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真的會用成語嗎

你真的會用成語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00:30:32

杞人憂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意思是不要擔心和自己毫不相幹或者毫無根據的事情。成語出自《列子》一書,是一則寓言,杞人憂天的故事我們從小學就知道,當時我們隻知道它的寓意。當時還記得學這個成語時,還對裡面那個杞人大大嘲弄了一番,覺得那人簡直太蠢了。但是後來随着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豐富,再讀原文,漸漸體會到這個成語卻不那麼簡單,杞人憂天“憂”的還真有些道理,自己當時是多麼膚淺啊!應該被嘲弄的恰恰是自己!

你真的會用成語嗎(這個成語你真正理解嗎)1

原文比較長,看不懂的讀者可略過,後面有具體解釋。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寝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隻使墜,亦不能有氣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長廬子聞而笑曰:“虹蜺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山嶽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 有中之最巨者。難終難窮,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然矣。憂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于壞。遇其壞時,奚為不憂哉?”子列子聞而笑曰:“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原文大意是說有個杞國人總是擔心會天塌地陷,以至于寝食皆費,有個為他擔心的人開解他說天不會塌下來,地也不會塌陷,那個杞人聽了就好了。

仔細分析這則寓言原文,文中對到底會不會天塌地陷有三種觀點。

一種觀點是天會塌,會砸着我(這個一定塌,就要塌)。這就是那個杞人擔心的問題,以至于寝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在寓言中杞人的擔憂是最膚淺的,沒有任何理論根據,學前班水平,隻是憑直覺。并且認為塌的時間很近,我這輩子說不定哪天就被砸死了。

另一種觀點是天不會塌(這個一定不塌)。這是那個憂杞人之憂的人的觀點。這個人比杞人可聰明多了,并且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宇宙知識也比杞人多,中學水平。

“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天不過是氣積累起來的,無處沒有氣,你在裡面屈伸呼吸,終日在裡面行走、休息,擔心什麼!

“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隻使墜,亦不能有氣中傷。”

日月星辰,也是氣堆積起來的,就像氣球一樣,其中有發光的,就像太陽一樣,就是掉下來,也不能傷你一根毫毛(天塌下來有大個頂着)。

“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至于地嘛。大地是由土石堆積起來的,充滿四面八方,無處沒有土石。你踩在上面,成天在地上行走、停止,擔心什麼!聽了比自己聰明的人的話,杞人的擔憂一掃而空,馬上從床上蹦了起來,如釋重負(看來有知才無畏,知識改變命運啊!)。

第三種觀點是天将來會塌(這個可以塌,現在不塌,說不定哪天塌)。這是長盧子(楚國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的觀點,長盧子比前面那倆都聰明,考慮更全面。教授級别。

“虹蜺也,雲霧也, 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山嶽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 積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 有中之最巨者。難終難窮,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然矣。憂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于壞。遇其壞時,奚為不憂哉?”

蜺虹啦,雲霧啦,風雨啦,四季啦,這是天的自然現象;山川啦,江海啦,金石啦,火木啦,這是地的組成部分。天是氣,地是土,怎麼說不會壞呢?天與地,是茫茫宇宙中比較大的。天地沒有終結,難以窮究,這是一定的啦;難以觀測,難以認識,也是一定的啦。擔憂它會崩陷,确實擔心得太遠;說它不會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毀壞,最終總會毀壞的。遇到它毀壞時,怎麼能不擔憂呢?

說實在的,我挺佩服長盧子。他懂得一些宇宙知識,知道宇宙天體雖然無窮無盡,但卻也是有生有滅的,和現在的我們對于宇宙的認識差不多,不愧是教授級别,想必長教授是天體物理學專業畢業的。

你真的會用成語嗎(這個成語你真正理解嗎)2

以上可以看出,這三個人的認知是層層遞進的,一個比一個接近真理。哎呀,怎麼把列子先生給忘了?列子先生是什麼觀點呢?别着急,列子先生還沒有出場。到這裡,杞人憂天的故事應該完了,我們對杞人之憂(天塌地陷)有了全新的認識。但是沒完,還有續集。這個寓言裡我們看到三種觀點,但是還有對天塌地陷的幾種态度。觀點決定态度,我相信這是一句真理。

第一種态度,杞人的态度,由于擔心有生之年會天塌地陷,以緻惶惶不可終日。另一種是憂杞人之憂那個人的态度,由于認為天永遠不會塌,所以無憂無慮(至少不擔心天塌地陷)。真是無知無畏啊(剛才我說他有知無畏,其實不矛盾)!再就是長教授的态度,我們這輩子不用擔心,但是終究會天塌地陷,所以還是擔心,為後人擔心。考慮得真是長遠哪!

最後,該列子先生出場了,好戲總是在後頭,壓軸的總是主角。列子對杞人之憂的觀點是什麼呢?

“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

乍聽列子先生之言,讓人摸不着頭腦,大師級别,說話就是有學問啊!說天地會壞的錯,說天地不會壞的也不對,各打五十大闆。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這并不是列子對天地會不會壞的觀點,而是對對待天地會不會壞的态度的評價。那麼列子的觀點到底是天地會不會壞呢?在這則寓言裡列子沒有言明,從這裡無法得出結論,我們隻能另辟蹊徑,從别處找答案。在杞人憂天這則寓言前面列子對天地有如下論述。

“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

這段話非常難懂,大體意思是說有形的東西都是由無形的東西産生的。天地萬物是從哪裡産生的呢?天地萬物的産生經過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形成的過程。在此之間有一個“混淪“的狀态。萬物相混,渺茫恍惚,未曾分離的狀态,它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叫做“易”。“易”沒有形狀,“易”變化而成為一,一變化而成為七,七變化而成為九。

這裡我們沒有必要糾結列子所說的這些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從中可以看出,列子的宇宙觀是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從無到有,所謂無中生有,有生有滅。這樣說來列子認為天地早晚也會壞的,與長教授觀點一緻(大師也是從教授過來的嘛)。兩人觀點雖然一緻,但對待天塌地陷的态度卻迥乎不同。

“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壞不壞,我這輩子是不知道了。那麼壞不壞就那麼回事,不都一樣嗎?就像活着的時候不知死了怎麼樣,死後不知道活着怎麼樣(孔子也說過,未知生,焉知死)。壞與不壞,我為什麼要放在心上呢?我既不為古人擔憂(當然不用擔憂古人,古人已經作古),也不替後人擔憂(也不用為我們擔憂,到現在天也沒塌)。看透生死,生何歡,死何懼,豁然大度。清靜無為,安時處順。道家思想之真谛。這一點,比長教授可高明多了。

至此,關于杞人憂天的辯論就大結局了。但是從杞人憂天辯論中我們是否獲得這樣的道理:我們不隻不要擔心天會塌下來,那麼就是人生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得得失失、蜚短流長、悲歡離合,還有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是否也不應該放在心上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