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環野立,兩江抱城流。6月3日,《農信芬芳》編輯部一行走進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古井鎮。上街路盡頭,一口曆史悠久的古井,曆經百年風霜,依舊惠澤鄉鄰。
70年前的12月4日,正是在離這口古井不足百餘米之處的一處簡陋的農房,迎來了綿陽市第一家農村信用社——三台縣古井鄉信用合作社的呱呱墜地。1984年就進入信用社工作,目前在三台農商銀行萬安分理處擔任客戶經理的李明勝,曾在古井信用社擔任副主任多年,在他的引導下,幾經周轉,我們找到了原古井鄉信用合作社辦公舊址,可惜已經殘破不堪了。
令人欣慰的是,現任三台農商銀行古井支行行長張曉軍通過不懈努力,尋訪到當年古井鄉信用合作社的第一任理事主任周興高的侄子家,在一口破舊的箱子裡找到了周興高當年留下的部分照片和手抄簡曆。據悉,這些遺存的主人周興高早已過世,而第二、第三代都無人從事農信工作,當年人物故事行将漸遠漸淡……而這家最早信用合作社的零碎遺存史料,無疑将成為銘刻綿陽農村信用合作事業發展的寶貴實證和精神載體,濃縮了綿陽農信的出發初心和支農創業曆程。
栉風沐雨70載 薪火相傳耀梓州
據三台信合志記載,古井鄉信用社最初入社的有古井、新建、萬安三鄉農民共計992戶,籌集股金1,984萬元(舊币)。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為解決“三農”發展資金問題,黨和國家大力發展農村信用合作力量,而随着古井鄉信用社的成功創辦,全縣信用社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興辦起來,最高峰時曾達到240多家。作為“三大合作”之一,信用合作社始終牢記“立社為民,合作共赢”宗旨,從創立之初便顯現出強大生命力。從1951年至1996年,三台縣農村信用社和全國農村信用社一樣,管理體制幾經變遷,并于1996年10月與農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改由人民銀行監管,獨立開展業務。2008年3月,三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開業,全縣信用社迎來了統一法人的新階段。
改革不停,奮進不止。為更好适應現代金融發展要求,2015年6月,三台農信聯社啟動股份制改造,推進農商銀行籌建,經過1年零6個月的努力,于2016年12月獲得監管部門批籌,三台農商銀行正式成立,承載幾代農信人的“銀行夢”終從理想走進現實。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從誕生那天起,三台農信就與“三農”血脈相連。滄桑巨變70年,三台農商銀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宗旨,堅持支農支小、支持民營企業、扶貧助微,用實際行動踐行農信初心,将普惠金融光芒傾灑在這片同成長、共命運的廣袤熱土上。數據是最好的佐證。以占三台銀行業40%左右的資金,發放了全縣銀行業70%左右的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80%的農戶貸款、99 %以上的扶貧小額信貸,撐起了三台銀行業支農、支小、支微、扶貧的“大半江山”,為助力區域鄉村振興提供了最強、最實、最穩的金融支撐。截止2021年5月末,三台農商銀行在崗員工607人,網點105個,各項存款餘額222.6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10.63億元,存貸款餘額分别占縣域市場42.2%和40.5%,2017年開業以來,累計上繳各項稅收逾4億元,累計向縣域投放各項貸款550億元,成為三台縣從業人員和網點最多、存貸規模最大、服務地方貢獻最高的金融機構。
榮譽是無聲的見證。在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的約束規範及全行幹部職工的接續奮鬥下,全行改革發展步入“快車道”,先後承擔四川農信小額農貸、興川信用卡、信貸集中審批、蜀信e貸等試點任務,獲得全國地方金融論壇“十佳鄉村振興産品創新銀行”、四川省納稅信用A級企業稱号、省聯社黨風廉政先進單位、省聯社金融精準扶貧先進單位、綿陽愛心企業等殊榮。
70年風雨兼程,初心不悔,老一輩農信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農信精神,在一代一代農信人骨子裡植入了永恒不變的“三農”情懷。這就是初心的力量。正是這份力量,引領着三台農商銀行不負時代重托,以強烈的使命感,為“背包銀行”精神、“鐵腳闆”作風賦予新的時代内涵,奮力書寫着新時代的農信故事……
關山初度塵未洗 策馬揚鞭再奮蹄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三台農商銀行紮根縣域,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不會改變”三台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廖顯江擲地有聲。
堅守市場定位,始終保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定力。以“夯基拓業”和“擴面強基”工作為抓手,抓實評級授信,做到應貸盡貸,有效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信貸需求。積極順應金融科技浪潮和智慧銀行建設,依托省聯社科技大平台支撐,因地制宜,推動産品與服務叠代創新,以渠道智能化、自助銀行設備、綜合服務站點、蜀信e等為支點,建立“線上 線下”四通八達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力。勇擔農商銀行社會責任,踐行普惠理念,不斷提升農信品牌張力。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強化隊伍和機制建設,持續改進服務作風,優化服務流程,努力打造離群衆最親、最近和值得依靠的夥伴銀行。
廖顯江展示了三台農商銀行“十四五”規劃藍圖:以省聯社“1234567”方略為指引,堅持“2110”(省聯社綜合目标考核110分以上,新增存貸市場份額之和達到110)經營目标不動搖,推動存貸規模穩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平均每年存貸增速保持10%以上,到“十四五”末,存貸規模達到470億元,力争500億元,存貸比達到55%以上;加強客戶營銷,着力推動客戶年齡結構和價值結構改善,實現有效客戶和高價值客戶占比持續提升;堅持有效發展,着力強化風險控制,到期末實現不良占比控制在1.5%以内,主要監管指标優于系統A類行社平均水平。
面對新的征程和目标,廖顯江滿懷信心:經過70年的底蘊積澱和近年來的精進發展,三台農商銀行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氣在“十四五”期間建成“資本充足、内控嚴密、質量優良、治理完善、效益良好、發展穩健”的四川農信A類标杆銀行。
農信血脈永赓續 不負韶華開新局
在接受《農信芬芳》編輯部工作人員采訪中,廖顯江表示,自古以來,三台就是農業大縣,三台農商銀行将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十四五”規劃“一号工程”,以黨建為引領,把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面對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三台農商銀行将扛起主力軍銀行旗幟,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圍繞雙循環新格局和三台工業“2 1”(大健康食品醫藥、高端裝備及新型材料制造和鞋服紡織)、農業“3 2”(麥冬、藤椒、生豬三大特色産業和糧油、蔬菜兩大基礎産業)、服務業“1 2”産業(商業貿易、文化旅遊、現代物流)及居民消費升級等加強金融支持,為築牢國民經濟底部基礎,擴展内循環空間貢獻金融力量。
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契機,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趨勢,聚焦農業産業園區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職業農民等群體發展,加大信貸、結算、理财等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精準對标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五大目标,以1 N産業貸款為抓手,大力推廣“公司 農戶 金融”模式,助力産業發展;以鄉村人才振興貸、創業擔保貸等為依托,大力支持涉農創新創業群體成長;積極支持潼川古城、郪江古鎮、涪江美麗島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等,促進農旅融合,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促進鄉風文明;加快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大力支持綠色低碳産業,助力生态振興;依托黨建共建,通過雙向挂職,推進金融和基層管理人才培養,将金融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着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服務隊伍。同時,加強考核和激勵機制建設,引導全行服務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力。
飲其流者懷其源。廖顯江表示,三台農商銀行将進一步擦亮初心、淬煉底色,傳承農信使命,把握時代脈搏,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乘風破浪,奮楫前行,全力以赴推動“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為四川農信(綿陽)高質量轉型發展貢獻三台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