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出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一種通過精讀以促進獨立思考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适用于很多事情,今天我隻單單具體到一個問題:時間,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出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一種通過精讀以促進獨立思考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适用于很多事情,今天我隻單單具體到一個問題:時間。
時間是一個抽象概念,人們通過觀察太陽、月亮、星辰的運行,季節的變化,影子的變化,賦予了時間以年、月、日、時、分、秒等“名”。人是有時間意識到動物,所以于我們而言,有時覺得時間很長,有時又覺得時間很短,長長短短,總讓我們感到很困惑,為了解決這個困惑,隻能從書裡去尋找答案,而我今天正好讀了戴建業《我的個天》一書的部分文章,從中尋找了一些靈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的流逝從來不會因為你和我,或者其他外力而停止。因為流逝之後不可追,愈發顯得彌足珍貴。明代錢福的《明日歌》中寫到“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言簡意赅的說明時間短暫,我們應該珍惜并努力工作。蘇轼的詩《守歲》中這樣寫時光短暫“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意思是說要知道快要辭别的年歲,就像鑽進土洞的長蛇,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不見,離去的心意誰能夠攔遮。最後在詩尾說應該努力“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意思是說要努力就從今晚開始吧,現在争分奪秒還不算太遲,還有可以值得誇耀的資本。以上這些都是在說時光短暫,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努力學習,奮發有為,而這是其中一個思路。
《莊子·盜跖》有一段名言:“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駭駭之馳過隙也。”這段話的大意是說,人高壽不過百歲,中壽不過八十,低壽隻有六十,除開生老病死這些憂患,能開而笑的時候,一個月隻有四五天時間而已。歲月無窮而人的壽命有限,人的一生真像白駒過隙那樣快。另一個思路是,莊子由歡樂苦短憂患恒多的現實,得出來人生要及時行樂的結論。及時行樂也未嘗不可,莊子的這個思路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該珍惜時光奮發努力,還是人生短暫及時行樂呢?
有人問達摩祖師為什麼來中國,達摩祖師答道:“該來時,就來了。”在我看來,如同人的悲喜,真實的悲喜應該是悲時悲、喜時喜,這樣既照顧了情緒,也解決了問題。再回到上述問題,所以我認為,在該努力的時候珍惜時間,奮發努力,在該及時享樂時,享受當下。至于“度”如何把握,還是結合各自的情況,各自把握、各自實踐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