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首都主要的景點,人們張口就會說到那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故宮。不錯,在這座七十二萬平方米的宮殿群中,古人建造出了七十餘座大小的宮殿。這一長九百六十一米、寬七百五十三米的古建群,正正地坐落在了四九皇城的中軸線上。其外圍修建了縱高十米的高大城牆,城外挖了一條橫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其内還設計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間。
尤其是在六百餘年的風雨沉浮中,前前後後共有明清兩朝的二十四位皇帝居住于此。如此濃郁厚重的皇威與大氣磅礴的紅牆黃瓦,自是引得無數國内外遊人的向往與贊歎。舊時它亦被喚作紫禁城,這其中有什麼由來呢?根據考證,故宮在建成初時隻是被喚作皇城,後來被直接叫做紫禁城還是要從明朝的中晚期開始說起。而這其中的原因大緻有下面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這個稱謂與紫氣東來的古老典故有關。一直以來道教都有這麼一個傳說,騎青牛的老子向西遠遊,将至函谷關前,引得了天空出現異象:一團紫色的氣雲自東方飄來。如此奇景被許多看守關隘的人們看到,然後不久老子便騎着青牛來到關隘,守關的人們紛紛知曉這是聖人到來,後來還請老子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于是紫氣就被世人認作是祥瑞、神聖、尊貴的象征。
而後紫更多是被用來形容聖賢、帝王或者寶物等,将如此大有來頭的紫字用來稱呼帝王的居所家宅,是再合适不過的了。那禁字就更好解釋了,畢竟帝王的家宅一直以來都是不允許普通老百姓進入的。故宮原本可不像現在這般面向全民開放,那可是安排有重兵專門把守駐防的。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這裡就是一處禁地,是故被稱作禁宮。前後聯系,人們就将這座防備嚴密、尊貴威武的皇城稱為了紫禁城。
第二種說法則是與帝王自比天子命格有關。帝王上位都是自命不凡的,常借真龍之身、天命之子等來彰顯身份的尊貴,更多直接以天子來稱呼自己。在古代星相學中,紫微星被定為衆星之主,被稱為紫微帝星。而紫微帝星處在北天星鬥的中央區域,因此被人們稱呼為中宮,亦稱紫微宮,象征着恢弘尊貴的皇宮。于是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同樣又因皇城的戒備森嚴,常年有禁軍把守,所以被稱作為那紫禁城。
總而言之,紫禁城的稱謂就是為了彰顯這座皇宮的尊貴、威嚴與大氣。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故宮的修建時間與建造者。最早在明朝朱棣登位為成祖後,他便下诏命人以當時南京的皇宮為藍本,在其龍興之地燕京、即現在的北京,興修皇宮、城牆,時年永樂四年(即一四零六年)。後經專人赴往各地采買名貴石材、木料,并運至當時的北京,單是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前後就花費了十一年的時間。
據史書記載,數以萬計的勞工足足用了二十八天,方才成功将如此巨量的石木送到目的地。期間人們不惜冒着嚴寒,在深冬臘月汲水潑冰、修成滑道,最終才得以确保運輸工作順利完成。後于永樂十四年(即一四一六年),其下令将國都自南京遷至北京。次年又下令,在北京正式開始修造新的皇宮,而後曆經三年方才竣工。所以說,前前後後曆時十四載,方才建成了這座蔚為壯觀的故宮。
期間負責監督施工的是成祖的手下,其名叫做姚廣孝。這是一位頗有名氣的能臣,被世人稱為光頭宰相。因為他本是一個和尚,卻智慧超群、能力出衆,成功佐佑朱棣登基稱帝。有許多的曆史記載裡都說将此人列為紫禁城的主要組織建造者。講到此處還有一個人也不得不提一下,此人就是人稱蒯魯班的蒯祥,是當時明時一位鼎鼎有名的建築大師。他依據深奧的陰陽五行理念,結合自身豐富的建築實踐經驗,窮盡個人智慧才能,完成了這座皇宮的修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