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發熱與溫度無關,不論高燒還是低燒,隻要總不好都要想到血液病,這個“總不好”是指的大概兩周時間,吃退燒藥也反複發燒不退燒。那麼具體哪些血液病會引起發熱?血液病的發熱與一般發熱的區别有哪些?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哪些血液疾病會引起發燒
1、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可緻低或中度發熱,罕見高熱。常合并貧血及溶血表現, 且随着溶血被控制體溫漸恢複正常。瘧疾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可緻高熱、寒戰、大汗等。急性溶血性貧血臨床表現為突發的高熱、腹痛、嘔吐、腰背疼痛、貧血、黃疸及茶色尿,嚴重者可發生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病程持續1~2天至1周左右。
2、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多見于青壯年,以20~40歲者居多,本病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型,急性起病急驟,病勢兇險,發熱是最為突出的表現。90%以上病人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可高達40°C以上。熱型以不規則熱為多,也有間歇熱、弛張熱和稽留熱。
3、噬血細胞綜合征
噬血細胞綜合征
一般起病急,病程進展快,發熱常伴随貧血、出血、肝腫大,甚至出現肝衰竭。該病可由各種感染(如EBV、寄生蟲)性疾病、血液疾病特别是淋巴瘤引起。診斷時,應注意尋找病因。對于感染所緻的反應性噬血細胞綜合征,應控制感染,進而控制發熱。
4、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障本身并不發熱,發熱是由于繼發感染而引起。重型再障者起病急,常早高熱。由于粒細胞缺乏,介導炎症反應的細胞明顯下降,感染的症狀和體征通常較輕微,感染竈不容易局限,輔助檢查不容易發現有意義的提示。除發熱外,再障還伴有貧血和出血,但肝、脾、淋巴結一般情況下不腫大,外周血象呈現三少,網織紅細胞減少。
5、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發熱可表現為持續性或周期性,多為低熱,對抗生素無反應。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化療效佳。此類發熱合并淋巴瘤的表現,如淺表或深部淋巴結腫大、縱隔增寬、肝脾大或胃腸浸潤表現、皮膚浸潤表現,還可伴有消瘦、盜汗,胸、腹水、腹部包塊等。
6、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骨髓及其造血組織中幼稚細胞腫瘤性的增值所緻的一種惡性疾病。本身可引起腫瘤性發熱,也可因粒細胞減少或免疫功能降低繼發各種感染相關性發熱。白血病發熱偶見高熱,偶見低熱,熱型多不規則。低熱一般認為是腫瘤相關性發熱,高熱則提示為存在繼發感染,也有高熱無感染的情況。無感染者用抗生素無效。除了發熱,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貧血、出血、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關節疼痛等,通過白血病相關檢查不難作出診斷。
7、骨髓壞死
骨髓壞死
無論何種原因導緻的骨髓壞死,均可引起發熱,甚至高熱。原因可能與引起骨髓壞死的原發病有關,也與異常免疫及壞死組織吸收熱有關。該類發熱很難控制。多預後不良。
8、血液病治療相關性發熱
血液病治療相關性發熱
惡性血液病化療,特别是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防治,可引起化療刺激性血管炎和腦脊膜炎,進而發熱;輸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應用,可因熱源而緻免疫性發熱。
9、血液病合并感染性發熱
血液病合并感染性發熱
血液病合并感染性發熱很常見,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緻“抗生素熱”。
10、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為EB病毒感染所緻。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腫大。發熱常為高熱,持續1~2周。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肝功能異常。實驗室檢查顯示,外周血淋巴細胞增多,EBV檢測陽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