多,号稱“熱幹面之神”。
四十多年前,老闆的父母在武漢學熱幹面,到了信陽就改了做法,減少芝麻醬,加榨菜,加千張。燙面的骨湯改成雞湯,熬成金黃色。
蠻多信陽人學他們做面,原來百科上說“信陽很多熱幹面店用雞湯做湯底”是這麼來的?
但我吃不出雞湯和骨湯的區别。畢竟隻是涮哈子。
丁四老闆說,他用雞湯倒不是因為更鮮美,隻是因為他們家不吃豬肉。
信陽每一家熱幹面味道都有明顯區别,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家會放什麼輔料。
丁四熱幹面放十幾種輔料:豆芽、榨菜、酸粉、鹽水、香菜 一些我不認識的醬汁,混合調味;李姐熱幹面每碗放超大一勺蒜泥,以蒜拌面;招牌上挂紅油的店就是給一大勺辣椒炒料……
這些店有兩點相同:1、主味不是芝麻醬(大蒜拌面也不用芝麻醬拌面)。2、都有千張豆芽和大量胡椒。
我慢慢也吃習慣了,就當成是拌面,越吃越有味。
每家店的面也不同,一問才知道這裡每家老闆都自己撣面。
羅老闆說,“你看他們蠻多店弄的煤爐子,武漢二十年前用的那種,這老闆得頭一天晚上11點起來生火啊。”
信陽人做面是有匠心的。每家店的老闆都做了二三十年熱幹面,還打算傳給伢,這在武漢蠻不容易的。
在武漢,95%面館已經實現自動化了。武漢的熱幹面工廠簡直黑科技,面上噴的油都經過機器霧化,均勻噴灑。
這樣很難嘗到“驚喜”,但從不炸粑。“偶爾老闆心情特别好,撣的面還是比機器好。”羅老闆說。
我問這些老闆,是不是在武漢學的手藝?
他們每個人都求生欲超強。
“我就是學的信陽熱幹面。”陳妮紅油熱幹面老闆說。
“我是在武漢學了一下,但回來都改了!”老牛熱幹面老闆說。
我在李姐熱幹面給老闆拍馬屁,“吃了十多家信陽熱幹面,還是最喜歡您家的。”
她連忙解釋:“我這不是武漢人口味啊!就是信陽家常味!”
我想起知乎網友說的一句話:武漢熱幹面和信陽熱幹面就像是程序語言的C 和C ,看起來相似,其實是兩個東西。
晃遍信陽市中心,我們發現信陽的熱幹面店密度實在是高,随便一個小巷子,5、6家熱幹面館,還每家排隊!
通過企查查搜索,信陽有1105家熱幹面店,武漢有1791家熱幹面。
武漢的建成面積是信陽的八倍多!也就是說信陽熱幹面門店密度是武漢的7倍??
可能是武漢熱幹面太普及,賣熱幹面的挂什麼牌子的都有,就是不一定寫熱幹面。但我們感覺信陽熱幹面店密度确實高于武漢。
攝影師想吃牛肉面。逛遍市中心,沒找到一家帶葷食的早餐店。早餐蛋白質全靠熱幹面裡那點千張了?
一路全是熱幹面店,連路邊賣胡辣湯、煎餅的推車都賣熱幹面。
我好奇搭讪一個吃面大叔,“信陽這邊人每天早餐隻吃熱幹面嗎?”
他端起一碗面,拿着一根煙,“我們這邊,甯可一日不抽煙,不可一日不吃面。”
我還是更喜歡一個月過早不重樣的武漢。
我和羅老闆騎車過涵洞,一輛三輪麻木從旁邊飛馳而過,非常恐怖。
信陽路邊到處是共享電動車,馬路上有專門的電動車道。早高峰,各路口要有交警維持秩序。
“信陽人起得好早啊。”羅老闆感歎。一早上路上全是騎電動車的爹爹婆婆,趕着過早、送娃上學。
我和羅老闆入鄉随俗,在路邊搞了兩輛共享電動車在市區轉轉。
不巧趕上早高峰,電動車道塞車,汽車道還好。我們一路被按喇叭超車,“這裡人騎電動車好狠啊。”是啊,比曼谷還兇。
信陽老人和孩子較多,青壯年較少。
信陽大多熱幹面店的桌子擺在外邊,食客坐在路邊,邊曬太陽邊聊天邊吃,一碗熱幹面吃二十多分鐘,慢慢品。
每家店都是不鏽鋼碗,我都沒見過有人打包。
街上中老年人偏多,年輕人大多在國企上班:鐵路局的、銀行的……我聊了幾個,都說早上事不多,每天打完卡就下樓吃面。
“這裡生活節奏好慢啊。”羅老闆說。像我這樣的武漢打工人,早上吃碗熱幹面隻要一分鐘。
“一杯茶街上坐,大半天就過去了。”攝影師開始羨慕這種退休生活。
許多食客在電動車後挂着小桌子小闆凳,一個爹爹吃完面,在馬路邊找了棵樹,桌子椅子擺好,從包裡拿出一杯濃茶、一包黃金葉,開始乘涼。
不一會兒,一個爹爹,又一個爹爹,坐過來嗑瓜子聊天。
看着街邊電線杆和高壓電箱,80年代的7層筒子樓,信陽有點像武漢20年前。
中午過後,信陽大部分熱幹面店都打烊了,我和羅老闆也打算回武漢。
知乎上的信陽網友私信我,讓我去鄭州嘗嘗熱幹面。他說鄭州的熱幹面有的做甜口,有的做辣的,“那是多省料理的融合。”
信陽人很熱情,外地人在知乎上咨詢信陽熱幹面,都有網友“怒答”一波:從做面的細節講到味道,最後安利好幾家店,還附上老闆人物故事。
相比之下,武漢人對網友冷漠些,外地人咨詢武漢熱幹面,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屋裡樓下的最好吃(也不告訴人屋在哪)。
畢竟是發源地,太淡定了……
一晚上沒睡,實在太困,還是回武漢吃羅氏生燙吧……
我又上了企查查,原來河南一共有15840家熱幹面館,是湖北省的五倍多!
信陽作為河南熱幹面發源地,門店數在省内僅排第五,排第一的鄭州坐擁4794家熱幹面館,比整個湖北省還多!
“這個正常。”羅老闆說,前些天鄭州有個熱幹面品牌去他店裡取經,光是資金和規模就秒殺蔡明緯和麥香園,他們正在籌劃全國連鎖。
這麼一說,的确有很多食品是到了河南,被改良以後才火遍全國的,比如蘭州拉面、沙縣小吃……
亞洲fashion大神,不虧是河南。之前吃過河南版陝西涼皮,是很好吃,對味。
不管河南美食多神奇,熱幹面還是武漢的好吃,我家樓下(高雄路)的最好吃,不接受反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