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中,我們中國大地曆經無數朝代的更叠,每次建立新的朝代,都會經曆一番亂戰,東漢末年的三國争霸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了,不僅有諸多史書記載,著名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便是根據東漢末年的三國所寫的,這本書裡也寫了很多著名典故,例如:諸葛亮空城計、關羽過五關斬六将、曹操獻刀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因受羅貫中小說的影響,在三國裡,可能大家最了解的就是魏蜀兩國,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吳國也有許多出名的将領,但在小說也好,改編的電視劇也好,也沒有很多介紹吳國的将領,如蜀國有“五虎上将”、魏國有“五良将”。
但我們細看吳國,在吳國有大都督這個職位,大都督等于是軍事上的一把手了。吳國的四位大都督,第一位就是名将周瑜,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第二位則是魯肅,魯肅在外交方面是很厲害的,軍事方面也不容小觑。在魯肅死後,呂蒙就接替了大都督的位置,而第四位就是火燒連營七百裡的陸遜,吳國的四位大都督都是很厲害的人物,沒有一個酒囊飯袋。
今天小南給大家講的就是吳國第三位大都督——呂蒙
呂蒙可能有部分人不是太熟悉,呂蒙早年依附姊夫鄧當,跟随孫策征戰,以膽氣著稱。并且呂蒙白衣渡江的故事可以說是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荊州,甚至殺死了關羽,可是這麼一位人物,為什麼沒有名垂青史呢?
首先先來看看當時魏蜀吳三國的處境,當時南郡之戰後,周瑜分南郡南岸地與劉備,劉備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于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此議隻有魯肅極力主張借地,理由是:一、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強勁,東吳無法單獨對抗。二、東吳新得荊州,恩信未洽,在荊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劉備。三、利用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借地于劉備有利于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同意此提議,于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從而北抗曹操,東和孫權。
劉備從借完荊州後就一直霸占,始終沒有要還給吳國的意思,吳國索要過幾次,但并沒有要回來,引起東吳的強烈不滿,東吳也慢慢開始想辦法要奪回荊州了。
劉備入蜀後,派關羽鎮守荊州,東吳這時候則是在全力擴大自己的領土,想奪取更多的城池。在呂蒙攻下襄陽後,孫權想進攻徐州,呂蒙卻說這時候不如攻打荊州,因為隻要奪回了荊州,東吳的勢力便可以連成一片,但是孫權擔心的是孫劉的結盟,如果這時候去奪荊州的話,會破壞三國的平衡。
關羽在襄樊之戰的時候,荊州留守了很多兵馬,就是為了防止東吳。呂蒙在看到關羽出征在外,荊州還留守了這麼多人,也知道關羽在擔心什麼,便稱自己病重,需要返回建業養病,讓陸遜擔任東吳大都督。
陸遜從上任大都督後,便一直鼓吹關羽,使其降下防備之心。果不其然,關羽看到東吳的大都督居然是一個文绉绉的書生,就沒有把東吳放在心上,開始源源不斷的讓荊州駐守的軍隊支援襄樊。當時關羽由于大軍糧草接濟不足,便攻打東吳的糧倉。孫權這時候覺得時機已到,奪取荊州也是師出有名,便命呂蒙攻取荊州。
呂蒙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僞裝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橹劃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隐蔽和詭密。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僞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内空虛,陷入混亂。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麋芳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了被蜀長期占據的荊州。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托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将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關羽在襄樊之戰前,曾經夢到豬在齧咬自己的腳,自知不祥,對關平說自己今年可能會遭遇噩運而回不到江陵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關羽率十餘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裡的臨沮,遇呂蒙部将潘璋、馬忠的埋伏,死在了呂蒙的手上。
有如此之功的呂蒙為什麼沒有青史留名,第一點小南覺得呂蒙奪回荊州後,瓦解了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自此後開始走向一統。第二點呢就是關羽一直在中國人心中是忠勇雙全的形象,并且由于《三國演義》的影響,關羽成了大家心中的“武聖”。這麼一位英雄被人殺害,很多人都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呂蒙也沒有名流千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