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時間,社工們耐心地喂老人吃飯。
社區裡老人洗澡的浴室
開篇的話
在鄭州1000多個社區裡,有一群特殊的工作人員。他們,幫助困難老人,緩解鄰裡矛盾,托管小區居民的孩子……
他們就是生活在居民身邊的社工(全稱是社會工作者),鍊接着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社區居民。即日起,大河報推出“揭秘鄭州社工”系列報道,通過社工的日常和一個個溫情感人的故事,揭秘社會工作者是如何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後一米”。
□策劃社區互動運營中心執行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帥文圖
今年,鄭州市民政部門出台了《鄭州市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實施方案(試行)》,明确提出,用3至5年時間,推進全市各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實現“一縣(區)一中心,一鄉鎮(街道)一站點,村(社區)都有社工服務”,不斷擴大社會工作服務可及範圍和受益人群。
什麼是社工站?社工又是幹什麼的?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5個小年輕的社工服務“站”
10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鄭州市航海東路街道銀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剛上樓,就傳來陣陣吹拉彈唱的戲曲聲,幹淨整潔的走廊内,是一間間活動室,有老人打乒乓球,有老人演練戲曲,還有鋪着彩色的地墊兒童活動室,以及濃濃的墨香的書法練習室。走廊上,挂着一幅幅老人、孩子滿臉笑容的活動照片,以及各個活動介紹和活動室功能介紹、課程安排等。
牆上的社區學院課程表上,有小兒推拿、健康講座、親子課、養生課、書法課……每天都不重樣。
說起銀莺社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十多年前,這兒還是鄭州航海路以南的城中村。或許在這兒租過房子的人,還記得以前的蘆邢莊城中村。如今,這裡也是高樓林立,尤其管城區區級社區服務中心設在該社區後,這兒的居民社區生活,比起市中心的不少社區也不遑多讓。鄭州市不少社區的社工服務是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銀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也有社工服務“站”點。
今年24歲的陳婧,是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一名社工,她和另外四個小夥伴,配合社區工作人員,撐起整個銀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各種服務活動。帶孩子、搞培訓、逗老人開心……是她們日常工作之一。
陳婧說,她們有3到6歲的孩子托管、6到12歲的青少年培訓,以及免費課程培訓,老年活動等。尤其是孩子托管服務,隻要發出開課消息,瞬間就會報滿。英語課、語言表演課、手工課、書法課等暑期課程,也深受青少年們喜愛。
這其中,也離不開衆多志願者老師的支持,正是因為有社區和志願者、社工親密合作,才使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服務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目前,銀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年接待居民服務量約有36000人,有14支團體隊伍,9支志願者團隊。
每晚她會在老人床頭,觀察老人入睡
在鄭州市十八裡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每天早上6點半,今年50歲的養老社工陳利亞就已起床打掃衛生,給老人洗漱、吃藥,一口口地喂飯。這個時候,會有一些“調皮”的老人不想吃藥,或開着電動輪椅,跟在社工後邊,逗着社工“給我吃藥吧”,然後再開着輪椅玩“躲貓貓”。
忙到上午8點半,陳利亞和其他社工要帶着老人們做保健操,再到活動室,活動身體。之後的加餐環節,她們又會細心地将圍嘴系在失智老人的脖子上,耐心地将加餐喂給老人。
加餐結束後,是自由活動時間,能自理的老人會選擇自由活動,像今年76歲的電動輪椅駕駛達人劉奶奶,她會選擇獨自開着電動輪椅下樓轉轉,曬曬太陽,還不讓社工跟着。而不能自理的老人,仍由陳利亞她們照顧,不會讓老人離開自己的視線。
經過午飯、消食、午休,到了下午,還有手工活動、小遊戲等着老人,讓老人在活動鍛煉的同時,心情愉悅。其中,電動輪椅駕駛達人劉奶奶做的折紙花手工,讓不少社工都為之汗顔,不如老人手巧。
“到我晚上值班,我都會到老人床頭,悄悄地觀察老人入睡情況。”陳利亞說,這聽起來有點吓人,但這是她被吓出來的舉措。之前,她照顧的一位老人,晚上睡覺突發低血糖,差點昏迷,要不是值班社工及時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從那以後,每到她晚上值班,她在巡查老人房間時,就不再隻是從門口看一眼,而是輕手輕腳地走到老人床頭,悄悄觀察老人入睡情況。
在這個養老服務中心裡,活動室、休息室、餐廳、娛樂室各種功能一應俱全,就連老人洗澡的衛浴室、衛生間,也都是專門給老人設計,多位老人和來探訪的家屬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該中心工作人員梁春霞介紹,她們目前照料的有11位老人,并有日間照料服務,就像幼兒園一樣,每天早上把老人送來,晚上把老人接走。而且社區養老的費用很低,根據老人不同自理情況,最低每天隻有58元。
今年86歲,患有失智的石姓老人,雖然她有些“前言不搭後語”,但曾做過幼兒園園長的她,每每看到孩子,都會非常欣喜和高興。
不同的社區,社工服務也會因地制宜
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黨建指導員郭主任介紹,社區的社工服務是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他們的社工服務覆蓋全市多個社區,各個社區情況不同,社工服務項目也會因地制宜。
“比如,商業開發較多的蓉灣社區,年輕人買房的比較多,項目名稱就是‘青年家園溫馨港灣’,針對年輕群體做好社區社工服務。”郭主任說,還比如,南順城街社區,少數民族相對集中,就要搞好民族融合,項目名稱也是“民族融合共築共建”。
還有航海社區,過去的航海社區倉庫多,很多居民年輕幹活時,磕碰多,相對來講,這個社區的殘疾人較為集中,所以這個社區的社工服務是陽光助殘為主,項目名稱也是“扶貧助殘鄰裡相親”。
社工組織有多少,服務質量如何監管?
目前,鄭州市的社工組織除去已注銷等情況,有120餘家。從2016年後,鄭州市民政部門、各區民政部門等相關部門,開始加大對社工服務的購買力度,社工組織數量也出現大幅度增長,從最早的十幾二十家,快速增長到目前的數量,最多時有近150家。
鄭州市民政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社工服務項目是通過财政資金,公開招投标購買。每個社工項目的開啟,都要通過大量調研,确定服務項目,社工也要持證上崗。
每個社工服務項目的購買期限是一年。這一年中,他們會對項目進行兩次評估,以實地走訪服務對象,和用人單位街道、社區的評價,以及項目資料進行評估。項目經費也是分三次撥付,以50%、30%、20%對項目前、中、後三個階段進行撥付,如果項目服務評估不合格,要麼整改,要麼扣掉30%的服務經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