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你知道嗎,茶圈中也存在小團體。
當然,小團體也不全是壞的。
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個人魅力而相互吸引,找到了共同的興趣。
那麼,這樣的小團體有利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并且能夠互相成就,一起成長。
交流經驗,在尋覓好茶的這條路上,一路攀登。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真正壞的小團體,是仗着人多勢衆,不承認他人的價值,最大程度地維護自己。
井底之蛙,掩耳盜鈴,最終毫無成就。
茶圈中,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
曾經看到一位自稱大師的人,沖泡白毫銀針,侃侃而談道:“定點注水,注意動作輕柔,不要傷到茶葉。”
這時有人反駁:“這樣泡肯定泡不開,茶湯都沒味道。”
沒想到,受到了衆多“大師弟子”的語言暴力,“不懂茶的人請閉嘴!”
偶買噶,恐怕這已經不是小團體了,而是被洗腦了!
而自己想說的,與那位無辜的茶友無異,“定點注水,你确定白毫銀針泡得開?”
《2》
為什麼白毫銀針不能定點注水?
定點注水,指的是注水點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不變化姿勢,直到注水結束。
受到一些茶藝表演,及茶道流派的影響。
各式各樣的注水方式,在茶圈中頻頻出現,比如定點高沖,定點懸沖,定點低斟……。
定點注水,囊括了與“定點”相關的多種沖泡手法。
有人認為,定點注水的姿勢更優美,動作更輕柔,且不易傷到茶葉。
配之上等的白毫銀針,才稱得上富有儀式感,不浪費好茶。
事實恰恰相反。
定點注水非但對茶葉的風味展現毫無幫助,且抑制了内質的釋放。
反而,讓茶湯變得寡淡無味,淡薄如水。
通俗一點,就是茶葉根本泡不開。
定點注水時,由于幹茶的重量極其輕,便易漂浮在水面上。
因此,隻有底層部分的幹茶與水接觸,難以被徹底打濕。
如此一來,參與物質釋放的茶葉,便隻有最下層與水接觸到的一小部分。
至少在前兩沖,僅有不到一半的白毫銀針在釋放内質。
到了第四沖、第五沖起,才逐漸被浸濕。
但一部分茶已經釋放了大量内質,而另一部分才剛剛蘇醒,析出速度不統一。
可想而知,僅有極少的内質在茶湯中釋放,自然滋味寡淡,香氣薄弱。
而真正優質的白毫銀針,特點是鮮香醇爽。
芽頭飽滿、肥壯,不僅表面覆蓋着白毫,中間能剝開5-7層,每一層上都存在白毫。
這些白毫,是茶樹在生長時為了禦寒而出現的,有着很好的防水性。
沖泡時,針對白毫銀針的這一特點,要及時将幹茶浸濕浸透,讓茶葉内的滋味浸出。
當白毫大量落入湯水中時,則會增加茶湯的鮮爽感,飽滿度。
定點注水的方式,顯然無法達到這個要求。
因此,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怎麼能讓人如意呢?
原本内質充足的白毫銀針,隻因一個小小的錯誤,便被白白浪費,實在可惜。
《3》
還有哪些奇葩的泡白茶方式?
除了定點注水之外,還有幾個常見的錯誤泡茶方式。
一,第一泡起就悶泡。
存在一部分茶友,不論是紅茶,岩茶還是白茶,一律采用悶泡法。
并且,從第一泡起就狠狠地悶泡,起碼過30秒以上再出湯。
美其名曰:悶一悶,茶味更濃更好喝。
顯然,這是不懂茶的表現。
真正的好茶,内含物質豐沛,短短幾秒鐘之内,便可以釋放足夠的養分,讓茶湯飽滿。
什麼?你說時間出湯時間太快,滋味不足?
優質白茶的标準是味濃嗎?
當然不是。
白茶的特點,是鮮香醇爽,毫香蜜韻。
湯水清甜鮮爽的同時,能夠感受到飽滿淳和的湯感,内質充盈。
濃重苦澀,并非好白茶的真正風味。
二,随意投茶
不顧茶水比例,是泡白茶時的大忌。
由于白茶少見泡袋裝,因此稱重是泡茶前的必要環節。
但也不是每位茶友都能如此細緻入微。
不乏有些茶友,率性而為,随意抓一把便開始沖泡。
今天投茶量多一些,茶湯滋味濃,明天投茶量少一些,茶湯滋味淡。
但全部喝完之後,再次回顧。
究竟哪天沖泡的滋味最好?什麼樣才是好茶的真正風味?
不得而知。
三,出湯後不瀝幹茶湯
這是一個常被忽略的細節。
大部分都知道泡茶後要出湯,卻不知道要出盡茶湯。
也就是說,蓋碗中仍然餘留下了一部分水,與茶葉長時間接觸。
與悶泡同理,讓茶葉中的内質源源不斷析出。
如此一來,将茶葉的毛孔徹底打開,釋放速度快的茶多酚和咖啡堿等物質,大量溶入茶湯中。
則會造成之後沖泡的湯水苦澀,滋味濃重,有違原本的鮮香醇爽。
《4》
正确的沖泡白茶方式是什麼?
首先,恰當的茶水比例。
110毫升左右的蓋碗,搭配5克白茶幹茶,恰好合适。
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适宜,展現好茶風采。
其次,與定點注水相對應的,是環壁注水。
按照字面意思看,環繞着碗壁注水。
在實際操作上,沿着碗沿以打圈的形式緩緩注入水流,由外及内,逐漸縮小注水範圍。
這般注水方式,能夠盡量讓每一片幹茶都接觸到水。
在前兩沖内,讓絕大部分幹茶都被浸潤,逐漸褪去表面的白毫,大量掉落至茶湯中。
内質釋放得充分且均勻,同時大大增加了茶湯的鮮爽感,層次感。
接着,用沸水沖泡。
唯有沸水,才能讓優質白茶中各個沸點的香氣依次釋放。
溫度越高,香氣分子越活躍,能夠聞到的香氣更濃郁,更明顯。
在高、中、低,不同沸點下,會散發出不同的香型特點。
比如有的白茶,熱聞是草藥香,冷後聞便成了花香,最後還帶着絲絲竹葉香。
這些美妙的層次變化,唯有在沸水的激發下,才能完全顯現。
此外,沸水能讓白茶更快浸潤。
沸水與環壁注水相結合,釋放更層次的内質,享受好茶的馥郁香氣,飽滿湯水。
最後,快出水。
如何定義這個“快”?
一般情況下,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将時間控制在7-8秒左右,即為快出水。
針對優質的白茶,即便時間很短,也足夠析出豐沛的内質。
因此,在前幾沖時,白茶的内質充盈,快出水後,清鮮爽口,濃淡适中。
悶泡或是未瀝幹茶湯,反而會導緻白茶的風味受損,又苦又澀。
除非是泡過7沖以上,待茶味已被逐漸泡淡,湯感變薄時,再适當延長出湯時間,風味便能再次回到巅峰。
否則,好茶是不需要悶泡的,一律以快出水為佳!
《5》
喝茶,是為了品味好茶的風味。
泡茶,是一門技術,并非表演,更不是遊戲。
因此,正确的泡茶方式隻有一種。
便是在追求好風味的道路上,全力以赴。
将動作練就娴熟、純正、行雲流水。
正确的沖泡,能夠盡力彰顯優質的香氣和滋味,讓品飲者對白茶的了解更加深刻。
錯誤的沖泡,則會影響好茶的發揮,從而讓人對白茶的誤會愈發深刻。
最終,與白茶失之交臂。
因此,講求美觀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品茶的真正意義,切忌失去本心。
撿了芝麻,反而丢了西瓜。
更多關于白茶沖泡的原創知識:沖泡優質白茶,為什麼少不了沸水?
總覺得沖泡出來的白茶餅不好喝?手把手教你沖泡步驟
品質上等的高山白茶,為何越來越沒滋味?保存和沖泡馬虎不得!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taimumag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