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碧在疫情期間積極參與志願服務。
她隻是廣州羊城花園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卻七年堅持義工之路,累計義務服務時數超過1500小時,其間擔任義教老師免費授課、組建義工隊伍、開展老人探訪、關懷流浪者、共建文明社區……她叫陳海碧,2010年為照顧家庭辦理提前退休來到廣州,此後不忘發揮餘熱,為社會服務。在她的影響帶動下,一批熱心居民加入義工隊伍,愛心和正能量正在社區傳遞。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岚 通訊員穗文明
退休後發揮餘熱做起義工
陳海碧來自湖南沅陵,在來廣州之前,她曾在老家當了8年的曆史老師,後來又進入一家企業從事行政工作。2010年,陳海碧追随丈夫來到廣州,并在天河區前進街的羊城花園落地生根,成為一名“新廣州人”。“因為家庭原因,我提早辦了退休。當時我還年輕,來到廣州後,看着同齡人都還在工作,不想閑在家裡,希望發揮餘熱貢獻社會。” 陳海碧說起自己做義工的初衷。
2012年前進街第一支義工隊——微幸福義工隊成立,陳海碧注冊成為其中最早的一名義工,開始了服務居民、服務社區的工作。陳海碧很快成為其中的骨幹,她利用自己曾是老師的專長,在前進家綜430課堂當義教老師,每周抽出兩個下午為家綜430課堂的學生義務輔導課後作業。學生做作業遇到上課沒聽懂的問題舉手問她,她都會進行耐心輔導、細緻講解。
陳海碧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長者的老師。2013年後,她開始在前進街家綜長者領域做義工,先後在家綜開辦的長者拼音班、長者電腦班、長者智能手機班、長者絲網花制作小組等任義教老師,耐心教長者各種知識和技能。“我自己先到廣州市文化館學習絲網花、剪紙等工藝,回來後再教他們,多學點東西是好的。”
現在羊城花園社區,活躍着一支義工隊伍,衆多義工一起在社區幫扶貧困,倡導文明互動,像雪球一樣将愛心越滾越大,而陳海碧正是這支義工隊的隊長。2014年12月,在前進街道、羊城花園社區居委及家綜的引導下,她積極參與羊城花園義工隊成立事宜,并成為義工隊隊長。從此她不僅自己做義工,還帶領社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義工。隊伍成立之初隻有30多人,如今已經發展到130多人,正能量的影響力逐步擴大。2017年羊城花園義工隊被評為廣州市優秀義工服務組織。
七年累計義工服務時數超過1500小時
陳海碧的愛心和熱心不僅僅用在社區,還輻射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間,她組織了羊城花園義工隊40多名義工參加市民政、市義工聯及社工機構開展的“社工 義工關懷流浪者”項目,為生活在困境中的街頭流浪者提供“四勸一引”服務,把廣州的溫暖和包容傳遞給流浪者。
去年10月,陳海碧在廣州東站遇到一位精神有些異常的流浪阿婆,嘴裡總是念叨着什麼。義工問她從何處來,她說自己是湖南湘潭人。“我也是湖南的,但聽阿婆的口音不像那裡的,再多問阿婆又不願說實情。”陳海碧見阿婆一直在東站二樓的平台露宿,少吃少穿,便經常來看望她,給她送去衣服和食物,陪阿婆聊天。“我問她愛吃什麼,阿婆說喜歡吃饅頭,料想她是北方人。”陳海碧與阿婆建立了感情,阿婆也開始願意講自己的事,告訴她自己來自山西臨汾。随後,義工們根據阿婆提供的信息與當地派出所聯系,最終幫助她順利返鄉。
“我雖然不在職場,但通過做義工能為社會貢獻力量。我願意像火柴一樣發光發熱,照亮身邊的人,給他們帶去溫暖,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因此,陳海碧總是帶領義工隊,活躍在社區,傳遞着正能量,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現在義工隊有130多人,有退休的職工,也有在職的青壯年,他們個個多才多藝。陳海碧把他們組織起來,按專長分成義工葫蘆絲隊、義工旗袍隊、義工太極隊、義工舞蹈隊、義工合唱隊等。義工們平時做義工,有機會就演出,在豐富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踐行“快樂做義工,做快樂義工”的理念。
七年義工之路,陳海碧累計義工服務時數超過1500小時(不包括管理義工隊和策劃義工活動時間),她把義工服務當成一份事業來做,退休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奉獻在此。“每個人追求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我在這裡收獲了快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還認識了許多朋友。”陳海碧笑着說,看着義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她很是欣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