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1月4日訊(記者武葉 通訊員王敏 制圖馬晶晶)“勤洗手”不僅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防疫關鍵詞。哪些場景下需要“勤洗手”?怎樣科學地洗手?市疾控中心專家詳細解讀。
手是人體外交官,人的雙手每天都會在無意識中跟成千上萬種細菌打交道,而洗手可以很好地預防接觸性傳染病。養成正确洗手的好習慣,不僅可以預防流感、腹瀉和新冠肺炎,還可以預防沙眼和多種皮膚病。疾控專家介紹,不少市民習慣使用免洗手消毒液,事實上手消隻能作為洗手不便情況下的備選方案,這是因為免洗手消毒液主要作用是殺菌,去污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流動水下洗手,可同時達到去污和消毒的作用,清潔更加徹底。
隻用清水洗手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豐富的泡沫可以更好地洗掉手上的髒東西和病菌,最後用流動水沖幹淨,才能做到深層清潔,洗完手後還會留下淡淡的清香。
除了選對洗手方式,正确洗手還應遵循“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互相揉搓;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三步: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彎曲手指關節在掌心旋轉揉搓;
第五步:大拇指在掌心旋轉揉搓;
第六步:五指并攏,指尖在掌心旋轉揉搓;
第七步: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搓洗手腕。
10個場景下注意“勤洗手”
1.咳嗽或打噴嚏後;
2.準備食物前、中、後;
3.用餐前;
4.抱孩子、喂孩子前;
5.上廁所後;
6.摘掉口罩後;
7.外出回家後、進入單位後;
8.接觸過公共物件,如電梯扶手、電梯按鈕等;
9.接觸過動物後;
10.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等。
【編輯:胡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