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20:44:41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1

廣東韶關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有7000多公頃,森林植被豐富,地理和氣候條件适宜,成為衆多野生動物的天堂。為了了解保護區内野生動物的具體情況,相關人員在野外架設了65台紅外相機檢測,加強了野外工作人員的巡察。其中發現了中華鬣羚、斑林狸、豹貓、紅角鸮(xiāo)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外,還發現了一條怪異的“兩頭蛇”。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2

這條蛇身長隻有30厘米左右,背面是灰褐色的,附有點狀黑斑,首尾粗細均無太大差異,都有黃色斑紋,仔細一看,還有兩個頭,兩個頭都可以指引爬行,一時竟分不清尾巴是在哪個位置。這條蛇究竟什麼來頭?是産生基因突變了嗎?

兩頭蛇産生了變異?

這些年聽過見到的奇葩物種有很多,什麼六腳牛、三角羊、無耳豬,幾乎每年都會有這些動物的消息傳出。而兩頭蛇也不是第一次被發現,在2015年7月6日的時候,南甯市的黃先生養殖的舟山眼鏡蛇中出現了一條小雙頭蛇,因不适合家養,後送往動物園養殖研究。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3

除了兩頭蛇之外,還有雙面貓、雙頭龜、雙頭連體人等,都是兩個頭共用一個身體,這也使得這些動物非常怪異,并且壽命也會比較短,導緻這一奇怪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是基因變異了嗎?

其實,這些雙頭動物的誕生很大程度并不是産生基因突變,因為基因突變需要很多因素的幹擾。更多是因為同卵雙胞胎在胚胎分裂時,産生了異常,導緻受精卵部分分裂,最後變成共用一個身體。南甯黃先生的雙頭眼鏡蛇就是如此。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4

如果排除兩頭蛇不是胚胎分裂異常,那還有可能跟進化有關。蛇最初是有四條腿的,經過上千萬年的演化,從四條腿變成兩條腿,再變成沒有腿靠肌肉滑動,最後分化出不同支系。那經過環境和氣候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某個未知地方或許這種蛇慢慢演化,最終進化出了兩個頭。這種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那此次廣東韶關野外發現的兩頭蛇,是胚胎分裂異常還是進化衍生的新物種?其實都不是,經過研究所的專家反複确認,發現這條蛇是我國的罕見物種——鈍尾兩頭蛇,是已經存在多年的一種蛇類。

鈍尾兩頭蛇

鈍尾兩頭蛇也叫“雙頭蛇”或“積首蛇”,是遊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是我國的野生保護動物。

這種蛇在蛇類當中算是體型比較小的一種蛇,隻會長到25~32厘米,主要栖息在300米左右的平原、丘陵,濕潤的土穴當中,我國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湖北、貴州等地,而廣東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記錄到這種蛇。國外也就隻有越南部分地區分布。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5

别看鈍尾兩頭蛇很兇猛的樣子,其實它并沒有毒性,并且由于體型較小,隻能以昆蟲和蚯蚓為食。加上缺乏攻擊性,鈍尾兩頭蛇随時面臨被捕食的危險,就連野雞都可以輕而易舉将它吞咽下肚。

但是,作為活了那麼久的蛇類,鈍尾兩頭蛇可是有秘密武器的,就是将“障目術”耍到極緻。由于它的尾部的斑紋和粗細都與頭部一模一樣,所以經常被誤認為有兩個頭,其實它隻有一個頭,另一個是它的尾巴。它并不是産生變異或者胚胎發育異常,而是天生如此。

它可以用尾部迷惑狩獵者,從而達到快速脫身逃離危險。人類常說蛇打七寸緻死,遇到鈍尾兩頭蛇你可能會連頭部都還沒分清,它就已經逃之夭夭了,這也是它的生存智慧。如果它和普通蛇沒有區别,那它早就滅絕了。

特别是在古代,古人将兩頭蛇視為不吉利的象征,在漢代賈誼的《新書》中曾記載,“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足以看出兩頭蛇有多不受待見。古人認為兩頭蛇有劇毒,會對人造成威脅,并且這種兩個頭的動物有違常理,所以看見就會殺了。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6

著名的《孫叔敖殺兩頭蛇》,講述的就是春秋時期的孫叔敖小時候,遇見了一條兩頭蛇,将它打死并埋了,因為自己遇見了兩頭蛇肯定活不了,不想讓别人再看見它而丢去性命。所幸孫叔敖并沒有死,長大還成了一個受人愛戴的國相,他埋蛇的地方還成了當時的“八景之一”。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7

所以鈍尾兩頭蛇能活到現在,也是實屬不易。但是,擁有這種兩頭特征的,除了這鈍尾兩頭蛇,我們或許還在其他動物身上看到。

除了兩頭蛇,還有哪些動物有這種特征?

比如說螞蟥,也就是“水蛭”,它主要生活在水裡,自然情況下,水蛭的兩個頭都是尖錐形,頭部都有吸盤,可以緊緊吸附人體體表進行吸血,如果将其中一個頭部斬殺,還會長出新的頭。

還有蚯蚓,蚯蚓的全身都是圓柱狀,雖然它隻有1個頭,但是它的頭部和尾部也非常相似,一般情況下,也是很難将它的頭尾認清。

山洞裡最常見的蛇是什麼蛇(廣東韶關首次發現兩頭蛇)8

而和鈍尾兩頭蛇比較相似的,還有全球最小的蛇——盲蛇。雖然這點并未有任何科學證明,但我們從肉眼去看,盲蛇的尾部和頭部粗細也也沒有太大差别,它的尾部也是圓柱狀,如果沒有仔細确認眼睛是在哪個位置,也很難對其分辨。而它因為體型很小,也常被誤認為蚯蚓。

我國除了鈍尾兩頭蛇,還有尖尾兩頭蛇和雲南兩頭蛇,都是被保護的物種。但是由于其隐蔽性太強,所以很少有人發現它們的蹤迹,也未有準确的科學數據能夠知道它們的現存數量。

但是它們是禁止捕捉和食用的,随着生态環境逐漸變好,這些罕見的物種會經常出現與人類打招呼,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它們,共同推進生态文明建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