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尿酸結晶沉積相關的複雜的關節炎。
因此,高尿酸血症被認為是痛風發作的先兆。
已知,進食高嘌呤化合物的食物會升高血尿酸水平,促發和加劇痛風發作。
因而,各種有關痛風的指南都建議飲食是高尿酸和痛風管理重要的環節。
比如,建議嚴格控制諸如雞肝,肉類等等含大量嘌呤的食物。
然而,對于另一些具體食物的嘌呤含量,以及是不是适合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食用卻存在分歧。
花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有關花生嘌呤含量存在三種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花生嘌呤含量很高,不适合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食用;
有人說,花生嘌呤含量中等,為96.3mg/100g,不适合于痛風發作患者食用。但,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緩解期患者可以食用;
有人說,花生嘌呤含量屬于低中水平,為79mg/100g;加之它含有具有抗炎特性的脂肪酸,不僅不是痛風患者需要禁忌的食物,反而可能使痛風患者受益。
這樣,很多讀者又面臨了一個古老難題:
到底聽誰的?
花生嘌呤含量為96.3mg/100g的說法主要流行于國内,79mg/100g流傳于國外。
哪種說法更準确真實呢?
我們不妨從公開發表的醫學文獻中尋找答案。
由于,坊間流傳的數據指的都是食物的總嘌呤含量。
但是,我們知道,總嘌呤包括幾種形式,它們對血清尿酸濃度的影響是不同的。
次黃嘌呤,次黃嘌呤核苷酸,腺嘌呤,腺嘌呤核苷酸,和鳥嘌呤核苷酸可增加血尿酸正常的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的血尿酸濃度。
其中,以次黃嘌呤和次黃嘌呤核苷酸(代謝為次黃嘌呤)對血尿酸影響最為顯著;存在于核酸的腺嘌呤升血尿酸作用很弱。
有趣的是,迄今尚未有鳥嘌呤可以改變血清尿酸水平或尿液尿酸排洩量的報告,即食物中的鳥嘌呤可能并不升高血尿酸水平。
鑒于,不同形式的嘌呤對尿酸代謝不同的影響,有的科學研究中還将食物中總嘌呤折算成尿酸當量進行标識。
那麼,花生到底含有哪些種類,多大量的嘌呤呢?
在一項涉及270種食物嘌呤含量高效液相色譜(HPLC)分析的數據中,花生含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嘌呤總量,以及尿酸當量的數值分别是18.9,28.6, 0.0,1.6, 49.1,以及57.1mg/100g。
就是說,花生總嘌呤含量低于50mg/100g,屬于極低嘌呤含量食物。
而且,幾乎全部是鳥嘌呤和腺嘌呤,以不具有升血尿酸作用的鳥嘌呤為主。
因此,理論上講,花生作為一種堅果(雖然屬于豆科植物的果實),被認為是痛風患者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良好的來源,痛風患者不僅可以吃,而且是推薦食用的食物。
花生是痛風患者推薦食物,這畢竟隻是理論推定,進食花生對血尿酸實際的影響如何呢?
2018年發表的一項63種飲食和遺傳基因對血尿酸水平影響的分析發現,花生是僅次于脫脂奶,雞蛋,褐色面包和冷泡麥片之外最顯著減低血尿酸的食物。
當然,其他堅果也都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推薦的食物,嘌呤含量都要低于花生,盡管降尿酸作用不及花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