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6 04:51:26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1

水稻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作物,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抓好水稻生産,對保證糧食安全、保障市場供應、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于部分農民掌握的優質高産水稻的栽培技術有限,盲目、随意地進行生産管理,出現水稻産量低、品質差等問題。如何提高水稻品質,增加水稻産量成為水稻種植讨論的重要内容。其中,水稻的生産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包括田地建設、品種、肥料及自然因素等,下面結合實踐總結,将水稻優質高産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2

一、稻田基本建設

水稻種植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技術,所以在對其進行研究時,要把握全局、穩步進行,從最基本的稻田位置選擇再到稻田的平整等,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到位,為水稻栽培創造良好的基本條件。

1.1 稻田位置的選擇

稻田位置的選擇對于水稻種植有着重要意義,其直接影響到水稻種植的質量,直接影響水稻的産量。在選擇稻田位置時最好遵從以下幾個原則:附近有清潔水源,便于灌溉;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晝夜溫差較小,最好不要超過15 ℃;土壤當中不能有重金屬殘留或者農藥殘留;日照時間較,光照充足,為水稻生長提供基本條件。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3

1.2 稻田的整地環節

水稻田的整地環節主要分為翻土、平整以及建埂等幾個部分。稻田需要在土壤上凍之前進行一次翻土工作,翻土的深度通常為0.2 m,在耕田以後不用耙進行處理,便于将翻出來的土塊曬幹。翻土不僅可以使上一批農作物殘留下來的稭稈被微生物分解成養分,提高土壤肥沃度,還可以采取防蟲害措施減少越冬害蟲的數量。而田埂的修建,可以為水流灌溉提供基本條件。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4

二、水稻品種的選擇及初步處理

水稻品種的選擇也是影響水稻種植産量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所以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最好是選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的水稻種子,同時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土壤條件,判斷所選擇的水稻品種是否适合在該環境下進行大批量種植。水稻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初步處理,既可以采用陽光曝曬的方式殺滅病菌,也可以采用鹽水浸泡的方式殺滅病菌。在挑選種子時,可以使用鹽水浸泡篩選的方式,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去除,餘下的飽滿種子經過清水洗淨,然後再放入到石灰水當中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水稻種植時的病蟲害問題。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5

三、壯秧培養,控制種植密度

壯秧的培養是提高水稻種植産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預先對秧苗進行培養可以促進水稻生長,保證水稻生長質量,從而提高水稻的種植産量。在培育壯秧時要盡量提高秧苗的抗寒、抗旱及抗倒伏等性能。在培養壯秧時,要在表面不蓄水的旱地進行栽培,而後移至水域進行生長,适當施肥,控制壯秧的生長速度,速度過慢不利于水稻的種植,速度過快則會破壞當前的生長環境。在壯秧培養完成以後,可以将壯秧移植到水稻田當中。在将秧苗移植到水稻田當時,必須控制好密度,如果密度太高,水稻的葉片會相互重疊,不利于光照資源的充分利用;重疊部分空氣不流通,容易發生病蟲害問題;水稻根部距離太近,會相互争奪土壤養分,導緻水稻生長良莠不齊。當然,秧苗移植的密度也不能太低,密度太低,一來會占據大面積的土地,土地利用率比較低;二來土壤當中的養分供給有餘,浪費養料資源;三來水稻與水稻之間的距離太遠也不利于溫度的保持。對此,必須要控制好水稻種植的密度,最好是保持0.15 m×0.15 m,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又可以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6

四、強化種植管理

水稻的種植技術隻是水稻生長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對水稻種植的管理工作。水稻的種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3個方面:施肥、灌溉及除草。在施肥方面,主要是使用有機肥料,适當配合一些無機肥料,如果需要使用化學肥料,那麼要注意控制好氮肥、磷肥、鉀肥的比例,最好是按照2∶1 ∶2進行施肥。施肥要把握好時機,将秧苗插入到稻田之中,隻需要經過一天,秧苗就會開始生長,所以施肥最好是搭配翻土一起進行,邊翻土邊進行施肥,可以保證肥料分布的均勻性。在除草方面,由于雜草會與水稻秧苗搶奪養分,嚴重影響水稻秧苗的生長,所以在秧苗插入稻田的5 d以後就可以開始除草工作。如果雜草比較少,那麼就使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如果雜草比較多,就要通過除草劑除草。在使用除草劑時,需要對水,使其變為一定濃度的水溶液,使用方式為噴灑方式。通常情況下,水稻秧苗進入到快速生長階段時,雜草的生長速度也會有所提升,可使用藥效較強的除草劑進行噴灑,效果會比較好。在灌溉方面,當水稻生長到返青期時,對水分的需求量會比較大,此時就需要引水灌溉,使稻田中水的深度達到3~5 cm;分蘖以後,要将水分排幹,控制秧苗生長;結穗期稻田水的深度要維持在5 cm左右;成熟期則需要将水分排出,以保證水稻顆粒的飽滿。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7

五、病蟲害防治

目前已知的水稻病蟲害一共有300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有20多種。我國常見的水稻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黑粉病和紋枯病等,常見的水稻蟲害有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和白背飛虱等。在治理病蟲害時,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在南方地區,水稻大多是種植在溫暖潮濕的區域,這種環境雖然可以滿足水稻生長的基本要求,但也為病蟲害的産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對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治理十分重要。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8

5.1 種植管理防治

比=如水稻種子的消毒殺菌處理、翻土曬田處理、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水稻品種及水稻的合理密植等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5.2 物理防治方法

如設置人工捕蟲器、誘蟲燈等,将害蟲集中控制在這些工具内進行滅殺。這種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顯著,且不會對水稻田産生污染。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9

5.3 化學防治方法

針對相應的病蟲害适當地使用農藥,将病蟲害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範圍内。這種方法在短時間内效果比較顯著,但是時間一長,害蟲會産生抗藥性,治理效果大大降低,且農藥的使用會污染土壤,對水稻的生長造成影響,所以盡量避免使用。

5.4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就是引進益蟲或者微生物對水稻病蟲害進行治理。對于益蟲的引進,可以選擇青蛙、蜘蛛等,對于微生物的引進,可以選擇蘇雲金杆菌、青蟲菌等。生物防治的辦法可以有效抑制病蟲害,且不會産生污染。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10

六、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最好使用半機械化收割技術,将人工收割與機械收割相結合,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機械收割的誤操作,還可以提高人工收割的收割效率。收割過程中,要注意稻穗的篩選工作,對于幹癟的稻穗進行剔除。收割完成後将所收獲的稻穗曬幹,去除水分,消毒殺菌,為後續的儲藏提供基本條件。儲藏時要選擇幹燥、陰涼處,保證稻谷的長期儲存。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11

七、總結

水稻是我國南方最為主要的農作物之一,保證水稻的優質高産是我國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于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保證水稻生長的質量,提高水稻産量,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12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情況來給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新技術(優質水稻高産栽培技術)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