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日訊6月初,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山東國際金融中心将迎來核心筒封頂,完成428米建設大關,穩居“山東第一高”。
作為濟南CBD規劃的“山泉湖河城”5座超高層中,最高的“山”,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40.9萬平方米,高達428米。這座摩天高樓,建造過程中創新研用“空中智能造樓機”、自爬式外挂動臂塔吊,以及高性能混凝土超高壓泵送、超厚底闆施工等技術,均刷新了行業紀錄,創造了山東省的建造之最。
山東首台!“空中智能造樓機”助力大樓長個
“伴随着核心筒封頂,‘造樓機’的使命也已完成。”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負責人郭強介紹,公司創新研用了山東省首台“空中智能造樓機”,實現了大樓施工速度快、質量高、安全環保的目标。
“造樓機”又叫智能頂升平台,可負載1000多噸物料,随着“山東第一高”不斷長高,實現智能頂升,平台上操作工人如履平地般吊焊鋼構件、綁紮鋼筋、安拆模闆、澆築混凝土。它能覆蓋4層樓,提供多層作業面。
大樓核心筒剪力牆經曆了11次截面變化,樓層越高,建設難度越大。對此,中建八局二公司對“造樓機”進行超前一體化設計,實現了系統集成化、安裝标準化、控制智能化、監測信息化,每頂升一層樓,僅需1.5小時,創造了房屋建築領域新速度。
項目智能頂升平台技術,獲得授權專利2項,省級工法一項。項目團隊不斷總結創新,超高層不等高同步攀升頂模建造施工技術,經專家評價達到國内領先水平。
山東最大吊重!動臂塔吊可吊起60輛汽車
“山東第一高”的另一建造利器——自爬式外挂動臂塔吊,最大吊重可達80噸,相當于同時吊起60多輛小汽車,屬于山東最大吊重動臂塔吊。
據了解,項目使用的部分鋼構件等材料重達30噸,樓頂的3座動臂塔吊,可将物料輕松起吊到400米高空,堪比“通天力士”。
與傳統塔吊不同,“山東第一高”動臂塔吊創新采用外挂附着方式,随核心筒結構升高自動爬升,減小了對外裝飾等施工工序的影響。
動臂塔吊本身自重300噸,成功附着在最薄處僅0.4米厚的外牆,在山東省屬于首次。建設團隊選用塔吊與爬升支架一體建模的方式,開發應力與位移監測系統,實時監控爬升支架在塔吊作用下的應力與位移狀況。施工前,建立預埋件三維BIM模型,并與結構模型進行整合優化,實現了埋件的精準預埋。在塔吊及支架的整體計算模型中,對牆梁、柱構件、預埋件等進行有限元模拟分析,通過采取提高牆體局部配筋率及增設斜拉杆等加固措施,實現精準加強,确保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中建八局二公司創新研發了動臂塔吊支撐系統的安拆與倒運裝置,實現了塔吊附着的自爬升,加快了安拆速度,施工效率提升30%。
在該技術成功運用的基礎上,建設團隊參編了中國工程建設标準化協會團體标準《建築施工起重機附着系統技術規程》,并獲得《側挂式新型支承架、新型全自動爬升系統及其爬升方法》、《内置式新型支承架、新型全自動爬升系統及其爬升方法》兩項發明專利。
山東最高泵送!混凝土可直達428米高空
“作為山東省唯一超400米的摩天大樓,省内首次将高性能混凝土直接泵送至400米以上高度。”郭強介紹,這背後離不開在超高壓泵送技術、高性能砼技術的支撐。
項目負責人郭強介紹,破解這項挑戰的關鍵是掌握好混凝土泵送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從而減少泵送過程中的阻力,讓混凝土迅速登頂。
“山東第一高”428米超高壓混凝土泵送能力的實現,标志着山東省建築業已掌握國内一流的混凝土超高壓泵送技術。
中建八局二公司基于該技術的成功運用,作為主編單位完成了山東省地标《超高程泵送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山東體量最大!56小時澆築超厚超大底闆
“整座大樓總重量可達54萬噸,相當于5個北京鳥巢的總重量。”項目負責人郭強介紹,大樓巍峨聳立,離不開中建八局二公司超厚筏闆混凝土一次性澆築施工技術的支撐。
“山東第一高”的底闆最厚達12.1米,屬于省内最厚底闆。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設團隊僅用時56小時,一次性完成2.1萬方混凝土澆築。
為快速優質完成大樓底闆澆築,避免産生冷縫,保證承載受力均勻,項目團隊通過BIM模拟演練,調配了4家攪拌站,超110輛混凝土車,創新使用了“溜槽 混凝土傳輸機 汽車泵”的方式一次性澆築,為大樓打下了堅實基礎。
期間,中建八局二公司創新高溫環境下超厚筏闆混凝土一次性澆築施工技術,研發了保溫保濕綜合養護工藝,獲得了省級工法一項,發明專利3項,經專家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除了大樓的超厚底闆,整座大樓的巨型“骨架”由16根巨型柱支撐,同時整座大樓底部深埋了449根樁基,最深可達30多米,每根可承載1200噸。
匠心打造“智慧第一高”
以智慧管理為出發點,中建八局二公司在“山東第一高”建設過程中全面運用智能科技,保證建設的高效、節能、環保、和諧,實現智慧化建造,緻力打造一座“智慧第一高”。
“造樓機”上,建設團隊采用頂升模架監控系統,實現一鍵整體同步頂升及自動調平,堪比“智慧大腦”。
BIM建模技術得到了全方位應用。施工階段利用BIM技術模拟平面布置輔助場地規劃、模拟地質構造輔助樁基施工、模拟模架體系輔助裝配式施工、模拟頂升平台安裝及運行、輔助超高層混凝土施工,同時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拟合BIM模型與實體結構校驗結構尺寸偏差。
項目專門開發了自己的雲監督平台。在施工機械上,安裝機械設備姿态監測系統,可實時掌握設備的工作狀态、工作時間和工作軌迹;400米高空的頂升平台上,安裝智能人臉識别系統,全方位無死角覆蓋整個作業面,精準識别頂層作業人員。監督平台實現智能識别,一旦發現安全隐患,就會報警提醒。
公司研發了動臂塔機運行評估系統,對重量區間吊次、不同時間段吊次、不同高度吊次的運行狀态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塔機吊裝分析折線圖,确保能夠達到滿負荷運轉狀态。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項目在濟南市建築工地首次應用了測溫刷臉一體機,集成人體體溫檢測、勞務人臉識别功能,實現智能防疫,獲評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示範項目。
428米“山東第一高”的長成,離不開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設團隊在超高層建設領域的持續技術攻堅。目前“山東第一高”已經接待各類觀摩團體150餘次,其中包括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和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兩次全國觀摩,接待人員約15000人次,有力推動了山東建造技術的發展。為助力濟南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建八局二公司将持續貢獻鐵軍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賈方政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