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5:03:36

你有沒有過這些關于學習的困惑:知道學習很重要,但無法堅持,怎麼辦?學了很多知識,沒多久就忘了,怎麼辦?很少将學到的東西運用起來,仿佛學習和實際是兩碼事?以下,筆者将為大家解答: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1

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

問題1:無法堅持

原因:大腦是愚蠢的重複者(基底神經節)與聰明的管理者(前額皮層)的結合體。基底神經節:按照習慣重複行為,節省精力和認知資源。前額皮層:控制我們想做和不想做什麼,可監控重複行為,消耗精力和認知資源。需要堅持的事情會消耗精力和認知資源,讓我們感到疲憊,所以内心會抗拒。

策略:将想做的事(比如學習),培養成習慣,具體方法可參考我的文章《優秀,本來就像洗臉刷牙一樣簡單:如何培養習慣,走向優秀?》。

問題2:學了又忘

原因:生理特征本身導緻的遺忘,大腦本就是一個“不靠譜的存儲器”,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查看遺忘曲線。

策略:一是要明白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不要遇到什麼知識都想着要記下來,這是不現實的;二是根據人的生理特征(遺忘曲線),針對性地不斷重複(*注意:這裡的重複不是指每天都拿出來看一遍,就算背得滾瓜爛熟也可能會出現第三種問題)。

問題3:不會應用

原因:

解釋性深度錯覺(由認知神經科學家Frank Keil提出)——以為自己懂了,但實際上并不懂,所以不會應用。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大腦非常“懶惰”,它會想盡一切辦法節省精力和認知資源。它面對熟悉的事物時,就不會過多思考;而不熟悉的事物才能引起注意力和高度警覺。

“懶惰”的大腦,對于熟悉程度的判斷,依賴于“信息量”的多少,這些信息量可能來自于情景記憶(比如我在星巴克看了一本書,當時天氣很熱、空調很足)、反複閱讀(很多人期望通過反複閱讀記住信息),所以大腦會認為“這些知識很熟悉”,讓人産生一種“我懂了”的錯覺(畢竟産生這種錯覺比真正思考、内化知識要容易得多)。

策略:現在我們正式進入主題,通過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來實現「高效學習」。

01「高效學習」的知識體系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2

02 學習目的

先來做個小遊戲:看看下面這張圖,你能記住什麼?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3

如果我先問你圖上有幾隻豬,再讓你看這張圖,是不是馬上就記住了呢。(本來想用一段文字作為例子,但是文字太多太燒腦,圖片比較簡單粗暴、易于理解……)

如果目的是【确定豬的數量】,那麼你很快能獲得想要的信息。類似的,如果帶着目的學習,也能更快地學會你想要的知識。

學習目的一般包括兩大類:興趣和需求。

常見的一些學習目的:解決某個問題,或者搭建在某一領域的知識體系。

學習目的不同,學習策略也會不同,這會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本文所說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業外、工作外的學習,學業和工作本身,都是一種“學習”。

03 四種知識分類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将知識分為四大類: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4

1. 事實性知識

【定義】獨立的知識點,學習者通曉一門學科或解決某個問題所必須知道的基本要素。

【舉例】碳元素、地球半徑

【學習策略】認知裡有這個知識即可。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如今網絡如此發達,我們不必消耗認知資源去記住某些東西,比如:我知道“地球半徑”這個知識點,但不必去記住它的準确數值,需要的時候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2. 概念性知識

【定義】較為概括性、組織性的結構化知識。

【舉例】更複雜的名詞概念(地球、區塊鍊、AI),理論模型(營銷4P、馬斯洛需求理論),原則(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學習策略】深入學習:knowing →doing→being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5

(備注:“knowing →doing→being”模型來自邱昭良學者;“DIKIWI”模型及圖片來自網絡)

【小技巧】将“knowing”制作成模闆,每次學習概念性知識時可套用模闆。

下圖是我學習“信息繭房”這個概念時做的筆記: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6

圖中黃底黑字就是我的一個模闆,調用模闆能節省認知資源(不必每次學習時都去想我要從哪幾個方面思考)。

【注意】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并沒有完全的界限,比如:“碳水化合物”可以作為一個事實性知識,但是深入去剖析它時,比如它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途之類的,就變成了一個概念性知識,分類取決于你的學習目的。

3. 程序性知識

【定義】關于如何做某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驟。

【舉例】需求方案産出流程、項目管理流程。

【學習策略】自行提煉 結合理論 觀察他人。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經驗和能力之間,隻差一個「複盤」》,就是将我自己在工作中總結的複盤流程 PDCA 庫伯學習圈而産出的屬于自己的關于“複盤”的方法論。“如何複盤”就是一套程序性知識。

4. 元認知

【定義】對認知的認知,即從更高層次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舉例】

  • 反思:我為什麼會産生這種思維/想法/情緒?它是對的嗎?如果不對,我如何改進?
  • 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學習策略】

元認知常見的訓練方法:冥想、反思、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比如某個愛好)。

網上有很多相關資訊,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04 知識體系

1. 知識體系是什麼?

【定義】有同一目标的若幹個關聯知識的集合。

【表現形式】思維導圖、流程圖、概念圖等。

前文已經介紹了“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其實它們都算是“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就像是一片森林,而每個知識點就像是一棵樹木。

我們可以根據一個知識點向上拓展其廣度(縱覽整個森林),也可以向下挖掘其深度(研究單個樹木),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舉例】

下圖是我工作中總結的【需求流程】的知識體系部分截圖: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7

其中知識點【2.1明确提出方的核心需求】:

  • 向上拓展廣度,那麼這個知識點屬于【2.需求分析】,【2.需求分析】又屬于更大的一個知識體系【需求流程】。
  • 向下挖掘深度,那麼我們可以從表層需求、利益出發點、真正需求三個層面分析,所以【2.1明确提出方的核心需求】這個知識點本身也是一個知識體系(我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闡述這個知識點,詳見《正确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一百倍》)。

2. 為什麼要搭建知識體系?

1)有利于大腦建立更有效的突觸連接:每個人大腦中突觸數量和連接方式不同,所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效率都不一樣。知識體系能幫助大腦建立更有效的突觸連接,使加工信息更高效。

2)解決信息零散導緻的“信息缺失錯覺”和“信息過載”

  • 信息缺失錯覺:沒有體系化學習可能導緻學了很多也覺得不夠,因為學的都是一個個孤立的點,而這些點是無窮無盡的。
  • 信息過載:學的太多,信息量太大,記不住也不會運用

3)針對性查漏補缺有了體系就有了方向,可避免在同一個知識點上打轉,也可結合自身情況針對性查漏補缺,從而全方位培養能力

3. 如何搭建知識體系?

必備的底層思維:結構化思維

如果缺失這個能力,可能無法辨别體系背後的組織邏輯、無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優化變通。

結構化思維的學習攻略可參考我的文章(《自上而下》《從下往上》);其他學習資料若是需要也可以留言,我會推薦一些相關内容。

搭建知識體系的常見誤區:

  • 靠直覺/靠自信搭建(我們的頓悟可能隻是别人的基本功)
  • 完美主義,覺得框架沒有搭建好、沒有準備好,遲遲不進入踏實的學習(然而事實上,幾乎不會存在所謂的“準備好”)
  • 生搬硬套不會變通(這也是一種“偷懶”)

搭建步驟: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2

1)明确學習目的。

2)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搭建關于學習目的的知識體系。

  1. 直接經驗:複盤、自行提煉。
  2. 間接經驗:請教有經驗的同行/專家、在百度/知乎/專業網站搜索、閱讀該領域的經典書籍。

3)應用、優化和循環

應用:前幾次可以完全生搬硬套,因為一開始你無法确定是你的問題還是框架本身的問題。生搬硬套的過程中,也有助于發現現實的多變性和框架本身的局限性。

優化:通過應用,結合實際情況對體系本身提出質疑和改進。

理論層面上,哪些點可以優化?哪些點可以删除?是否缺失了某些關鍵點?和其他體系是否可聯系、可整合?

應用層面上,适用的場景和不适用的場景分别有哪些?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

循環:在“應用→優化”的循環中,不斷補充、擴大、優化知識體系,沉澱出屬于自己的方法論。

05 栗子:工作中的三種知識體系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9

1.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識體系

按工作流程搭建知識體系,是大多數人最容易掌握的知識體系。

此體系要求從日常工作流程中做更高層次的抽象,使其更加普适化。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10

比如:上文中我舉例的“需求流程”,就是我整理的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識體系。此體系來源于一個實際的需求,但是經過高層次抽象後,此體系同樣适用于其他需求。

基于此體系,我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比如:體系中有一個點是“競品分析”,我可以通過産品經理社區、相關書籍等渠道學習如何做好競品分析,再結合自己的實踐,不斷完善我的“需求流程”知識體系。

2. 基于業務領域的知識體系

就産品經理而言,業務領域的知識體系包含兩大類:

1)産品相關

2)業務相關

以一個消費金融的産品經理為例:

【産品相關】下圖為産品經理的能力圖譜(百度上随便找的,并不是很嚴謹……)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11

【業務相關】下圖為P2P領域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型(截圖來自ppmoney官網)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12

對于其他職業,同樣可以找到基于業務領域的知識體系。來源有詢問專家、查閱相關書籍等等,前文搭建知識體系時已有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3. 基于職業目标的能力體系

能力體系基于前兩種知識體系,補充了個人素質、通用能力等相關部分(比如:性格特征、思維能力、溝通能力)。

兩種職業能力體系:

  1. 立足當下:針對當前職位,根據職位要求構建能力體系(比如跳槽或轉行時就迫切需要此體……)
  2. 面向未來:随着目标職位改變或者職位晉升,逐步優化能力體系,使其更完整、更具備遷移性。

能力體系可以通過以下渠道獲取:公司對當前職位的要求、招聘信息、咨詢等。

舉個栗子,下圖是騰訊的産品運營能力标準(圖片來自同行)。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13

有了能力體系,就有了方向,可以針對各個能力項制定提能計劃(這種模闆網上有很多類似的,可以自行挑選并優化)。

快速學習知識的7個方法(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14

06 結語

大到一個行業,小到一篇文章,它們都有體系可循。

通過知識體系,我們能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形成更完整的認知。

作者:苒苒上升,互聯網金融産品經理,就職于3億用戶平台,苒苒上升,輸出幹貨包括但不限于成長秘訣、産品心經。

本文由@苒苒上升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