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就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神話,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牽牛、織女之星各處一旁,“七夕渡河,使鵲為橋。”
自《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的描寫以來,各代詩人都詠入篇什。
因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
宋人以此調詠七夕者甚多,歐陽修、蘇轼、陸遊等都有佳作,尤以秦觀詞為絕唱。
《鵲橋仙·月波清霁》
【宋】歐陽修
月波清霁,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
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雲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
多應天意不教長,恁恐把、歡娛容易。
“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
而牛郎與織女相會時,群鵲銜接為橋以渡銀河。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
隻是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
唯願“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七夕》
【宋】蘇轼
缑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
鳳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蘇轼的這首《鵲橋仙·七夕》,題為七夕,實為送别之作。
寫送别,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蘇轼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遊天界銀河,如陸遊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寫七夕銀河,一般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蘇轼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不凡的氣魄與胸襟,盡顯豪放詞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今天能夠相逢一醉,便是前生緣分;風雨飄散後,分别後誰知道各自飄向何方?!
《鵲橋仙·一竿風月》
【宋】陸遊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
清早出去,籠一蓑霏微煙雨;傍晚歸來,釣一竿迷蒙風月。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潮生時,泛船出去打魚;潮平時,擺船靠岸系纜;潮落時,高唱漁歌歸家。
《鵲橋仙·乞巧樓空》
【清】納蘭性德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隻供愁歎。
丁甯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
親持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納蘭性德的這首《鵲橋仙·乞巧樓空》,與常人所作略有差異。
此篇約作于愛妻亡故之後,有樓空人去、物是人非的傷感。
“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半卷詩詞
一首詩、一阕詞、一幅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