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與轉發
“應試教育”、“棍棒教育”、“用武力解決問題”這些标簽,一直存在于中國的教學方式上。
與此相對的是,很多父母受到西方新式教育的沖擊,紛紛開始采取放養式教育。但爸媽們隻學到了皮毛,卻沒有掌握精髓,這也就導緻了種種問題的産生。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女兒的同班同學,一個叫軒軒的男孩。
一年級剛開學時,軒軒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倒不是因為他本身有多優秀,而是他那個有些與衆不同的媽媽。
剛開學,微信群裡父母們還忙着熟悉彼此時,她總是抱怨老師給孩子們留的作業多、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在她看來,“讓孩子放松地做自己”才是最正确的教育方式,管教太嚴會壓力太大。
這位軒軒媽不止一次明确告訴老師,不要對軒軒太過嚴格,也不要太限制。哪怕作業沒有及時完成,上課聽講有些分神,在她看來這都不是多嚴重的事情,随着年紀增長,孩子會慢慢改正的。
一開始,班主任老師還會耐心地和軒軒媽媽溝通,可熟悉了之後,看到她如此堅定的态度,也就自然不好再說什麼,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慢慢放松了。
一二年級的考試當中,軒軒的成績還能考個八九十分,保持在中遊水平。軒軒媽媽也非常得意,更加堅定地認為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别的小朋友都埋頭寫作業時,軒軒要麼是玩遊戲要麼看電視,過得輕松自在,成績也沒見太差。
可後來聽說,軒軒進入三年級後就總和父母頂嘴,不僅在課堂上公然挑釁老師,偷偷翹課逃學,而且還和高年級的學生打架鬥毆。
而且,不管在學校裡發生什麼事,都不會回家說,變得越來越叛逆,越來越難管。
當學生媽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跑到學校請教時,老師也深感無奈,她深知這種所謂的“放養式教育”,已經對孩子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
這時她提起以前對軒軒媽媽的提醒,對方也尴尬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關于“放養式教育”,兒科專家博斯克曾經在自己的著作《Baby and child care》中明确解釋:父母要相信自己,更加要相信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不要過度幹涉,也不要提前制定詳細的教育計劃。
也許軒軒媽放養式教育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和學習,不壓制其天性,也不強行灌輸孩子任何興趣愛好,給他充分的空間學習和成長。
但事實是,很多父母卻曲解了這層意思,就像放鴨子似的任憑孩子上竄下跳。孩子的确有了一個肆無忌憚的童年,但以後教育起來卻異常艱難。
現在很多崇尚放養式教育的家長認為,讓孩子随便玩就是管孩子最好的方式。
孩子不寫作業,沒事;孩子打架鬥毆,沒事;孩子不愛學習,沒事;孩子,自私任性,也沒事。
就像野草一樣,肆無忌憚地生長。可這樣等到哪天父母回過頭想修理、教育,就為時已晚了!
約束和自由是相互依存的,傾向于任何一方都會失去平衡。就算是放養式教育,也要建立在原則和規章制度之上。
給孩子自由沒錯,但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敬畏規則。
放養孩子也許會讓家長過得輕松,得到片刻安甯,但這樣的狀況是暫時的,反而後坐力和破壞性是強大、難以接受的。
最後為家長懶惰買單的,也是自己的孩子。
就像之前提到的軒軒媽媽,在孩子一二年級時母慈子孝,好不輕松!可進入高年級,孩子意識到沒有人能約束自己的時候,麻煩也随之而來。
學業難度增加,不良的學習習慣導緻成績随之下降,同時伴随的也是孩子散漫惰怠,不聽老師和爸媽的話,打架逃課也是家常便飯。
當初父母追求的“自由,平等,寬松”的教育環境轟然倒塌,最後的結果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别說成為普通孩子了,就連最起碼的聽話都做不到,其他教育更無從談起。
童年是該快樂,但缺乏制約的人生不會快樂,畢竟沒有誰能無法無天生活一輩子。
對孩子來說,他們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學校和老師,如果父母不能讓孩子對這些環境心存敬畏,幫他遵守規則,那麼本來人格就尚未健全的孩子,隻會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想玩就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害怕任何人、任何規則,同樣這些也約束不了他。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偏離正确的成長軌迹,迷失大方向,最終成為放養式教育的犧牲品。
放養式教育的理念沒錯,但操作起來要張弛有度,如果隻是簡單放養,孩子在最需要受到規則教育的年紀缺乏父母教養,長大後就更回不來了。
倒不如像漏鬥一樣,在孩子不懂何為世界何為規則時教會他,等他具備獨立能力時才能放手、給他空間和自由。
1)幫孩子建立遵守規則的好習慣,知道該做和不該做
乘坐飛機或火車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類“熊孩子”,他們大聲呼喊、跑來跑去、踢座位,跟你自來熟,擾得你不能休息,本來疲憊的路程就變得更加苦不堪言。
如果你稍微提醒,他的父母反而會說“孩子年紀小,你讓着他不行嗎?”看,反倒是你的錯了, 不懂得愛護幼小,跟小孩子計較。
可站在這個被袒護的孩子的角度,試想一下就會發現:原來年紀小可以成為犯錯搗亂的理由,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是可以的,反正也沒人管得了我。
一次兩次形成習慣,總有一天,“正義人士”會幫你教育孩子,隻不過那時就不會停留在口頭上了。
2)掌握好度,讓孩子理解規則,尊重規則
與其乒乒乓乓揍孩子一頓,不如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自己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
談及這一點,我特别欣賞應采兒的教育方式,當時她在節目中說起自己教育兒子Jasper的一個例子。
Jasper還小的時候總會故意玩火,或靠近桌子比較尖銳的角落。
她為了讓孩子徹底遠離這些危險的地方,有天拉着兒子“砰”的打開抽屜,狠狠地撞到了兒子的額頭,Jasper當即嚎啕大哭,後來再沒有碰過類似的東西。
通過一個動作就讓孩子記住不随便碰危險的東西,也是種規則,如果不遵守就是會痛,就會讓自己受傷。
我相信,在其它事上這種教育同樣有效,正是這種教育方式成就了那麼可愛、高情商的Jasper。
3)父母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與其對孩子用花裡胡哨的方式去騙去哄,不如讓孩子學習你的行為,如果父母都能做到高度自律,相信孩子也不會差到哪去。
就像高曉松曾經分享過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他那才是成功的放養式教育。
從小到大父母很少對他打罵,哪怕學校裡放假,也不會逼他去做作業或其他事。但家裡的電視從不開機,滿滿的都是書,擡眼看見的也是各種書,爸媽都在看書,他就是想玩都不好意思。
于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裡,他也慢慢迷上了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也因為書的力量,他最後有了自己的見解,更加敏銳的思考力,現在更是做了很多關于書的節目,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每當提起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他總是一臉驕傲,事實證明也确實受益無窮。
最成熟的放養教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自我約束,思維時刻保持自由,行為卻高度自律,能不斷反省自己、完善自我。
否則,童年缺乏制約,隻會透支日後的快樂,想必父母也不希望孩子将來過得辛苦吧?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