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每日科普經典語錄

每日科普經典語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12:34:00

每日科普經典語錄?王大鵬通常意義上的科普是指借助于各種渠道用受衆能夠理解的語言将科學(知識、方法、思想、态度、精神、理性等等)傳播給受衆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科普也是一門學問,也涉及到具體的方法,比如讓受衆明白之前自己先要搞明白,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每日科普經典語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每日科普經典語錄(科普的己所不欲與勿施于人)1

每日科普經典語錄

王大鵬

通常意義上的科普是指借助于各種渠道用受衆能夠理解的語言将科學(知識、方法、思想、态度、精神、理性等等)傳播給受衆。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科普也是一門學問,也涉及到具體的方法,比如讓受衆明白之前自己先要搞明白。

《論語·顔淵》中寫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意思是說,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反之,隻有自己先做到了,才能讓别人做到。我們不妨借用這句話來說說做科普的方法。

作為科普人員,在向受衆傳播科學之前,首先需要自己對要傳播的科學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融會貫通,用目标受衆能夠理解的語言傳播出去,正所謂“若水三千,隻取一瓢”。如果科普人員本身就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廣闊的視野,那可能難以向公衆解釋清楚某些事情,其結局就是你自己不明白,而聽你講述的人也不明白,這非但達不到科普的效果,反而有悖于讓科普通俗易懂的初衷。

盧瑟福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如果你不能跟你實驗室擦地闆的女工解釋清楚自己是做什麼的,那就說明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無獨有偶,愛因斯坦也表示過,如果你不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它,那是因為你沒有很好地理解它。這就說明,在傳播交流之前,自己要先搞清楚,弄明白。

當然,科普人員也不是全能的,他們不可能所有東西都知曉,都理解,都明白,因為任何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專業領域都和普通公衆無異,甚至我們可以說任何人都應該成為科普的對象。實際上,這一方面要求科普人員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科普人員有時候也要學會說不知道,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對于普通公衆來說,如果可以通過一篇文章或者一個視頻充分地理解一個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那麼這樣的科普就是好的。但是他們可能不能知曉的是,産生這些内容的背後是科普人員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他們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目的就是在傳播之前自己先把事情搞明白。這樣的科普人員是值得尊敬的,他們的方法也是值得推崇的。

為了做到自己明白,很多科普人員也探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比如袁岚峰就在有關科普方法的訪談中說到過,自己涉及的領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生物、工程等等,但是他并不是每個領域都“門清”,所以在做這些方面的科普之前,他會查閱文獻資料,同時也會請教各位專家,也就是他的“朋友”。朱定真老師在接受訪談時也表示過,隻有“弱水三千”方能“取一瓢飲”。

網絡上流傳着社會學家說過的一句話,“一流學者是把本專業的知識讓老百姓聽明白,二流學者是本專業的人能聽明白,别人一概聽不懂,三流學者是自己搞明白了但表達不出來……。”這大抵上也可以套用到科普上來,讓别人明白的前提是自己先明白,這也就是“欲勝人必先自勝”。

其實,這涉及另外一個維度的問題。科學家或者說科研工作者被視為科普的“第一發球員”,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并不是自己沒有搞明白,否則他們也不可能成為本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了,隻是他們不善于将自己所掌握的科學傳播給目标受衆,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其實是“茶壺裡煮餃子”,當然如果能讓公衆明白可能關涉更多的科普方法的問題,比如傳播的技巧,語言的表達,術語的轉換等等。

做科普的“道路千萬條”,理解和明白内容“第一條”。正是,“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