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的名字一直到明代才出現各種說法,比較有名的有下面兩種:
1、李東陽《懷麓堂集》
老大囚牛(拼音:qiú niú)、老二睚眦(拼音:yá zì)、老三嘲風(拼音:cháo fēng)、老四蒲牢(拼音:pú láo)、老五狻猊(拼音:suān ní)、老六赑屃(拼音:bì xì)/霸下(拼音:bà xià)、老七狴犴(拼音:bì àn)、老八負屃(拼音:fù xì)、老九螭吻(拼音:chī wěn)
2、楊慎《升庵集》
老大赑屃(拼音:bì xì)、老二螭吻(拼音:chī wěn)/鸱尾(拼音:chī wěi)、老三蒲牢(拼音:pú láo)、老四狴犴(拼音:bì àn)、老五饕餮(拼音:tāo tiè)、老六(拼音:bā xià) 常被誤寫作 蚣蝮(拼音:Gōng fù)、老七睚眦(拼音:yá zì)、老八狻猊(拼音:suān ní)、老九椒圖(拼音:jiāo tú)
這兩種說法中,以楊慎的流傳更廣。
常言道: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在明人長樂謝肇淛撰寫的筆記《五雜俎》中提到這些龍子各自的脾性:
蒲牢好鳴,囚牛好音,蚩吻好吞,嘲風好險,睚眦好殺,負屃好文,狴犴好訟,狻猊好坐,霸下好負重。此語近世所傳,未考所出,而《博物志》九種之外,又有:憲章好囚,饕餮好水,蟋蜴好腥,蚵蛉好風雨,螭虎好文采,金猊好煙,椒圖好閉口,虭蛥好立險,鳌魚好火,金吾不睡。
右武候大将軍尉遲敬德
傳說中“金吾”也是龍的兒子,明朝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載:“(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睡,故用巡警”。中國自古有“金吾衛”官職,為禁衛軍指揮機構。隋朝始設,正三品,為“武候府大将軍”,唐朝改名“金吾衛”。
開唐時期,從李世民到尉遲恭和侯君集等人都做過這個官職。
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尋,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像,因以名官。——《漢書·百官公卿表》顔師古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