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小野
——“十七世紀的愛爾蘭雇傭兵名叫野鵝,為這部電影的片名提供了靈感。”
《野鵝敢死隊》The Wild Geese(1978年)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野鵝敢死隊》四個軍官、四個士官、一個衛生兵、一個軍士長乃至全體五十名成員,帽徽參差不齊,就連襪子也是五顔六色,給人一種臨時拼湊的雜牌軍倉促上陣之感。
實則不然,事實上野鵝敢死隊帽徽是“雜亂有章”。
一些帽徽代表這支軍隊有着悠久光輝的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玫瑰戰争”時期。
玫瑰戰争,亦稱薔薇戰争(Wars of the Roses 公元1455年-1485年)
這正是影片情節鋪墊上的微妙之處,表明突擊隊成員俱有來處,個個都是訓練有素的軍中翹楚、悍将奇兵!用以對應他們最後悲慘的結局。
《野鵝敢死隊》The Wild Geese(1978年)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福克納上校、瑞文上尉、軍士長桑迪、肖恩中尉、彼得中尉、姑媽亞瑟等等等等,片中這些角色都是什麼來頭?
Ⅰ. 片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枚帽徽
《野鵝敢死隊》(1978年)托什·唐納森中士 Sgt. Tosh Donaldson
上次我寫《野鵝敢死隊》幕後花絮,這裡有朋友問我,《野鵝敢死隊》真有續集嗎?
我說有的,名字就叫《Wild Geese Ⅱ》(1985年)。
上下集兩部“野鵝”中間,制片人尤恩·勞埃德拍了一部《海狼》,還有一部叫《誰敢幹、誰就赢》——“Who Dares Wins”!
這句文案就源自唐納森中士的帽徽,這枚徽章的名字叫做“特種空勤團傘兵之翼”!
這表明唐納森中士所屬部隊是英國特種空勤團(Special Air Service 縮寫:S.A.S)。
這是世界上第一支精銳特種部隊,于二戰時期的1941年成立于北非戰線,專事暗殺破壞,就連當時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都不勝其擾,最後下令槍決所有的S.A.S戰俘。
S.A.S比後來的美國海豹突擊隊成立時間還要早上二十年,海豹遇上S.A.S還得叫聲“大師哥”。
S.A.S可以說是現在五花八門各類特種部隊的祖師爺。
1941年成立于北非戰線的S.A.S
海豹突擊隊迄今為止成員2200名,而S.A.S正式成員前前後後僅有900餘名!簡直堪比國寶大熊貓。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唐納森中士的扮演者伊恩·尤爾本人是真實的S.A.S成員,也是福克納上校原型“瘋子麥克”真實的下屬,片中他所佩戴的軍帽是他自己的。
“瘋子麥克”本尊 Mad Mike Hoare(1920年?-2020年10月4日)
十七世紀的愛爾蘭雇傭兵,名叫野鵝,為這部電影的标題提供了靈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雇傭兵首領“瘋子”邁克·霍爾采用大雁的圖案作為他在剛果服役的雇傭兵的象征。由于舊屬伊恩·尤爾的大力舉薦,邁克·霍爾成為《野鵝敢死隊》軍事技術顧問。
影片并沒有交待為何唐納森深藏功與名、下凡當了一名水管工,但“當過十二年兵,跟上校幹過三次!”這等傲人的出身和資曆,本身也是對福克納上校身份地位的反襯。
唐納森扮演者伊恩·尤爾 Ian Yule(1933年?-2020年12月3日)
現實生活中S.A.S行事低調、作風頑強,最為經典的戰例是《野鵝敢死隊》拍竣兩年之後1980年著名的“伊朗駐倫敦大使館人質拯救”——“獵手行動”。
當時恐怖分子挾持了二十六名人質,在英國政府與之展開長達六天談判之後,以一名人質被殺、一名人質被扔下樓去摔死終告失敗。這時,S.A.S成員突然從天而降,破窗而入,迅速擊斃六名恐怖分子其中的五個,成功救出餘下二十四名人質,而整個行動過程僅僅用了十一分鐘。
伊朗駐倫敦大使館人質事件(1980年4月30日-5月5日)
此次“獵手行動”令S.A.S名噪一時、威震八方,那時世人才意識到,英國竟有這樣一支特種部隊。
而《野鵝敢死隊》制片人尤恩·勞埃德拍攝的《誰敢幹,誰就赢》正是以此次事件為藍本改編而成,部分《野鵝》成員參與了這次演出。
電影《誰敢幹,誰就赢》(又名《SAS特種部隊》拍攝于1982年)
Ⅱ. 彼得和黑孩子傑西隸屬“紅魔鬼傘兵團”
彼得中尉 Lt. Pieter Coetzee(扮演者哈迪·克魯格 出生于1928年4月12日)
紅魔傘兵團隸屬于英國陸軍,以行動迅速、神出鬼沒聞名世界。
二戰時期著名的“市場花園”行動中,紅魔一部傘兵團聲名鵲起,曾在阿納姆戰役中一口氣幹掉二十二輛德國裝甲車!出盡風頭!
電影《遙遠的橋》說的就是這座荷蘭阿納姆大橋。
油畫《阿納姆大橋》
這座橋1978年被荷蘭政府易名為“約翰·福斯特大橋”,以紀念這次戰役中的有功之臣英國紅魔傘兵軍團約翰·福斯特中校。
紅魔一部 約翰·福斯特(John Frost)中校
市場花園行動隻是試水,“紅魔”史上最大功績是二戰後期從天而降摧毀德軍核反應堆工廠。
《野鵝敢死隊》彼得這個紅魔中尉由德裔演員哈迪·克魯格扮演也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
哈迪剛從《遙遠的橋》劇組下來,那部電影有場戲是他扮演的黨衛軍路德維希上校拿着繳獲的盟軍地圖興沖沖跑到莫德爾那裡,建議圍殲紅魔師,莫德爾回答他說:“該去吃飯了。”
來到《野鵝》劇組,哈迪又搖身一變化身“紅魔師”,據說他本人跟希特勒不共戴天。
傑西·林克中士Sgt. Jesse Link(扮演者約翰·卡尼 John Kani 出生于1942年11月20日)
這支傘兵團也是一支帶有神秘色彩的部隊,我們幾乎看不到其相關紀錄片。
之前我隻在一部戴安娜紀錄片裡看到過這隻帽徽的影子。
幼年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一人一頂“紅魔傘兵”蓓蕾帽,不搶不奪。PS:假如皇冠一人一頂也不必兄弟阋于牆了。
玩具歸玩具,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紅魔鬼”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新兵往往要經過長達七個月的魔鬼訓練,最後能留下來的人寥寥無幾。
2014年7月,英國紅魔傘兵團訓練過程首次曝光,随行記者到達指定地點才驚奇地發現,整支新兵營是需要時時刻刻随行救護車的,這還僅僅是體能訓練遠非實彈演習。
當然,作為傘兵訓練營,高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與《野鵝敢死隊》不同,紅魔傘兵實際的訓練塔高達十九米,可不是從妓院窗口往下跳。
訓練官對記者說,在這上面行走都不敢,到時候從243米高的大力神運輸機上往下跳怎麼辦呢?
Ⅲ. “打我的人腦震蕩還沒好呢”祖克是哪個特種部隊的?
祖克·麥克塔加特中士 Sgt. Jock McTaggart
祖克的帽徽有巴掌那麼大,最為顯眼。
拉個近景,這枚徽章的圖案是這樣的——
下面一行英文小字是“THE ROYAL SCOTS”——皇家蘇格蘭團。
這支部隊起源很早,基本上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我們再來聽下祖克前來面試時的台詞
扮演者 羅納德·弗雷澤 Ronald Fraser(1930年4月11日-1997年3月13日)
——“我叫祖克,現年42歲,在特種部隊十二年,中士,在團裡連續六年獲得重量級拳擊冠軍。”
這段台詞是英文原文“Black Watch”被說成是“特種部隊”,此處翻譯有誤。
Black Watch理應是“皇家蘇格蘭黑衛高地人團”。祖克的正式軍裝理應是裙裝。
外國軍迷COS皇家蘇格蘭黑衛高地人團士兵
這支兵團在拿破侖時期如雷貫耳,與歐洲有名的軍團普魯士燧發槍兵團、骷髅骠騎兵團、俄國巴甫洛夫擲彈等兵團齊名。
這支部隊直到二戰時期依然戰功卓著,聲名顯赫。
Ⅳ. “姑媽”亞瑟的帽徽最好認
姑媽亞瑟(扮演者:肯尼思·格裡菲思 Kenneth Griffith 1921年10月12日-2006年6月25日)
“姑媽”亞瑟的蛇杖帽徽說明他來自“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 Royal Army Medical Corps”。
這個單蛇手杖帽徽自二戰以來到現在變化不大,正統的英國人比較排斥現今“雙蛇手杖”的急救标志,認為單蛇才最正規。
二戰時期的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官員
這起源于古希臘一個神話故事,蛇杖主人是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他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同時也是動畫片《聖鬥士星矢》蛇夫座黃金聖鬥士的原型。
大家會比較奇怪為何“蛇”會成為救死扶傷的象征,原因有三:
蛇會蛻皮,象征新生、修複、康複等等;蛇毒介于“藥”與“毒”之間,象征适量和分寸;蛇象征專注。 這三點似乎都與醫療行業有關。基于此,許多相關組織标識都以蛇形圖案為主。
順道說下“姑媽”這位演員演藝生涯中不是演醫生就是演護士再麼就是演患者傷者,比如《簡愛》裡羅徹斯特的小舅子梅森。
Ⅴ. 福克納上校所屬部隊可追溯到“線列步兵時代”
17-19世紀打仗基本是“線列戰術”,即參戰雙方各自站成整齊的一排,同時向對方挺進,以肉身來擋子彈,打倒一排,後排再補上,最後看哪一方幸存的士兵更多當然就是獲勝的一方。
也有人将這種戰術戲稱為“排隊槍斃戰術”。
而這個時代的武器标配則是燧發槍,所以同期歐洲各國誕生了許多燧發槍兵團。
1547年誕生于法國的燧發火槍
這種戰術基本是撐死膽大的、吓死膽小的,所以燧發兵團象征着英軍勇猛彪悍、珍視名譽的優良傳統,即使燧發槍這種武器早已淘汰,但建制依然保留,成為永不磨滅的番号。
而福克納上校即來自英國皇家威爾士燧發槍團 Royal Welch Fusiliers。
福克納上校(扮演者 理查德·伯頓 1925年11月10日-1984年8月5日)
福克納上校的銅制帽徽圖案是士官版,形狀是一枚冒着小火苗的榴彈,中間三根羽毛象征威爾士親王。
英國皇家威爾士燧發槍團士官版銅制帽徽
而他的戰友軍士長桑迪帽徽則是形狀大緻相同的銀制版,火苗相對來說要大一些。但這個帽徽不屬于燧發槍團,卻是擲彈兵衛隊Grenadier Guards,隸屬于禦林軍。
軍士長桑迪(扮演者:傑克·沃森1915年5月14日-1999年7月4日)
擲彈兵衛隊Grenadier Guards 帽徽
若說戰友,相比起福克納上校,軍士長跟這個人還更近一些——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擔任禁衛軍擲彈部隊上校期間留影
福克納上校所屬部隊曆史上出過一段比較奇葩的故事,我們熟知的1914年12月25日一戰聖誕節休戰事件,就發生在英國皇家威爾士燧發槍團與德國第134薩克森擲彈兵團之間。
此次事件發生在一戰開戰五個月後,雙方士兵不僅爬出戰壕相互點煙敬酒、嬉笑打鬧,最後還愉快地合了個影,這張照片隔年年初被刊登在英國《每日鏡報》上。
Ⅵ. 瑞文來自英軍痞子英雄部隊“綠夾克兵團”
瑞文中尉(扮演者 理查德·哈裡斯 1930年10月1日-2002年10月25日)
話說我一直沒搞明白瑞文這個角色為何被設置成高度近視,因為他所屬的“綠夾克兵團”可以說是全世界狙擊手的祖師爺。
如果瑞文不是戴着瓶底厚的大眼鏡,他蠻可以亮一手狙擊絕活兒,為影片增添一些《兵臨城下》元素。
“皇家綠夾克軍團Royal Green Jackets”,步兵史上少了誰也不能少了這支部隊,這是世界上第一支正式建制的狙擊部隊。
大家都知道英軍原有軍裝基本是紅色,意思就是不怕死,來吧向我開炮,甚至由此衍生了一個詞組“thin red line”——細細的紅線,大緻跟我們的成語“衆志成城”差不多。
(注:《野鵝敢死隊》原著小說名字為《細細的白線》,意指白色種族主義)。
話說英國這根細細的紅線冷兵器時代尚能牛叉一陣子,到了熱兵器時代有點頂不住了,又不知道在哪裡找台階下,軍服換個顔色這麼簡單的小事兒糾結了一個多世紀。終于,來複槍的誕生迎來了令人感激的轉折點。
綠夾克來複槍軍團誕生後,又産生了一個新問題,這支部隊由于成天鬼鬼祟祟躲在暗處打黑槍,遭到自家友軍鄙夷。
最後綠夾克被敵軍打死白死,被自己人誤殺也是個白死。啧啧啧,缺乏一種正大光明的作派,這哪裡叫仁義之師嘛。
一直到了一戰,綠夾克狙擊兵才被正式列為步兵序列。那之前綠夾克們基本破罐子破摔了,散兵遊勇缺吃少穿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幾乎是美國西部牛仔一般的存在。
他們是一群悲情戰士、痞子英雄,這一點跟《野鵝》瑞文的人設倒是比較接近。
Ⅶ. 肖恩中尉是威廉王子的大師兄
肖恩中尉(扮演者 羅傑·摩爾 1927年10月14日-2017年5月23日)
很久以前酒桌上大家争,有人說肖恩的這個LOGO是皇家禁衛龍騎兵團。
我說憑直覺我感覺這麼帥的小夥子,理應是個熊皮帽子吧。
戳在白金漢宮哪個門口都是個漂亮的裝飾品啊!當時以為開玩笑,最後還真被我猜中!
肖恩的帽徽意味着他來自“愛爾蘭護衛隊 Irish Guards”。
這支衛隊隸屬陸軍,于1900年4月1日奉維多利亞女王之命成立。皇家護衛隊下屬五個團之一。功能是輕裝步兵及儀仗司禮,目前隻有一個營部的規模,口号則是拉丁文“誰能分開我們?”
威廉王子現今頭銜是愛爾蘭護衛隊上校。
英法戰争期間占領巴黎之後,原本法國軍隊列裝的熊皮帽子不客氣地被英國佬拿來借用了,以至于皇家護衛隊銀樣蠟槍頭這份美差,變成了全世界最為苦不堪言的苦差。
不論秋冬寒暑,這頂高帽時時刻刻你得捂着,捂出痱子想抓個癢癢算你戰鬥力不頑強。
2014年電影《帕丁頓熊》片段
你還别說,2016年女王90壽辰大閱兵,還真有一位熊皮帽子當場熱暈,十分搶鏡啊。
大概正是不堪其捂,肖恩幹脆脫離隊伍跑去學開飛機,到後來什麼飛機都會開都是當初熊皮帽子捂的。
(全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