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其實就是因腳部過度摩擦,在腳底長出圓錐形角質物,多發生于長期走路的人。在走路時,雞眼會給腳部帶來疼痛,讓人苦不堪言。那麼,腳底長了雞眼時怎麼辦呢?
事實上,雞眼主要是由于外部摩擦和擠壓等機械性傷害最終所導緻的。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導緻腳底長雞眼的情況有很多種,但是較為常見的為腳部皮膚長期受擠壓或摩擦。如果大家長期穿不合腳的鞋子,就有可能會導緻其腳部的畸形,最終誘發雞眼的發生。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愛美的女性,一味追求鞋子款式的新穎而忽略了腳部的舒适。抑或長期愛穿高跟鞋子,也會最終造成腳底出現雞眼的情況。
需要明确的是,一旦機體有了雞眼的情況,此時表明局部骨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雞眼圓錐尖端可壓迫機體的感覺神經末梢而使之産生一定的疼痛,會嚴重幹擾到病人的身心健康。因而,對于雞眼的發生,一定要予以自身足夠的重視。有人認為雞眼沒什麼大不了的,沒必要去醫院治療,結果自行塗抹雞眼膏,往往難以收到預期效果,最後還得前往醫院進行診療。
在治療方面,首先,可以使用熱水讓雞眼處泡軟。在去除其表皮後,用藥物塗抹,露出雞眼,在雞眼處塗抹藥膏,一般需要塗抹半月左右。如果想快點的話就是挖除,如果雞眼沒有感染,就可以用工具将雞眼或挖或拔出,将雞眼挖出後立即行走不痛,至少可2個月不痛和不發。
相比雞眼發生了再治療,預防雞眼要更重要的多。在生活中,盡量選擇合适、寬松的鞋子,避免造成腳部畸形。不要使用不幹淨的鞋墊和鞋子,防止造成感染。避免穿太緊的襪子,少穿絲襪、不吸汗、容易摩擦,不穿腈綸襪、對皮膚有刺激。并且,可以養成常泡腳的習慣,泡腳不僅對身體有好處,而且還能軟化腳底角質,避免雞眼的形成。
當然,如果有雞眼了不要太過着急,可以先用藥進行治療。如果雞眼反複不好,就應該及時到醫院讓醫生進行處理。
指導專家:胡雲峰,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
擅長:皮膚激光美容,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皮膚病診治,皮膚組織病理。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醫聯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