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無改鬓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
賀知章有一首詩特别有意思,曆來教材也是為之大動幹戈,這邊是小學課本中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詩有趣點就是在于“鄉音無改鬓毛衰”中的“衰”字怎麼念?筆者小時候的語文老師再三強調是“cui”,第一聲,但後來教材改版,“cui”成了“衰”,現如今課本上的“衰”已經被标注“shuai”,那麼究竟是讀“shuai”還是“cui”?
詢問了相關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得到的答複是“shuai”,至于為何,解釋說到這一句中的“衰”是指稀少、減少的意思,再者“shuai”與詩末的“lai”押韻“ai”,最重要的根據研究古代讀音發現,“shuai”似乎更貼近一些,故而讀“shuai”。
當然這一點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征求意見時,也得到了回複,不隻是“衰”由“cui”變成“shuai”,還有一些古音也被修改,“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由“xia”改成了“xie”,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改變古音,可能會影響到詩詞的合轍押韻,繼而故事的韻律美感也會受到影響,但不得不說,古音雖有古韻,但現實生活中,規範讀音還是相當重要的,畢竟人與人之間所表露的意思還都得靠發音準确,繼而才能将所想表達的意思,無誤的傳給對方,而古音相比較之下,就顯得有一點格格不入。
其實改變古音,繼承普通話,并不是一種錯誤的方式,這是時代的選擇,社會發展的産物,這好比春秋戰國時期的人都是以“雅言”作為通行語言,而随着時代的變遷,到了唐朝風貌完全變了樣子,唐朝以“唐韻”為主,融合了多個民族的方言塑造的一種發音标準,接着我們再看看進來,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繼而再到四川方言與北京方言競選普通話,最終錘定以北京話為普通話,由此可見,語言發音的改變,也是随着曆史在奔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詩詞作為一種文學形态,它表露出來的東西,更像是一種密碼,把食物和情緒糅合在一起的心靈密碼,如果非得要糾結詩詞上面的發育,大抵都是每個人的心境不同,所以理解的意思不同,所以才會有争議。當然,中國的詩詞講究的有音律之分,所以就有了押韻之說,人們對于這些讀音的争議,間接的來說就是一種看重,也是一種保護,要不然幹嘛非得争出個一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