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花卉基地的工作人員趙哀梅,至今記得2018年5月第一次看到古蓮子的那一刻。這些經檢測已有百年高齡的古蓮子“黑乎乎的”,除了比普通蓮子小一些之外,沒什麼差别。
普通人或許很難想象,這些已在地下埋成了“文物”的蓮子怎麼還能發芽、開花?可一年後,它們之中的4株真的活了,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活生生地出現在圓明園公園的荷花基地裡,開出粉色的蓮花。
7月15日,北京圓明園荷花基地,如園遺址考古出土的古蓮子第三朵花含苞欲放。圖/視覺中國
“其實培育古蓮不是特别難,主要是讓它們吸水膨脹,創造比較好的環境讓它們萌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高級實驗師張會金說,該所培育古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讓古蓮開花沒有壓力,這是輕車熟路的事情。”
百年“休眠”
幾顆古蓮子的出世要追溯到2017年。
當年秋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圓明園長春園東南隅的如園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鏡香池内發現了11顆古蓮子。張會金根據圓明園的曆史和如園的曆史推測,這些蓮子至少已在地下埋藏百年。
“古蓮子之所以長壽,一方面是由于它被埋藏的環境幹燥、低溫、封閉,不具備生根發芽的條件。另一方面,古蓮子外層的硬殼形成了一道天然防護罩,可以防止水分和空氣内滲與外洩。”張會金說,古蓮子埋藏在地下的百年時間,新陳代謝幾乎停止,整體處于休眠狀态。
2017年,圓明園公園考古出土的古蓮子。受訪者供圖
不過,正因為休眠多年,古蓮子相較于普通蓮子成活率更低、培育難度更大。因為蓮子發芽的前提是吸收充足的水分,但是古蓮子生命力減弱,吸水能力變差。同時古蓮子營養條件較差,要像普通蓮子一樣發芽開花,有一定難度。
另一方面,蓮子被埋在地下時可能被水分滲入或已經發芽,但發育過程在新芽沖出外殼前被停止了。此種情況下,蓮子的外殼可能依舊完整,但蓮子内部已不具備延續生命的能力。
“而且被埋在地下的時候,蓮子的内部結構可能已經發生了斷裂。”根據張會金的經驗,這樣的蓮子在出土後即使可以萌發出芽,生命力也是不足的。“長不大,可能半個月就夭折了。”
最權威的古蓮子培育機構
為了盡最大可能保護、培育這些古蓮子,圓明園把它們送到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下稱“植物所”)。那裡是國内最早也是目前最頻繁培育古蓮子的科研單位,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成功繁育了大連普蘭店古蓮子。
20世紀初,大連下轄的普蘭店區陸續發現了一些古蓮子,經測定,這些蓮子中保存時間最長的已有千年以上。當時,古蓮子就引發了人們的興趣,中國、日本、美國、前蘇聯等國相繼對它們展開研究,希望測定它們的年齡并培育開花。
據植物所工作人員吳倩介紹,上世紀50年代,普蘭店地區又發現了大批古蓮子,植物所的專家們前往考察,帶回的古蓮子有近1000顆。随後,植物所對其中的部分古蓮子進行培育,成功實現開花,在國内引起巨大反響。
聽聞植物所培育古蓮子成功,著名文學家、曆史學家郭沫若曾賦詩一首,寫道“一千多年前的古蓮子啊,埋沒在普蘭店的泥土下,盡管别的雜草已經變成泥炭,古蓮子的果皮也已經硬化,但隻要你稍稍砸破了它,種在水池裡依然迸芽開花!”
2018年5月31日,圓明園将古蓮子移交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受訪者供圖
普蘭店古蓮子之後,植物所又多次成功培育古蓮子,比如梁山古蓮、太舟塢古蓮、北孫各莊古蓮。但這些古蓮子的埋藏年份都不如普蘭店古蓮久遠。
如今,中科院西門的荷塘内有6叢供遊客觀賞的古蓮花,盛夏時節,有些已結出蓮蓬。張會金說,這些古蓮花各有特色,比如普蘭店古蓮花期較早,開封古蓮葉片較大,中南海古蓮開花為粉白色,梁山古蓮顔色鮮豔,北孫各莊古蓮的藕食用起來口感較好。
破殼蛻變
2018年5月31日,11顆古蓮子被送至張會金手中。
為了精準鑒定古蓮子的年份,張會金先從11顆古蓮子中随機選出3顆,送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進行碳-14檢測,目前正在等待鑒定結果。而等待另外8顆古蓮子的,是即将開啟的新生之旅。
“古蓮子要想重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破殼。”張會金說,蓮子外殼堅硬,為了保證發芽率,人工培育時往往要在蓮子底部打一個小孔,幫助蓮子吸收水分,快速發芽。
但古蓮子外殼較脆,破殼時一個不慎就可能導緻種子破碎。另一方面,如果孔打得太深,會傷及蓮子的内部結構。張會金的辦法是,打孔時借助修枝剪等工具。
打好孔的古蓮子會露出内部淺黃色的蓮肉。張會金把它們泡在水裡,等着它們吸水膨脹。“普通蓮子第二天就膨脹了,古蓮子還得隔一天,因為它的組織比較密,吸水能力差。”張會金說,蓮子膨脹到四五天後吸足了水分,孔裡便會發出細長纖弱的芽。
2019年,古蓮子培育出的種藕在圓明園荷花基地種植。受訪者供圖
幼芽繼續培養,根須伸展,葉子日漸長大。大約半個月後,它們被移植到放置了營養土的小盆裡,并在盆内加水。兩個多月後,黑色的古蓮子會蛻變成可孕育蓮花的種藕。
“一般來說,普通蓮子如果在當年5月播種,到七八月間就會開花了。但古蓮子生長發育的時間要長得多。”張會金解釋,這是因為古蓮與現代蓮的基因不同,古蓮多為野生蓮,自由繁育;現代蓮經過常年人工選擇與培育後,基因已經發生改變,培育周期更短。“而且野生蓮的營養條件較差,需要更長的時間積蓄營養,才能擁有繁育後代的能力。”
不幸的是,8顆古蓮子中有2顆内部破損,沒有出芽,所以最後長出的種藕共有6株。2018年冬天,張會金把這些種藕搬進溫室,将溫度控制在3攝氏度-8攝氏度。
回歸圓明園
據圓明園宣傳科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培育的是圓明園考古發掘工作以來首次發現的古蓮子。對于圓明園來說,鑒定、研究這些古蓮不僅可以完善古蓮的種族譜系,還能通過古蓮的年份推測圓明園在近代曆史中的人文、地理環境狀況。
2019年4月,張會金從6株種藕中挑選了4株個頭大、營養好的送回了圓明園,接手人還是趙哀梅。“我們以往培育的蓮花,種藕大一點的有小孩手腕粗。”趙哀梅說,古蓮子的種藕長着的牙尖隻有筷子粗細,“比能種在盤子裡的碗蓮種藕還要弱小。”
為了這4株種藕,圓明園荷花基地整理出4個荷花條池,精心伺候。水少了馬上加水,水多了還要放水、抽水,在肥料的用量上也不敢有一點馬虎。趙哀梅說,“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種。”
2019年7月7日,圓明園荷花基地,古蓮開放。受訪者供圖
一段時間後,條池的水面上開始出現古蓮的浮葉,銅錢大小。今年6月底,工人告訴趙哀梅,4株古蓮都長出了綠色的小花蕾。7月7日,其中一株古蓮首先綻放出粉色的花朵。正在外地出差的趙哀梅,對着手機裡同事發來的照片細細觀察,她發現古蓮花是單瓣的,其他方面與普通蓮花的區别不大。
為了避免古蓮花受到損傷,起初,圓明園未對外公開古蓮花的所在。但考慮到培育古蓮的初衷之一便是供遊客觀賞,圓明園公布了古蓮開花的具體位置,還專門增設了古蓮遊覽車,同時配備保安24小時看護。
7月11日,古蓮池邊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遊人。為了近距離拍攝古蓮特寫,一位阿姨索性坐在了地上。現在,4株古蓮已經長出許多盤子大小的荷葉,不少花莖上長出了花苞,正待開放。
2019年7月11日,圓明園荷花基地邊聚滿遊客。受訪者供圖
文/席莉莉
編輯 滑璇 校對 危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