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十四五”廣東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總目标:到2025年,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基本形成,客貨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綜合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内、連接全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據了解,廣東是我國國内國際運輸需求最旺盛、交通運輸方式最齊備、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最發達、服務供給最豐富、業态模式最多樣、創新動力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十三五”時期,廣東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43萬億元,約為“十二五”時期的1.68倍,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十四五”期間,廣東将安排交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投資超過2萬億元。
“十四五”期間,廣東加快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汕頭、湛江、韶關為極點,軸帶支撐、多向聯通的綜合交通布局。到2025年,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内、連接全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實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
具體而言,《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東鐵路運營裡程将達到6500公裡,其中高速鐵路3600公裡,城際鐵路800公裡;廣東城市軌道交通裡程達到1700公裡;廣東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2.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達到12500公裡;在民用機場旅客吞吐能力上,将從2020年的1.5億人次提升到2.5億人次,民航國際航線由2020年的210條增至2025年的300條;港口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1億噸。
丨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在通道建設上,《規劃》提出要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要打造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汕頭、湛江、韶關為極點的“一中心三極點”綜合交通樞紐布局。依托國際航空樞紐、國際樞紐海港和國際鐵路樞紐建設,強化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設珠海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汕頭、湛江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韶關綜合交通樞紐能級。
《規劃》提出,要完善“三橫四縱兩聯”省域交通主骨架。“三橫”就是高标準打造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沿海運輸大通道,加快建設串聯北部生态發展區的滬廣—廣昆通道、粵北區域通道,形成東聯海峽西岸、聯系長三角,西接北部灣、聯通大西南的三條橫向通道;“四縱”就是完善京港澳通道、京九通道、粵東北向通道、粵西北向通道等四條縱向通道;“兩聯”就是粵湘渝、粵貴川等兩條聯絡通道,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沿海經濟帶聯系北部生态發展區的南北縱向通道。
丨快貨物流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此外,要強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
其中,“12312”出行交通圈是指珠三角内部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2小時通達、與國内及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左右通達。
“123”快貨物流圈則意味着要實現貨物省内1天送達、國内及東南亞主要城市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丨完善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鐵路樞紐集群 加快建設出省通道
在“十三五”時期“5 4”骨幹機場布局的基礎上,《規劃》進一步提出完善“3 4 8”運輸機場布局。“3”即廣州白雲機場、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深圳寶安機場3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4”即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惠州平潭機場4個地區性樞紐機場,“8”即梅州梅縣、韶關、陽江、雲浮、肇慶懷集、清遠連州、河源、汕尾8個支線機場。
高鐵在“十四五”時期将迎來快速發展時期。《規劃》提出要擴大高标準鐵路覆蓋範圍,使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京津冀、成渝之間形成“雙通道”格局。具體而言,要加快推進深圳至江門鐵路建設,高标準建設廣州經汕頭至漳州、廣州經湛江至海口(合浦)、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區鐵路等高鐵線路。建設南甯至玉林鐵路至廣湛鐵路連接線,推進貴廣鐵路提速,增強通往西南腹地運輸通道能力。加快建設贛州至深圳鐵路,規劃廣州至清遠鐵路延伸至永州,強化北向運輸能力。建設梅州至武平鐵路,補齊北部地區東西向通道短闆。
高速公路方面,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出省通道,要加快南雄至信豐、梅州至武平、湛江至南甯、化州至北流等出省通道建設,到2025年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達36條(通福建6條,通江西7條,通湖南6條,通廣西11條,通海南1條,通香港3條,通澳門2條),高速公路對外聯通能力進一步增強。
丨推動大灣區互聯互通 構建1小時生活圈
為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規劃》提出以強化極點聯系、聯通珠江口兩岸、連接内地與港澳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等級公路為骨幹的大灣區快速交通網,1小時生活圈成形。
“軌道上的大灣區”是《規劃》推動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點。為助力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規劃》多條高鐵城軌連通珠海——建設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珠海至肇慶高鐵、廣佛江珠城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等。
《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佛肇城際-佛莞城際-莞惠城際、肇順南城際-中南虎城際-塘廈至龍崗城際3條橫向鐵路通道。加快深圳至江門鐵路建設,形成珠海經南沙至深圳的環珠江口直連鐵路通道。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珠江口兩岸融合,要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規劃》提出加快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獅子洋通道、蓮花山通道等公路通道建設,同步完善兩岸配套集散道路。推進深圳至江門鐵路、佛莞城際鐵路、中南虎城際鐵路等鐵路通道建設。
在加強内地與港澳交通銜接中,《規劃》提出要加快深圳東部過境公路建設,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提升香港與深圳交通聯通水平。推動實現内地高鐵、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在珠海站、橫琴站便捷銜接,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連接通道與廣珠城際鐵路在珠海站内連接,支持澳門融入國家鐵路網絡。同時,建設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丨推廣清潔能源、人臉識别、無感安檢
推動綠色交通發展,《規劃》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大力發展綠色交通運輸方式,二是優化交通運輸方式結構。
《規劃》提出,要制定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大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在運輸裝備中的應用,推動氫能源公交、氫能源軌道交通和電動汽車、LNG動力船舶發展,加快LNG動力船舶應用及内河LNG加注站布局建設。運輸結構要調整,引導大宗貨物運輸公路轉鐵路、轉水路。
在讓出行更智慧中,《規劃》提出交通基礎設施要升級,與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BIM、5G和北鬥導航系統等深度融合。要推廣人臉識别、無感支付、無感安檢等非接觸式的創新服務産品和模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妍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妍 通訊員:粵交綜、粵交集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馬俊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