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濟學十大基本假設

經濟學十大基本假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6:48:34

話說從前有一頭驢子,它非常餓,到處找吃的,終于看到了在它前面的兩堆草。

它迅速跑過去,卻為難了,因為兩堆草同樣鮮嫩,它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堆。

它猶豫不決,在兩堆草之間徘徊,一直在思考先吃哪一堆。

因為不知道如何選擇,最後這頭驢子餓死了。

與其說這頭驢不知道選擇哪一堆草,不如說它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堆。

面對有限的資源,為了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人們必須選擇放棄。

由此看來,做出選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所得必有所失。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選擇吃魚,那麼就不能吃熊掌,熊掌就是選擇吃魚的機會成本,反之,選擇吃熊掌就不能吃魚,魚就是選擇吃熊掌的機會成本。

任何的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常說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機會成本是曼昆經濟學原理之二。

經濟學十大基本假設(經濟學十大基本原理第二位)1

機會成本又稱選擇成本,是指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也就是說,為了得到一種東西而必須放棄另一種東西。

這就是我們說的“有得必有失”。

要想對備選方案的經濟效益做出正确的判斷與評價,必須在作決策前進行分析,将已放棄的方案可能獲得的潛在收益作為被選取方案的機會成本計算在内。

比如一個農民有一塊土地,他可以用來種小麥、種蔬菜、養豬。假設這塊地種小麥的收益是100元,種蔬菜的收益是150元,如果養豬的話,将會收益200元。

如果農民拿這塊地用來種蔬菜了,相應的他就沒法去種小麥或養豬,那麼他種蔬菜的成本是多少呢?

是150元嗎?不是,150元隻是會計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0元,即他舍棄的另外兩個項目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項目的價值!

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

若不是你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于你的機會。

例如,農民隻會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搞房地産就不是農民的機會;

你隻想吃豆沙糕或者巧克力薄餅,那麼油條就永遠成不了你的機會。

經濟學十大基本假設(經濟學十大基本原理第二位)2

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而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

例如,農民隻能在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中選擇一個,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豬>種蔬菜>種小麥,則種小麥和種蔬菜的機會成本都是養豬,而養豬的機會成本僅為種蔬菜。

由此可見,如果農民把地用來種蔬菜或種小麥,他的經濟利潤是為負數,隻有他把地用來養豬,他才能獲得利潤。

我們買過房子的人是不是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初買房子時有好幾個樓盤可以選擇,結果幾年之後房價上漲,自己買的樓盤漲得沒有放棄的那些個漲得多,這時候總覺得有點虧。

“當初要是買那個就好了!”用機會成本來解釋這種現象是說得通的,明明是賺了,還是感覺有點虧,就是因為這麼個原因。

機會成本産生的原因是因為資源稀缺。

魚與熊掌二者隻能選其一,而不能都選擇,這是機會成本産生的前提。

如果說魚與熊掌都選,那就不叫做選擇,就不會存在機會成本。

經濟學裡,假設人們在理性的指導下,将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優化的資源配置,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任何一種資源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資源又可以有多種用途。

把資源用于某種用途就會在同時必須放棄其他選擇。

經濟學十大基本假設(經濟學十大基本原理第二位)3

除了在經濟學中應用外,機會成本可以用來分析很多領域,生活中到處存在着機會成本,善于利用機會成本分析利弊,做出善于利用機會成本分析利弊,做出效用最大化的選擇,是理性人的首選。

其實當前各國疫情防控,選擇的方式不一樣,其實機會成本也不同。

中國選擇全民抗疫,全國經濟活動基本停止,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他許多國家,選擇經濟優先,不限制經濟活動,導緻病毒快速蔓延。

每種選擇不同,其付出的代價也不一樣,結果也不相同。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選擇,原因恐怕就在于計算機會成本的方式不同,中國更在乎人民的生命健康,至于外國領導人更在乎的是經濟還是選票,就不是我們能說清楚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