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李守
有人說,批發行業是個賺錢的行業,走貨按噸算;還有人說,幹這一行很辛苦,千萬别盲目踏入。
深夜的批發市場到底是怎樣的場景,河南商報記者決定去鄭州一家海鮮檔口一探究竟。
開始忙碌
夜幕降臨,海鮮市場上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我去的這個檔口是萬邦市場上相對來說規模比較大的一家,白天做零售,夜晚搞批發。
夜班店長張華是福建甯德人,今年32歲,2014年來的鄭州,做海鮮生意8年。他和夜班夥計們負責每晚的批發工作,工作時間一般從下午5點半開始,到第二天淩晨才結束。
下午6點半,張店長召集店裡的十幾個夥伴們集合,簡單部署了一下整晚的工作後,員工們随即投入工作。
店裡的員工來自全國各地,有家在中牟的馬春霞,她負責接收客戶的訂單,馬春霞的老公李建超和來自甯夏的張智彬、老家河南南陽的李帥等員工更多負責分揀、打包、裝卸、配送等工作。
這天晚上市場部負責人的程先生也來到店裡,他不光要對接各個區域的客戶,還會定期看看檔口的到貨情況,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
晚上是客戶報采購需求的高峰,随着公司業務量的擴增,程正偉的工作也更加忙碌,手機始終響個不停。
意外發生
晚上7點左右,張店長突然告訴我,原本訂好的一車約定今晚到達的貝類要晚點,下班之前到不了市場。
為了不耽誤已下單客戶的正常使用,張店長告訴我需要臨時到市場上别的商戶那裡采購一部分。
張店長招呼我坐上三輪車和他一塊去看看。
市場上的燈光明暗交接,卻也人聲嘈雜,往來的物流車和三輪車不斷。
路上,張店長告訴我,每個市場都有它的特點,萬邦海鮮市場商戶在夜晚9點以後會比較忙碌,而中部兩岸海鮮物流園的商戶要在淩晨兩三點才開始工作。
我們的三輪車車輪在濕漉漉的地面上駛過,輾轉來到市場上的另外一個海鮮檔口。
“哈喽!”張店長邊和檔口老闆打招呼,邊往店裡走。
這個檔口的一個夥計用刀打開了一個樣品,張店長用手摸了摸,然後觀察了一番,“今天的貨還可以!”
拿到貨後,我們又趕忙回到店裡。
鲟魚加冰打包、貝類裝進泡沫箱……檔口的夥計們越來越忙,一箱箱上百斤的海鮮被運上物流車。
00後“老司機”
此時,檔口一個年輕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袁聖濤,2001年人,老家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他在檔口開叉車五個多月,已經成了一個“老司機”。
為啥這麼稱呼?不僅是袁聖濤開車技術娴熟,更是因為他對市場上裝卸貨具體位置、不同貨品配送區域、不同地市物流車停靠點,摸得門清兒。
晚上9點10分,我坐上叉車,決定和袁聖濤以及另外一個小夥一塊去物流車上卸幾箱梭子蟹。
叉車停放在物流車後門位置後,袁聖濤升起托盤使其與車廂上桶口的位置平齊,然後熟練地順着托盤爬了上去。
我也想上去看看,于是等小夥把托盤再次降了下來,他告訴我一定要把腳踩在托盤中間的位置,因為如果踩邊緣位置托盤可能會側翻,我就這樣戰戰兢兢上去了。
車廂裡密密麻麻堆滿了桶,每個桶裡都插了氧氣管并且存放着不同的海鮮,桶與桶之間相互挨着,介于車廂的高度,在裡面的人直不起身,隻能借助搭在桶上的兩塊長木闆彎腰行走。
車上師傅也告誡我注意安全,木闆上都是水,容易滑倒。我不由得冒了冷汗,在木闆上也不敢邁大步,怕一不小心掉下去。
就在我們把梭子蟹搬上托盤準備回去的時候,和我們一塊同行的小夥的手被梭子蟹身上的刺紮了一下。
我問當不當緊,小夥說,“就(紮了)一個小眼兒,沒事兒。”
夜裡的氣溫很低,海鮮檔口的夥計們就這樣不停地忙碌着,似乎也忘卻了寒冷。
時針指向淩晨0:20。打包後的鮮活海鮮搭乘通往不同區域的物流車,白天時又将呈現在各地食客們的面前,讓食客們享受到味蕾上的滿足。
海鮮檔口的忙碌也即将告一段落,半個小時後馬春霞和丈夫回到家裡,此刻家裡3個孩子睡得正酣;張帥要等到淩晨1點多,把最後一批貨送上物流車他才放心離開;而程先生要淩晨2點才能趕到北四環的家。
有人曾調侃,“幹海鮮批發生意過着像鬼一樣的日子。”
對他們來說,普通人休息的時候就是他們工作的時刻,碰上高峰期還會忙到淩晨4點。
另外,遇到欠款周期長故意賴賬的客戶,是最讓批發商頭疼的問題。
河南有超百萬人從事批發行業,正是每一個批發商串聯起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當海鮮再次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可能還會想起這段蹲守經曆。
編輯:張恒 呂瑞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