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緊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機遇

緊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機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00:26:37

緊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機遇?來源: 原創稿把地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範圍内的目标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全球範圍内的減碳形勢不容樂觀我國承諾将力争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世界發出了加速調整碳中和政策的最強音,體現了負責任大國擔當和發展戰略轉變四川省委、省政府也于近期專門研究部署,聚力發展清潔能源産業、清潔能源支撐産業和清潔能源應用産業,加快推動能源結構、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把四川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綠色低碳優勢産業集中承載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戰略支撐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先行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緊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機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緊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機遇(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考)1

緊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機遇

來源: 原創稿

把地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範圍内的目标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全球範圍内的減碳形勢不容樂觀。我國承諾将力争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世界發出了加速調整碳中和政策的最強音,體現了負責任大國擔當和發展戰略轉變。四川省委、省政府也于近期專門研究部署,聚力發展清潔能源産業、清潔能源支撐産業和清潔能源應用産業,加快推動能源結構、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把四川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綠色低碳優勢産業集中承載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戰略支撐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先行區。

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在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進程中,既降碳、減污、增綠,又确保經濟社會安全有序發展,已經成為重大時代課題。

一、推進“雙碳”政策面臨的風險挑戰

推進“雙碳”政策落地、推動經濟轉型中,中國複雜的經濟社會系統将面臨巨大的改變,綠色低碳轉型伴随着很大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需要把握好存量和增量的問題。

(一)對經濟發展的挑戰。一是低碳轉型資本需求較大,所需投資不足。據不少權威機構估算,我國低碳轉型投資缺口在數百萬億元。二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内未來收益無法對沖現實風險。其中一個主要的困難就是增加了環境需求之後,能源供應改變的成本提升。三是“雙限(限電限産)”和“雙控”的矛盾,将推升減碳發展成本。這個成本包括以煤電為代表的價格成本和“雙限”給企業帶來的時間成本以及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成本。

(二)對國家安全的挑戰。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争的事實,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現實而嚴峻。力争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既是我們的大國擔當,更是我們赢得戰略主動的重要路徑。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是深度融入國内國際雙循環、提升産業發展新位勢的戰略舉措,是積極搶抓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主動選擇和現實需要。跟脫貧攻堅一樣,是一場不能不勝的戰争。

(三)對社會治理的挑戰。一方面,煤炭、鋼鐵等傳統能源和“雙高”資産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可能形成巨量不良資産;另一方面,碳排放約束下的能源供給和價格沖擊,暗藏“類滞脹”風險。如果多類風險階段性疊加,就可能産生難以估量的不确定性。這些都将對社會治理的政策、法規和重點、方式等産生變革性影響。

二、當前“雙碳”政策推進中的諸多困境

(一)全球能源危機已經凸顯。首先,受到減碳制約的傳統能源領域投資和産出不足,形成傳統能源供給出現問題;其次,風電、光電、水電等新能源比傳統能源更脆弱,波動性遠超預期,加之新能源的技術不夠成熟、産能沒有跟上,造成能源需求缺口無法彌補,可能導緻新能源使用占比越高,替代風險就越大。供需失衡造成了全球範圍的能源危機。這一危機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點,暴露了新舊能源轉換過程中秩序的混亂,加速了能源大變局的提前到來。我們的碳減排面臨着巨大挑戰,而且這個挑戰才剛剛開始,不排除會引發多領域的連鎖反應。

(二)節能減排基礎不牢。“雙碳”與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一脈相承。目前,還存在:有的地方對節能減排工作重視不夠,能耗“雙控”落實不力;有的行業沒有紮實做好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種技術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有的熱衷于打标簽、發牌子,碳中和帽子滿天飛。

(三)“運動式減碳”客觀存在。通過推進“雙碳”目标,實施能源雙控政策,對能耗企業進行規範,推動經濟轉型是大勢所趨。能源“雙控”政策全國都差不多,區别在于各地理解、把握中央意圖和出台具體政策的強度不同。

三、推進實現“雙碳”目标亟待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實現“雙碳”目标的過程,實際上是經濟與社會發展進行系統轉型的過程,涉及到産業發展、城市化、能源利用、交通方式、消費活動等各方面。實現“雙碳”目标,絕不是就碳論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約束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既要态度堅決、堅定推進,又要講究方法、穩妥實施。

(一)加快确立“雙碳”目标推進的頂層設計。我們的産業升級換代不能再依靠廉價能源已是共識,這是從戰略高度敲定綠色發展頂層設計、實現系統性解決的契機。一是穩定市場預期顯得至關重要。國家層面在COP15大會上已經明确将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的“1 N”政策體系,勾畫了頂層設計的輪廓。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做出系統謀劃,明确了總體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舉措,系統強調了我國綠色發展的“三步走”目标,分别是“十四五”目标、碳達峰目标、碳中和目标。二是加快立法、加緊規劃、加強監管。法律、規劃和監管是脫碳的主要工具和路徑。碳達峰、碳中和應有法律法規、政府規劃和計劃,甚至全球也應當有協調一緻的計劃和行動,否則很難實現轉型。三是加快建立生态價值轉換的體制體系、制度機制和模式方式,在政治上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

(二)系統科學推進減碳進程。首先,減碳不能“單打一”。應從現階段實際情況出發,堅持“降碳、減污、增綠、增長”四位一體,協同推進。在堅決治理環境污染、生态破壞突出問題的同時,我們有必要也有潛力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這四個方面都很重要,都要抓、都要硬,不可偏廢,而且這種良性協同機制不會弱化而是有利于降碳。其二,減碳不能“運動式”。實現“雙碳”目标,關鍵是用綠色技術替代傳統技術,是要減少碳排放,而不是減少生産能力,不是降低增長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備綠色技術的情況下人為打亂正常供求秩序。其三,減碳不能指标錯位。一方面,節能不等同于減碳,同樣的能源消耗,既可以是高碳的,也可以是低碳的甚至是零碳的。推進“雙碳”政策,是在保障必要能源供應的前提下,通過調整能源結構,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逐步降低碳的含量。如果能源總量控制不當,制約了應有的經濟增長速度,同樣不符合發展的初衷。另一方面,能耗“雙控”指标,實質上是一個成本控制問題,未必能夠達成降碳目标。為此,建議用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标,替代能耗“雙控”指标,而将能耗“雙控”指标作為經濟轉型的一個評價分析指标,更好服務于雙碳目标。

(三)積極穩妥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以節能降碳為導向,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産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同時,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産業深度融合。近期,央行已宣布推出碳減排支持的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發展,以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這一貨币政策,将刺激新基建、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和數字經濟作為穩增長、跨周期的工具。

(四)加大能源生産和能源消費調整。國情省情要求必須在不關停傳統産業、不顯著影響經濟和就業的情況下,實現減碳發展。一是強化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嚴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二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深化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三是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打造能效“領跑者”。

(五)嚴控和限制化石能源消費,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國家嚴控煤炭消費增長,石油消費“十五五”将進入峰值平台期。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實現經濟突圍,保持強勁增長?一是嚴控煤電裝機規模,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加快推進頁岩氣、煤層氣、緻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二是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三是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利用生物質能;四是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鍊條一體化發展。

(六)加緊推動碳定價機制的建立完善和高效運行。一是利用市場支撐,發揮碳市場的跨期平滑作用。充分發揮碳市場在碳減排過程中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作用,在碳核算的基礎上,每個企業都建立碳賬戶,開展碳配額市場的跨期交易,平滑新能源波動對供應的負面影響。二是政策引領,完善基礎設施和投資機制。強化信息披露和統一指标體系,增強綠色投資政策的導向性和強制性。三是先立後破,增強能源政策的時間彈性。秉持理性務實的态度,遵循先立後破的綠色轉型規律和市場規律,在相關能源政策出台和實施的時間節奏上增加一定彈性,避免“一刀切”,确保在新能源技術和供給充分的情況下才撤出傳統能源。

(七)積極完善“雙碳”政策推進中的社會治理。人類社會正處于持續發展、廣泛變革、深刻調整的關鍵時期。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面對“雙碳”推進中的風險挑戰,必須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和專項治理相結合,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通俗點說,就是要抓緊做好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真正實現“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從根本上進行通盤考慮,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