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甯 鄭文
熱!熱!熱!剛剛過去的周末,浙江多地熱出史上新高度。
當40℃的高溫“來襲”,人體應該如何調節?今天起,有醫說醫聚焦“高溫冷知識”,與你聊聊與健康有關的那些事兒——
你知道嗎?面對高溫,人體有一道天然的“屏障”。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平均溫度大約為37℃,人體皮膚上面大約有200萬個至500萬個汗腺,它們是“天然空調器”,肩負着調節體溫的重任。
夏日,當外界氣溫上升到30℃以上,人體的“溫控中心”根據外界溫度不同,會發出警報。比如,一級警報溫度是36℃,在這個溫度中,人體便會通過蒸發汗水散熱,進行“自我冷卻”;一旦氣溫升到38℃,即是二級警報溫度,人體汗腺排汗已難保持正常體溫,不僅肺部急促“喘氣”呼出熱量,就連心髒也要加快速度;39℃是三級警報溫度。汗腺疲于工作,已經無能力并趨于衰竭……
在醫學上,近年來受到較多關注的熱射病也屬于中暑範疇,稱為重度中暑。換句話說,就是人體的“溫控中心”發出了強烈警報。
浙大二院副院長張茂向有醫君“敲黑闆”,見識熱射病的厲害後,學會高溫自救尤為重要。
“無論是輕症的中暑還是重症的中暑,首先要迅速地從高溫的環境下離開,進入空調房等相對清涼的環境。”張茂說,如果是輕症的中暑,要适當地補充一些液體,當然最簡單的就是喝白開水,大量出汗的時候需要喝點糖鹽水,如果無法判斷中暑症狀,就盡快地呼叫專業的急救人員到醫院進行救治。
那麼,一些不得不面對烈日的戶外工作者應該如何避免被高溫“中傷”?張茂建議,要盡量避免在太陽直射處工作,同時要減少連續工作的時間,更為重要的是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
不少急診科專家向有醫君建議,高溫“來襲”,大家都應該get一些急救知識。比如,一旦周圍有人中暑,應當立将病人移到陰涼處,并保持通風;摘下口罩,解開衣扣,用多種方法幫助身體散熱;适當服用藿香正氣等解暑藥物,并嘗試按壓人中穴位等方法幫助恢複意識,如果症狀沒有減輕,應立即撥打救助電話。
【每天清涼多一點】
風扇和空調發明之前,人類就以智慧戰勝酷暑。
春秋時代,人們已懂得采集積蓄冬日之冰塊用于防暑。《詩經》與《左傳》中就有冬日藏冰的記載, 那時設有“淩人”專管冰塊的藏取,每年在寒冬時就鑿取冰塊,存放在低溫的地窖、深井等“冰室”“冰井”。
唐代時,防暑降溫的辦法越來越多。當時有一種可引水上屋的木制器具,居高臨下噴冷水,借以降溫。《唐語林》中寫到,唐玄宗時宮内建造一座避暑的“涼殿”, 外面用這種引水上屋的器具“四隅積水,成簾飄灑”, 殿内還安裝了靠水力推動的風扇。
而在唐代之後,冷飲成了一種時尚。唐代詩人杜甫寫有“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詩句。南宋詩人楊萬裡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贊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