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幾方博弈的過程。參與博弈的有你,你的友商,客戶中你的支持方,客戶中友商的支持方。
銷售不是戰場。戰場可以撕破臉,銷售過程不行。
銷售不是你和你在客戶中的支持者列出一個陣型,友商和友商的支持者列出一個陣型,然後大打出手。真實的情況有點像在水面上漂浮的鴨子,表面上無動于衷,底下腳掌不停的波動。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三十六計,你需要博弈論。
01
計謀是意淫,博弈是現代人的現代做法
普通人看博弈論,以為博弈論就是三十六計,講的是如何用計謀取勝的方法。那不過是外國人用了一個新詞解釋我們祖先都知道的東西而已。
三十六計的本質講的是計謀。計謀,是個中性詞,其實想要表達的是“陰謀”。關鍵看是誰用。好人用就是計謀,壞人用就是陰謀。計謀的本質其實是騙,或者說是制造假象。這是我見過的對計謀的最好的解釋:
自己要做A,就讓對手以為自己要做B;不希望對手做C,就吸引對手去做D。
比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借刀殺人,瞞天過海什麼的。
實際上,計謀是典型的民間智慧。
民間智慧和學術課題的區别在于,民間智慧可以解釋一切,而學術課題呢,隻能搞懂一些事情,但是懂了就是真的懂了,就可以拿來用。
民間智慧往往是充滿矛盾的,什麼朋友值千金,金錢如糞土什麼的比比皆是。怎麼說都有理,怎麼解釋都行,但是都是事後解釋,你無法用民間智慧去做嚴肅的預測。這是學術課題的領域。
計謀,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計謀存在巨大的風險。
你要讓對手認為你是要做B,那就不能讓對手知道你要做A。于是,你不但要把戲份做足,還要在内部嚴格封鎖消息。最終的成功,往往是很多運氣彙集的結果。究竟有多難,看看電影《絞肉行動》就知道了。為了讓德國人誤判盟軍的登陸地點,英國人做了一個局。比如說想要讓這個局成功,其中有20步,每一步的失敗都會導緻最終的失敗。這其中的成功,很大因素上,都是運氣使然。
問題二:不能長期使用,甚至都不能用兩次。
你猜下一次司馬懿再看到有人在城頭彈琴,他會不會先派個小分隊殺進去?再比如龐氏騙局,不管有多麼好聽的一個“帽”,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總有斷裂的一刻。
問題三:計謀玩的是零和遊戲。
我失去的就是你得到的,你赢了就代表着我輸了。計謀源自戰争,戰争的确就是這樣。但是,現代社會和戰争的場景相去甚遠,其實,商業和人際講究的是雙赢,是要将蛋糕做大。
使用計謀的背後有兩個隐含條件。
一個是使用計謀的一方實力比另一方弱,比如空城計,因為确實沒有兵。
另一個是使用計謀的一方認為另一方沒自己聰明。
真實的情況是,大家的聰明程度都差不多,而且實力強的往往都是獲勝的一方。曆史上的戰争有多少場?我們知道的以弱勝強的有多少?為什麼感覺我們知道的都是那些以弱勝強的戰争呢?就是因為稀少,因為故事性強,因為符合人們的主觀意願。這就是經典的幸存者偏差。
大家都是理性人。
經濟學和博弈論都假設人是理性的,這個大前提是關鍵。
在博弈論的語境中,理性有4個具體的表現。
你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你想要的東西在你的心中可以明确的排序;獲取你想要東西的行動,有一定的規則;前面三條對于你的對手也是一樣的。 博弈論讨論的是,你在理性做主的時候,應該如何行動。或者說,博弈論研究的是:
人如何在社會環境中做理性的決策。
這裡有兩個關鍵要點。
第一個是背景,博弈論研究的背景,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第二個是對象,是如何做理性的決策。理性決策,之所以說是理性的,往往是因為這個選擇你并不喜歡。甚至有時一個局面是所有人都不喜歡的,但是卻無法打破這個局面。 比如說,商家為什麼要紮堆?
因為商業問題會有一個最優解,當發現這個最優解之後,所有人都會靠近這個最優解。
雷軍說,追求極緻不是不惜代價,不是超乎想象,而是找到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唯一最優解。雷軍說:“我們幾乎可以确信,在每一個技術世代,在産品設計方面,對應每一個品類、每一種需求,都存在一個最優解。如果你專注的領域中還沒有發現公認的最優解,那麼恭喜,你還有非常大的機會不斷接近它,直到找到它,并建立起強大的競争優勢。”
比如,現在的手機基本樣式,就是個最優解——一個大的觸摸屏,很少的物理按鍵。所以,現在的手機幾乎長成了一個樣子。商家的紮堆出現也是一個道理。從客流量這個角度,最優位置隻有一個,于是大家都主動去靠近這個最優位置,結果就是紮堆。
博弈論的關鍵在于你要考慮競争對手會怎麼想,怎麼做。你可以歲月靜好,找個自己最舒服的地方擺攤,可是如果你認為舒服的地方并不是最優位置,一旦有别人占有了最優位置,你怎麼歲月靜好。
再舉個例子。滴滴說我送人;美團說我送外賣。消費者要出門用滴滴,不想出門用美團,也挺好。這貌似是個帕累托最優,但實際上,這個局面還有帕累托改進的空間。
帕累托改進(圖片來自網絡)
帕累托最優和帕累托改進是博弈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
帕累托改進的意思是:
在一個局面下,一個改變發生了,這時所有的參與者的利益都沒有受到傷害,與此同時,至少有一個人的境遇更好了,這種改變就是帕累托改進。
如果一個局面,再也找不到帕累托改進了,那麼這個局面就是帕累托最優。
這時,美團想,既然能送外賣也能送人啊,于是也開始了送人的業務。這樣的話,滴滴的業務就受到了擠壓。于是,作為反擊,滴滴說那既然能送人,也能送外賣,所以也開啟了外賣業務,美團的核心業務也受到了擠壓。
消費者呢,得利了,因為競争帶來價格的下降和服務品質的提升。但是,随着價格的下降,很多原本無法消費這種服務的消費者也可以享受這種服務了,美團和滴滴的銷售額都上升了。滴滴和美團也得利了。于是局面來到了一個新的看起來不錯的帕累托最優。但是這個最優還是不穩定的,因為總有人想要改變。
02
做局者
提到博弈論就不能不提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圖片來自網絡)
警察抓住了兩個小偷,但是證據欠缺,需要口供,于是開始審訊。兩個小偷都單獨審訊,不許通氣。警察的策略是,如果兩人都招供,證據确鑿,都判3年;如果一個招供了,另一個不招,那麼招了的那個算立功,功過相抵,釋放,不招的那個判5年;如果兩個都不招,證據不足,都隻判2年。小偷會如何選擇?
貌似都不招好像是最好的選擇,2年之後大家出來還是兄弟。但實際上,如果這兩個小偷是理性人,他們會如何選擇?
這裡的關鍵在于,每個小偷在考慮的時候,他們都會在暗自揣摩另一個哥們是如何選擇的。
比如,現在是小偷A。他在想,如果小偷B招了,我不招的話,那家夥出去了,我自己蹲5年呢;如果我招了的話,隻用蹲3年,還是招了劃算。如果小偷B不招的話,我也不招,都蹲2年;我招了,我就自由了,還是招了劃算。不管小偷B招不招,我招都是最優選擇啊。所以,小偷A招供。你猜,小偷B是怎麼想的?
博弈論中有個概念,叫做壓倒性策略(Dominant Strategy)。意思是不管對方怎麼做,我選擇這個策略對我都是最好的,這個策略就是壓倒性策略。對小偷A來說,不管小偷B如何選擇,招供都是最優的,這個策略就是他的壓倒性策略。不招供,就是他的被壓倒性策略(Dominated Strategy)。作為理性人,要選擇壓倒,而不是被壓倒。
聰明的客戶會給你和競争對手設計一個囚徒困境。
客戶會和你說,你看你的競争對手降了10萬塊,比你的價格好多了,誰的價格好用誰的哦。然後對你的競争對手也是同一套說辭。你們降價嗎?
在這個囚徒困境中,你們的壓倒性策略都是降。那如果,你倆都不降呢?
英國政府就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局。
2000年英國政府對3G電信牌照的進行過一次拍賣。英國政府一開始認為能賣到30億英鎊,最後賣了225億。這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根據潛在的競拍者設計了拍賣品。本來打算拍賣4塊牌照,但是,由于英國本身就有4家大的電信公司,如果隻有4塊牌照,很多人會認為這4家會瓜分這4塊,于是不會再參與了。而且這4家也不會太積極,反正自己總會有一塊。英國政府在博弈論專家的建議下,放出了5塊牌照,這一下激勵效果顯著——除了那4家,又來了9家。
然後,具體的拍賣方式使用的是日本式拍賣法,如果離開了,就沒有機會了。
再者,組織方的宣傳造勢也提高了競拍者的心理阈值。
03
博弈與激勵
利用博弈論還可以設計銷售的激勵政策。
史蒂芬·列維特在《魔鬼經濟學》中提到過一個案例。
經濟學家通過數據研究發現,如果一位房地産經紀人賣的是自己的房子,會比他賣别人的房子,多花平均10天的時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會更有耐心等待一個更好的價格。比如,市場标準行情是200萬,那麼再多等一段時間,可能等到一個202萬的買家。這差距可是2萬元呢。那,如果是同樣的房子,幫助客戶賣呢?多的這2萬元,如果按照2%的中介費算的話,那就是400元。為了這400元,多花這麼長的時間,劃算嗎?而且,很多時候,賣家不會把房子放在一家中介公司去銷售。那,如果别的中介提前賣出去了,那這位經紀人豈不是所有功夫都白費了嗎?所以,對于房地産中介公司的經紀人來說,最好的策略是快速成交。
産生這個差異的原因是,房子賣家的關注點是多賣錢,經紀人的關注點是快速在自己手裡成交。所以,大家的聚焦點不同。
博弈論專家給出的建議是給經紀人設計一個階梯式的薪酬。比如,房屋成交價的标準行情是200萬,那麼這200萬的提成是200*2%=4萬元;如果成交價高于200萬,比如是202萬,那麼高出的部分2萬,提成是是2*20%=0.4萬。這樣,房地産經紀人才會有足夠的動力會賣出一個更高價格。同時,委托方,也就是房主應該找到某個房地産中介公司,簽訂唯一授權,這樣也能讓經紀人更踏實的為你賣房。
對于和銷售相關的工作,一種最常見的薪酬方式就是基本收入 銷售分成制度。還有一些公司會有更細緻的設計,比如提成的檔會設計得更多更詳細一些。比如,一位銷售工程師,年度指标是1000萬,那麼這個指标可能會對應一個提成比例:3%。超出1000~1200,可能是10%;超出1200~1500,可能是20%;超出1500~2000,可能是30%等等。
04
博弈與說服
如何說别人才會聽?影響力專家有一套策略,對着人的非理性情緒下手;博弈論專家有一套策略,對着人的理性下手。從理性角度,如何說别人才會接受?
在動态博弈中,想要影響别人下一步的行動,有一種方式叫做事先聲明。事先聲明的意思是,如果你怎麼做了,我就會怎麼做。
事先聲明分為兩種,一種是威脅,一種是承諾。威脅是,我告訴你如果你這麼做了,我就會用某種方式懲罰你。承諾是,我告訴你如果你這麼做了,我就會用某種方式獎勵你。
威脅也好,承諾也罷,目的是讓對方接受。而對方是不是會接受,關鍵在于你的可信性。博弈論重點關注事先聲明的可信程度。
關注的角度不是這個人是不是言之鑿鑿,也不是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是進行利益分析。分析事前最優和事後最優是不是一緻的。
進行威脅或者承諾,是事前最優,畢竟動動嘴就能實現,效率極高。而事後最優是如果事情發生了,站在那個時點上,威脅或者承諾是不是最優選擇,是不是利益最大化、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公司對應聘者說,來吧,我們會給你最好的成長機會。此時應聘者應該清楚,公司讓他成長并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公司需要保證利潤最大化。如果自己創造不了利潤,其他都是胡扯。
所以,從博弈論的角度,威脅和承諾想要有價值,就需要成為可信的威脅和可信的承諾。
所謂可信,就是讓對方意識到你别無選擇。想要讓對方相信這一點,你需要主動将自己的選項減少,減少到隻有去做你威脅或者承諾的那件事,才符合你的最大利益。
那具體該如何操作呢?
方法一:主動給别人懲罰你的權力。比如,商業合同中的罰款,抵押物(秦始皇小時候在别國作人質),先用再給錢等等。
方法二:主動取消自己的選項。比如,破釜成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沒後路了,隻有拼命了。歸師勿遏(è),圍師必阙(què),窮寇勿迫,說的都是給對方增加選項,别讓對方沒有選項隻好和你玩命。還有,為什麼畫家死了作品會升值?因為這是畫家做出的最有力的承諾——沒有新作品了。
方法三:樹立聲望。從曆史上看,這個人說話從來都是算數的,這就是聲望。聲望背後的利益分析是,為了這個聲望,曾經付出過很多,要是因為某件事打破了這個聲望,之前的付出都白費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懲罰。
博弈論是一種反直覺的方法。直覺上要增加選項實現收益,博弈論要你通過限制選項來增加獲益。
05
入局,你才有氣質
博弈論到底有什麼用?
用處一:幫助我們理解一些長期存在的現象。
對此,民間智慧喜歡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博弈論可以解釋為什麼合理。比如,旅遊區宰客問題。博弈論說,這是單次博弈的必然結果。如何解決?想辦法把單次博弈變成多次博弈。比如,大衆點評就是一種可行的手段。将一個人和商家的單次博弈,變成一群人和商家的多次博弈。
用處二:學會一種新的看待人際關系的視角。
人和人之間是一種博弈關系。這裡說的不是要誰出個計謀算計誰,而是大家都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行動,最終達到一種穩定狀态。
用處三:可以讓自己更加的理性。
博弈論研究的是互動。你這麼做,别人會如何應對?你會如何應對别人的應對?别人會如何應對你對别人的應對的應對?凡此種種,一步一步,重要的是你會主動的進行理性的思考。
用處四:将自己打造成為一個player。
博弈論叫做Game Theory,你參加的叫做game,那你就是一個player。中文叫做玩家,運動員,選手,或者是參與者。這裡的關鍵含義是,要上場,才能更有意思,更有資格,更有氣質,最終才會更有收獲。塔勒布說,起碼要“have skin in the game”,羅胖說你要躬身入局。上場以後該怎麼行動,你需要點博弈論的知識和智慧。player是個很高級的人設。這說明你是一個自由人,你選擇參加遊戲或者不參加遊戲;你明确規則,你知道怎麼才算赢,怎麼才能赢;你知道世界不是圍繞着自己轉的,你也知道世界不是圍繞着對手轉的,你們是平等的。
和社會相關的學科,叫做社會科學。本質上,研究的都是一群人在一起的事情。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利益,那一群人在一起如何做事?會發生什麼?利益一緻時會怎麼樣,不一緻時又會怎麼樣,這些就是博弈論研究的基本内容。人不理性會做什麼,很難說清楚;而理性時的做法,規律性很強,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就相對好研究一些。于是,經濟學也好,博弈論也好,都建立在一個前提假設上,那就是人是理性人。所以,我們可以說,博弈論是底層的邏輯,是社會科學的基礎,是人類理性行為的第一性原理。
在銷售的過程,不是你獨立的在做決策,你的每一句話、每個表情、每個行為是和别人的決策交織在一起的。你這麼說這麼做是不是有效,取決于别人是怎麼決策的,這就是博弈論研究的内容。這也是為什麼銷售要學習博弈論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