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電商大戰深度分析

電商大戰深度分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8:39:29

電商大戰深度分析(電商激蕩20年1)1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無名

出乎意料與意料之中,近期的兩篇文章為我帶來了巨大的反思:

·出乎意料的是那篇“那些全力謀求多元化的企業都怎麼樣了?_聯商網”,我其實對它寄予厚望,認為這是一篇具有一定深度與警示意義的個人佳作,相信能引起大家的普遍關注與反思。但令我沒想到的是,這似乎卻是近半年來反響最低迷的一篇文章,從閱讀數據就能看出一二;

·意料之中的是那篇“互聯網思維改造了超市,也改殘了超市”,它确實引起了較大範圍的關注與探讨、甚至争論,甚至真實波及到我的身邊——一位大哥看完這篇文章後,特與我就這一話題展開了全面而又深度的論辯,我們的觀點旗幟鮮明且針鋒相對,最後的結果是“誰都沒說服誰”,但我想我們也因此均完善了各自的觀點。

而這“出乎意料”與“意料之中”實質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雖然“多元化企業反思”那篇出乎意料的未引起預期反響,但也與意料之中的“集體浮躁焦慮情緒”高度一緻;雖然“互聯網改殘了超市”那篇意料之中的引起較大範圍影響,但也出乎意料的深度與多元。而這也引起了我更為深刻的思考,之所以用“深刻”形容,因為确實越想越想到了點什麼。

所以,此篇應運而生。這篇更多是對互聯網,尤其是電商在我國極速發展的冷思考。開始之前先說一個前提:我不反技術與互聯網,而是反“無所不能的極端神話”。

一、電商的不公平競争究竟“不公平”在哪?

從電商誕生開始,準确地說是“淘寶”橫空出世算起,關于“不公平競争”的争論就從未停過。最近争論聲似乎“小”了點,但這主要并不是因為什麼“融合”,而是一方已經基本“繳槍投降”了。那線上電商對線下實體的不公平競争,究竟不公平在哪?其實我最近才真正想明白:不是在價格,而是“一方被另一方打劫了”。

有時“靈光一閃”确實非常神奇,就像我在想究竟用什麼詞能最簡單且精準描述“不公平競争的形式”時,“打劫”二字忽然就這麼蹦出來了,但其實“搶劫”或許更準确一些。

之前我一直認為“電商是用價格屠刀實現不公平競争,且由于雙方的成本差異巨大,所以更加不公平”,但現在想來還是太淺了,實質其實是“線下實體被線上電商給搶劫了,即把對方即将到手的勝利果實一下搶走了”。是不是沒理解?先回想一下消費者購物的大體流程:

去實體店逛逛——進入品牌選擇試穿——上網比價——發現同品網上價格更低——在網上下單。

線下實體被稱為“試衣間”就是這麼來的,而這其實也是消費者購物的基本流程——遊逛、挑選、試穿、議價、成交。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每一個步驟都意味着成本,之于賣方沒有成本的反而是“成交”,因為成交是結果,之前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成交。再分解一下:

·遊逛意味着要有一個店鋪,意味着租金、裝修、水電等物業費用及各項硬件成本;

·挑選、試穿與議價需要導購人員進行服務,意味着人工成本;

換言之,所有成本都由線下實體承擔了,而最終的結果卻被電商給拿走了,這不是搶劫又是什麼?還有比這個更“搶劫”的搶劫嗎?所以,即便線上與線下同價都不是公平競争的,沒有線下的鋪墊,怎麼有線上的成交?大家都說線上便宜,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劉強東先生的一次内部講話其實很一針見血,實體的成本何止是“台面上”的那些,“台面下”的更多,和電商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也許看到這你終于找到了駁斥我的強力觀點:這不正說明“線上電商是效率更高的嗎?線上取代線下不正代表着一種巨大進步嗎?”謝謝你的反駁,因為這為我接下來的“證據”提供了更好的鋪墊。

二、發明互聯網與電商的歐美列強究竟傻不傻?

曾幾何時,網絡上流傳着這樣一個段子:一位中國互聯網人在一位英國爵士面前顯擺中國互聯網與電商發展多麼迅猛時,那位英國爵士忽然反問到:“請問,您有沒有想過——互聯網不是你們中國發明的,電商也不是你們發明的,但為什麼發明它們的國家卻在有意控制它們的發展,是我們傻嗎?”當年大家對這個段子的反應更偏向于“他們确實傻,反應遲鈍、看不清大勢,抓不住機會”;但現在看似乎反過來了,你隻要看一下當下國内整體經濟形勢與結構、尤其中産焦慮似乎就會發現——人家不僅不傻,而且非常有“遠見”。

據說那位英國爵士之後是這樣自問自答的:“之所以我們限制電商發展,是因為它會沖擊線下實體,尤其臨街商鋪,而一個商鋪即代表着一個中産階級家庭,如果把它們沖垮了,那麼意味着大量中産階級家庭的破産。所以必須要對它們進行限制。”

回看當下我國,難道這不是現實寫照嗎?當下以及未來最不值錢的或許就是臨街商鋪了,你随便看看之前的那些由小商鋪構成的商街,現在都是什麼情況?幾乎大面積空着;曾經口口相傳的“一鋪養三代”,現在成了什麼?我想買商鋪的“親”腸子都悔青了吧!就像與我争論“電商與實體”且旗幟鮮明擁護電商發展的那位大哥,當我問及“您曾經重金購買的寸土寸金的科技街商鋪現在怎麼樣了?”,他不禁語塞,我想已經說明了一切。

現在誰不知道“在我國商鋪與住宅價格嚴重倒挂”?但再想想那位英國爵士的話:一個商鋪意味着一個中産階級家庭,難道不是嗎?在我國即便達不到“中産階級”水平,但确實對應的是一個個家庭單位,可現在呢?幾乎整體被沖垮了。

你也許會說,現在都調結構了,都轉向餐飲與生活服務了。現狀确實如此,但我想再反問一句:餐飲與百貨類的數量及需求能比嗎?生活服務就更不用說了,而且現在在疫情沖擊下,似乎被沖得最猛的就是餐飲了,你隻要随便找一個當下正在經營的臨街餐飲老闆聊兩句,究竟什麼情況,你基本就明白了。

與此同時,電商有沒有解決那些被它沖垮了的行業的就業問題?似乎不僅沒解決,而且根本就解決不了。說句實在話:如果真學習好,有其他更好出路,誰去幹那些小買賣啊?電商本就對應的是那批有一定能力、意識與技術的人的,根本就不是那些臨街商鋪小家庭能玩得轉的;另一方面,之後以阿裡為代表的電商平台越來越“迷失初心”,相信現在連他們自己都不信“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了……也對,也可能是咱們理解錯了,人家這句話本就是說給自己的,現在他們的生意是越來越好做了,但天下的生意卻真的越來越難做了……

其實現在看來,幾乎所有互聯網平台都是一個套路:就像“網約車平台之于出租車司機”,開始讓你感覺出現“有錢任性的地主家的傻兒子”了,之後當它做大了之後才發現,人家根本不傻,而且比其傳統地主爹更狠,不僅要搶你飯碗,那是連鍋都給你一塊兒端了的主。

你大可對照一下所有互聯網平台,看看哪個不是這麼幹的?它們不過利用人性底層的貪婪與惰性來麻痹你,既而謀求壟斷勢力再全部收割。幾乎每個互聯網平台都是為壟斷而生的,隻是都披上了一層“助力行業升級的皮”。但由于互聯網無地域、時間限制的特點,它的破壞力與影響力是極為巨大與具僞裝性的。

實體企業的壟斷你發現可以罰它或“肢解”它,但互聯網就不一樣了,因為那更像是一種“寄生式綁架”:當你回過味來,它已成為了一種大衆習慣的生活方式,你要強扭就是與大衆為敵,你敢整治、矯枉過正那就是“開倒車”。就像我這篇文章一樣,我相信發出來後就會引起一衆智者的口誅筆伐、不屑鄙視,但我确實不否認:我說的隻是一家之言,且由于是實體從業者,所以必然偏頗且帶有一定情緒的。您放開說就行,我接受并感謝。

但有一點我想和智者們賭一下:假設再這樣放縱電商沖擊實體,再允許這種搶劫式不公平競争的存在,那麼之後的經濟将遇到更為巨大的問題,且将會涉及基礎民生問題。

隻不過它造成的危害難道就這些嗎?那也确實太看不起它們了。為了保證您的觀看适宜度及我能徹底、全面得講明白,看來不得不再來個“連續劇”了。對了,難道這不也正是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嗎?一切皆成“碎片”了,我想請問現在能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的人還有多少?

好了,再說就又控制不住了,咱下期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