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幾乎都經曆過這樣的苦惱,就是便秘。便秘的出現與腸道蠕動功能減退有着密切關系。
便秘除了可以從上廁所的時候排便的通暢度來判斷,還可以通過糞便的形态來判斷,不過有的人可能已經把這種不正常的排便當成正常了。那麼,可能會有人問出現什麼狀态算得上是便秘呢?下面張璐醫生就來教你如何判别是否有便秘。
張璐醫生從這3個方面來教你判斷
一、大便的頻率:正常範圍是:1天3次或者是3天1次,不僅要看排便的時間固不固定,還要看大便的形态。
二、大便的時間:正常範圍是3~5分鐘,排便時間超過5分鐘就代表排便不順暢。
三、大便的形态:正常情況大便的形狀像香蕉(不需要用力、粗細跟軟硬都适中)。便秘的情況是需要用力,或是糞便一粒粒、糞便太硬。拉肚子的情況則是不需要用力、糞便不成形或是水狀、太軟。
便秘原因是什麼?
導緻便秘的因素除了吃果蔬太少、喝水太少、運動量不足(造成糞便太硬、腸道蠕動變慢)外,還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比如:大腸癌(因腫瘤堵塞腸道,導緻出現便秘)、腸易激綜合征(拉肚子、便秘交替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懷孕、腸息肉、大腸腫瘤、大腸憩室、巨大結腸症、帕金森氏症、腸道感染、括約肌失調藥物影響等因素。
因此,提醒大家,隻有找出形成的病因,才能做到真正的對症下藥如:
1、有的人會覺得每天需要排便,隻要沒有排便就會吃瀉藥,其實這樣做反而更容易引起便秘的情況。原因是我們腸道已經習慣有瀉藥才會排便,沒有瀉藥對的話,馬上就會迎來反彈性便秘(建議沒有到非吃不可的時候,還是别吃瀉藥比較好)。
2、藥物的副作用造成便秘,好比精神科的藥物(抗抑郁藥物等)很容易出現便秘。
哪些人是出現便秘的高危人群?
如:喜歡在外面吃飯的人,上班族久坐的人,長期服用藥物的人(如:精神藥物、瀉藥、胃藥等),經常有便不排喜歡憋着的人、運動量不足的人,卧床不能自理的人等人群。
腸道功能會受便秘的影響嗎?
我們的腸道掌管這70%的免疫細胞,它除了包含了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外,還有消化吸收的功能,排便的功能。便秘不僅會讓我們的腸道功能變差,還會因為大便中的垃圾廢物影響我們的腸道益生菌的生态平衡,讓我們的免疫功能減低,讓腸道的蠕動、消化變得更差,便秘更加嚴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便秘有很多種,出現什麼樣的便秘需要看醫生嗎?
便秘看似是比較常見,覺得沒什麼大事,但是,你知道嗎?如果長期便秘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别大意
▶ 便秘持續超過3天甚至3周以上
▶ 排便時間每次都大過20分鐘;
▶ 排便時不順暢比較費力、有血、大便顔色是黑色的且比較硬;
▶排便的時候總感覺排完之後感覺後面還有一節便沒出來,但是又拉不出來似的;
▶ 排便的習慣發生改變(超過 2 周以上),例如排便的次數增加或是減少,大便的量(明顯)增加或是減少。
便秘怎麼辦?多喝水有用嗎?
便秘一般是因為大便太硬或者是腸道蠕動變慢引起的,因此,可以試試這樣做,助你排便。
可以适當地多補充高纖維的食物:如五谷雜糧,蔬菜(不容易會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等。
可以适當的多補充水分:一般便秘的患者建議每天喝水1500cc以上。
可以适當地補充油脂:這樣做是可以起到潤滑腸道,能讓糞便更容易排出體外。
可以适當地補充蛋白質:這樣做會使我們排出的糞便不會散開,比較有黏性。
提醒大家:長期便秘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帶來困擾,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還會有可能誘發出更加嚴重的疾病,因此建議大家如果長期出現便秘的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盡早解決擺脫煩惱。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吃得很多,但是排便很少,超過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沒有排除大便,那麼就會是我上面講的這些原因在作祟,因為我們的大便不可能自己小時不見了,這時仍然會在我們的大腸裡,如果想得到緩解可以嘗試上面提到的方法試試,但是如果長時間未得到改善,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拖太久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後果。
我是張璐醫生,專注于胃腸疾病防治,關注我,不定期分享更多腸胃科普知識!有問題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發信息給我!<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